依托技能竞赛培育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探索
-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技能,精神,探索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1-05 15:30
文/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黄琦睿
党的二十大以来,各部门为了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以世界技能竞赛(World Skills Competition)(以下简称“世赛”)的标准为指引,开展了一系列的职业技能竞赛。技能竞赛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具有直接促进作用,更是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1]因此,实施好、运用好技能竞赛,对技工院校高素质的职业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一)工匠精神是制造强国的蓬勃动力
《中国制造2025》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的部分制造业仍面临着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四链”融合不充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补链、强链和延链,以此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根据人社部的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我国的技能人才总量已超2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26%以上;而其中的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运用工匠精神引领好高技能人才群体,发挥生力军作用,是突破我国制造业短板的关键所在,也是迈向制造业强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必然要求。
(二)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内核支撑
技工院校是工匠摇篮,也是发挥好“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十四五”以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对于培育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至关重要。“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所在,不仅引导着技工院校的技术创新与提升,还引导着对师生职业精神和品质的培养。[2]育人的根本在于育德,充分将“工匠精神”贯穿职业教育始终,不仅有利于树立精神标杆,增强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与道德素养,提升技术水平,还可以推动全社会尊重人才、接纳人才的良好风气形成,从根本上破除职业教育的偏见。
(三)工匠精神是就业需求的有力保障
近年来,全世界逐渐形成了一种共识: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不再是机械工作的普通劳动力,具有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创新型人才更具有竞争力。在技术快速进步的今天,很多行业的人力劳动已经可以被机器取代。在保持数量的同时,在品质上“做精”“做细”成为很多企业的追求。因此,具备工匠精神的职业技工人才,在就业市场上也更具有竞争力。
二、技能竞赛促进“工匠精神”的机理分析
(一)技能竞赛选拔标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影响
技能竞赛是对参赛学生掌握的技艺技能和各类综合素质的集中考验。它不仅要求参赛的学生具备在某个领域或者工作环节熟练且精湛的技艺,还检验着学生在赛前准备、操作过程中克服困难,完成产品后检验更新等的综合素质。以“世赛”为例,其选拔出的技能人才掌握了当代先进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方法。参赛选手从校内再到县级、市级、省级技能比赛,发挥出色后被选拔进入集训队,层层选拔,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培训后代表国家参加“世赛”。经过选拔获得参赛机会的参赛学生不仅具备精湛技艺,其背后所付出的汗水也是常人难以忍受的。而这正是工匠精神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内涵。
(二)技能竞赛考核内容对工匠精神的影响
技能竞赛的项目设置多是各竞赛职业(工种)按照相应参照等级国家职业标准,结合生产实际对高技能人才新技术、新工艺的要求组织命题。以2021年的广东省职业技能竞赛为例,它共设置了六十个竞赛项目:其中54个“世赛”选拔项目,6个“国赛”相关项目和支撑广东省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有关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关注的热点,对于技工院校的学生来说,这些考核的内容是他们需要掌握的技能和技术,考验专业知识与技能[3],锻炼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沟通协调能力,是检验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良好机会。
(三)技能竞赛考核评价方案对工匠精神的影响
技能竞赛的评价不只是针对选手完成的任务和技术的体现,还注重选手在参赛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态度。比如:2019年广东省职业技能竞赛评分就参照了国家职业技能的各项标准。裁判依据选手完成任务的情况,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注重工艺评价和功能评价,将能力评价与职业素养评价相结合。技能竞赛的考核评价紧密结合了职业岗位需求,并在考核评价方案中细化了对应知识点与技能点,形成评分细则,将工匠精神融入考核标准中。[4]通过考核标准和评分细则,技工院校学生可以了解专业岗位对技能和素质的要求,明晰职业发展规划路径,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更好发挥工匠精神的作用。
(四)技能竞赛获奖结果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影响
技能竞赛的奖励对参与者具有激励作用。以第45届“世赛”为例,获胜者可以分别获得50万奖金以及职业技能等级晋升的奖励。良好的赛制激励机制可以体现社会对人才的重视,这可以充分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增强他们个人发展的信心,鼓励技工院校学生精心投入学习,专注行业研究、强化他们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并在个人发展的过程中贯穿始终。
