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瑶乡实践——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文/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薛胜男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大麦山镇中心小学张碧意房文生李宝妹

  为发挥双高校示范引领作用,助力乡村振兴,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州铁职院)根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时间表——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的目标,依托广东省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广东省继续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实践项目、广东省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等,以助力“农村美”建设为切入口,利用广州铁职院美育优势,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开展浸润为主要目标和路径的美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

  一、项目实施背景

  2021年始,广州铁职院承担广东省教育厅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广东省继续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实践项目(留守儿童专题)“双高建设背景下美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实践”。为圆满完成上述任务,学校选择对口帮扶乡村振兴对象——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大麦山镇为研究实践个案,通过实地考察、现场访谈、调查问卷等方法了解该镇美育工作现状,以该镇的中小学为实践对象,拟定工作方案,开展系列美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瑶乡美育现状

  项目组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实地考察,得出以下结论。

  (一)“学校+社区”美育格局基本形成

  通过国家多年的推进,美育理念深入人心。在连南大麦山镇,美育元素随处可见,而且瑶乡特色鲜明。如随处可见牛角造型的路灯,“莎腰妹”(瑶族未婚女青年)、“阿贵哥”(瑶族未婚男青年)的塑像……此外社区在美育方面也有所作为,如开展唱歌、舞蹈、书法、画画、瑶绣、长鼓舞等活动。同时,调研数据体现,该学校的留守儿童超过82%,课后在家的活动选项中超过61%的孩子选择看电视与玩游戏,由此可见,家庭在美育方面的作为极其有限。因为课程、活动、师资、设施设备、场地等方面的优势,学校仍是美育工作的主要力量。

  (二)学校美育“四有”模式正在完善

  在大麦山镇,学校层面的美育工作达到了“四有”,具体为:有美育课程、有美育教师、有美育场所和设备、有美育实践活动。在美育课程设置方面,学校贯彻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文件精神,开设了音乐、美术、书法、舞蹈等方面的课程,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在美育师资方面,各校都有音乐、美术等艺术课授课教师,但整体而言美术师资比较紧缺。学校设有专门的美育场所,如画室或书法室等,配备有一定数量的美育设施设备;学校会定期开展书法、唱歌、舞蹈比赛等美育实践活动。

  (三)瑶乡美育特色逐步凸显

  连南瑶族自治县大麦山镇瑶族在历史上习惯聚族而居,依山建房,其房屋排排相叠,形成山寨,故被称之为排瑶。在文化艺术风俗等方面有着突出的特色。但在调研实践中,我们发现该地瑶族特色没有想象中浓厚,甚至有式微的危机。对此,当地政府正着力打造瑶族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如通过举办耍歌堂等大型活动、开发瑶乡旅游项目等,激发瑶乡文化活力。各级各类学校在民族文化艺术传承方面加大了力度,在宣传、课程、活动等方面均开展了瑶族文化专题,如长鼓舞、瑶绣等,逐步凸显瑶乡特色。

  三、美育助力乡村振兴的瑶乡实践

  (一)从助力到自力——广州铁职院的工作思路

  以连南瑶族自治县大麦山镇中心小学的瑶乡儿童为实践对象,组建美育助力瑶乡振兴工作团队,通过共办美育活动、共建美育课程、共培美育师资,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打造发现瑶乡之美的眼睛,培养推广瑶乡之美的意识,培育创新瑶乡之美的技能。为瑶乡人民在家乡和民族之美的发掘、推广、创新等方面提供自主、自力的可能,为美丽瑶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二)具体做法

  1.搭建“三级保障、两维协同”的工作机制

  项目团队依托广东省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广东省继续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实践项目,在广东省教育厅的指导下,与清远市教育局、连南瑶族自治县教育局合作,把项目研发与实践和当地美育师资培训、日常教学同步推进。省教育厅提供经费保障,市、县级教育局提供制度保障,为项目的开展搭建省市县三级保障体系。具体活动由广州铁职院和连南瑶族自治县大麦山镇中心小学协同开展,成功搭建了广东省教育厅—清远市教育局—连南县教育局三级保障,校校(广州铁职院和大麦山镇中心小学)两维协同的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教育厅指导,市教育局提出宏观要求,县教育局布置工作内容,广州铁职院和大麦山镇中心小学共同实施的工作模式。