三、依托技能竞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的策略
(一)以工匠精神为导向,将技能竞赛融入教学改革
围绕工匠精神“精、专、严”的特点,全面结合技能竞赛的赛事标准及内容,进行教学改革。一是“精”,院校在制定教学标准时,应充分参考技能竞赛的赛事标准,将其融入课程标准的制定中[5],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完善相应的执行细则。二是“专”,在教学内容方面,参考大赛项目,将职业技能竞赛的内容提炼转化为教学项目,以任务为导向进行授课,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充分提升自我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信。三是“严”,在教学评价方面,严格教学成果转化评价机制,将技能竞赛成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之中,并给予较高的权重。[6]比如,对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并且获奖的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并将指导情况纳入个人档案中,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二)践行工匠精神,开展校企合作下的技能竞赛
工匠精神始于职业教育,践行于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中。[7]在实践中践行工匠精神,校企合作是重要的平台,技能竞赛是有效方式,这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其一,是发挥好“双师型”教师体系对学生技能的提高作用。教师教学水平与学生的技能水平息息相关,也影响着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技工院校的部分教师存在教学研究多、理论强但实践弱的问题,缺乏专业技能操作及职业素质培养经验。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理念直接影响了教师对学生工匠精神形成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与模范作用。通过鼓励技工院校教师去企业见习或实习,可以让教师通过亲身实践来验证理论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应用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形成工匠精神,实现个人成长。[6]同时,企业要积极与学校配合,发挥好“社会老师”的作用,通过校企合作机制,派遣企业的优秀技工代表到学校为学生授课,让学生面对面接触岗位,真实地了解成为岗位技术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与技能。其二,校企可以共同开展“实战化”的专业技能竞赛。在竞赛中,邀请企业的优秀技工担任评委进行评审和点评。对于比赛过程,则可以安排校内媒体对其进行跟踪报道,并可以通过制作参赛选手专题采访等节目,提高校内对于竞赛的关注度。通过比赛,参赛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查找不足,积累经验,朝着“严谨、细致、专注”的方向形成自己的工匠精神。
(三)围绕工匠精神内涵,发挥竞赛文化育人作用
“工匠精神”是一种工作理论和态度的结合,它不仅是一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还是严谨、耐心、踏实、细致、专注、敬业的态度,更是一种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这与技能竞赛的核心精神是一致的。通过技能竞赛,在校园内形成“爱学习、爱钻研、爱实践”的良好氛围,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因此,学校应该高度重视竞赛文化的建设。一是在总体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上,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树立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以塑造“工匠精神”为目标的文化建设体系,创立文化育人“进校园、进专业、进课程、进教材、进活动、进实践”的“文化六进”路径。[1]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可以挖掘自己的潜能,找到闪光点,重拾自信。二是在班级实践上,举办以弘扬“工匠精神”为主题的主题班会、技能节、企业宣讲会、优秀技工经验分享会等活动,以工匠精神培育为切入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道德建设、工匠精神建设,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技能与素养都得到提升,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三是发挥校园社团作用。参加学术型社团是有效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的途径之一。可以由优秀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具有技能竞赛经验的选手担任社团负责人或骨干,将专业核心课程研究、企业研学、竞赛研究作为社团特色活动,鼓励成员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分享经验,实现师生共创、导生制互助、自主学习的良好文化氛围,增强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李陆星,许振珊,袁卫华.结合技能竞赛培育工匠精神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2018(29):28-29.
[2]白丽红,刘萍.基于世界技能竞赛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J].职教论坛,2017(29):93-96.
[3]张颖.在世界技能竞赛的舞台上展现大国工匠精神[J].汽车与配件,2016(30):6.
[4]黄晓翔.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技能竞赛中工匠精神培养研究与实践[J].中外企业家,2018(28):173-174.
[5]肖纲领.“技能竞赛导向”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1,41(04):88-92.
[6]金璐,任占营.依托职业技能竞赛培育“工匠精神”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0):59-62.
[7]舒江云,高洁.基于职业技能竞赛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研究与实践[J].汽车实用技术,2020,45(21):211-213.
责任编辑朱守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