  2.组建“三方聚力、输血+造血”的工作团队

  为确保优质美育资源与瑶乡文化有效融合,确保该项目实施的政治高度、文化深度和辐射广度,项目团队组建了由广东省教育厅美育专家库、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广东省弦歌教育协会的美育专家牵头、广州铁职院和连南瑶族自治县美育教师为骨干力量、瑶乡非遗传承人参与的工作团队,美育专家助力、美育骨干聚力、瑶乡民间艺人和非遗传承人合力,开展美育师资培训、美育教师送教瑶乡、瑶乡非遗专项培训等活动,主要从美育文件与理论的宣传与解读、美育教学与实践活动开发与实践、非遗项目传承与创新三个方面开展工作,输血、造血双管齐下,激发、提升在地美育师资队伍自身能力与水平。

  2022年至今,已经在连南大麦山镇举办了2次美育专题培训班,1次长鼓舞培训班,参训教师超120人次。参训教师已经成为连南大麦山镇美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美育教学、美育实践、非遗项目传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开拓“一主两补、多元共享”的经费投入渠道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和效果,经费投入必不可少。为此,广州铁职院实施“一主两补、多元共享”的经费投入策略。一主是以广东省教育厅美育浸润行动计划专项经费为主;两补是指广州铁职院的扶贫专项经费和“双高”美育专项经费;多元共享是指广州铁职院美育日常经费与美育相关课题项目经费。以上经费渠道可为该项目提供超过百万元的经费保障。

  4.实施瑶汉同心、双向奔赴的运行模式

  美育培训走进瑶乡——项目团队广泛征求了清远市教育局、连南瑶族自治县教育局和大麦山镇各中小学意见,针对其诉求,拟定具体方案,定制开展“长鼓舞”“葫芦丝”“书法”“中华诗乐”等方面的美育师资培训,捐赠学校急需的瑶族长鼓、葫芦丝、古筝等乐器,组织学生开展瑶绣比赛等,形成了美育理论培训、美育教学实践、美育设施捐赠、美育活动开展同步推进的工作局面。

  课题研究走进瑶乡——团队成员深入连南,就瑶乡留守儿童现状、瑶乡美育现状、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开展调查研究,收获了一批成果。如:广东省继续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实践项目“双高建设背景下美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实践”、广州铁职院人才引进项目“乡村振兴视阈下的粤港澳大湾区特色美育服务路径与实施”等。

  艺术社团走进瑶乡——项目团队带领广州铁职院艺术团、茶艺团学生前往连南大麦山镇,通过艺术展演、社团合作、对口帮扶等形式,为瑶乡的孩子们带来诗乐、书法、舞狮、茶艺、广绣等方面的艺术熏陶,让孩子们领略到丰富多彩的艺术之美。

  教师走出瑶乡——定期邀请连南县大麦山镇的教师参加由广州铁职院主办的美育素养专题研修班培训,接受美的声音——教师的语言艺术、美的课堂——课堂教学设计、美的生活——摄影与生活等方面的研修,为瑶乡教师大美育观的形成、美育教科研能力提升等提供助力。

  学生走出瑶乡——为拓展瑶乡孩子视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育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项目团队组织开展“出彩少年”——广州站夏令营系列活动,邀请连南大麦山镇近50名中小学生前往广州交流学习,让孩子们感受体验科技之美、城市之美、岭南文化之美等,与广州铁职院师生同台交流合作,展示美育帮扶成果,在孩子们心中种下发现、创造、传播瑶乡之美的种子。组织开展以“瑶乡之美”为主题的系列比赛,鼓励孩子们以书法、瑶绣、绘画、朗诵等形式,表达对家乡之美的赞美。

  四、实施成效

  经过近3年的研究与实践,该项目取得显著成效。

  近400件乐器的捐赠,助力大麦山镇中小学的美育设施设备在数量和质量方面得到了改善;美育的瑶乡特色得到了突出和强化,瑶绣、瑶族长鼓舞等成为学校美育和社区美育重要内容;美育师资得到了有效补充和提升,在美育教科研方面取得突破进步;2023年广东省教育厅教师书法大赛连南瑶族自治县周富庭老师获二等奖;大麦山镇中心小学3位教师参与省教育厅的项目研究与实践;学生的艺术水平和能力提升明显,19位学生作品推荐参加连南县瑶族自治县“美育节”决赛。

  美育浸润行动计划的实施也为广州铁职院的美育工作带来新思路和灵感,推动了学校美育工作的创新与进步。近3年,学校获得国家级美育奖项4项,省级美育奖项60余项。

  广州铁职院美育助力瑶乡建设的实践与成效,得到了社会和媒体的认可,一些主流媒体分别进行了宣传报道。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省继续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实践项目“双高建设背景下美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实践”(项目编号:JXJYGC2021KY0664;主持人:薛胜男)、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三级联动、多措并举,提升铁路工匠审美素养的探索与实践”(主持人:薛胜男)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陈春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