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技术融合下初中语文红色经典作品教学实践初探

  李雨霖

  (广东省梅州市学艺中学,梅州514000)

  摘 要:语文的人文性强调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价值导向和完备人格的作用,其中红色经典作品承担着铸魂育人的使命,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建立文化自信的生动教材。但因其具有时代的特殊性,致使学生不能更好地阅读红色经典作品。随着红色资源的开发、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红色经典作品教学实践中开展多技术融合,通过课前探测学情、课中激发学习兴趣、课后及时评价反馈,三管齐下,助推学生走进红色经典作品,有效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多技术融合;红色经典作品;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以其悠久的传统和独特的地位,承担着知识文化传承、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特别是红色经典作品,更承载传承主流文化意识,培养核心素养,塑造完备人格的使命,担负着无可替代的育人价值。但因红色经典作品的时代背景距离初中学生较远,加之其受年龄、阅历所限,使得其与红色经典作品之间存在隔膜,学生不容易进入文本,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挑战。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将多技术融合进红色经典作品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及时掌握学情,让学生的学习更主动、更聚焦、更广阔,真正打破学生与红色经典作品间的“厚障壁”,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启用网络问卷调查,课前精准探测学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到:“发挥大数据优势,分析和诊断学生学业表现,优化教学,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和个性化指导。”意在说明教师在教学红色经典作品之前,可以通过多种技术手段了解具体学情,一改之前出现的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听课枯燥无味,学生知道的内容反复讲,学生未知的内容一笔带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利用问卷星这一专业的在线平台设计问卷展开调查。比如教学《红星照耀中国》这一部红色经典名著,笔者在课前设置了如下调查问卷: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学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情况。调查情况用作阅读教学研究,请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实填写,谢谢!

  1. 你平均每天花多少时间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单选题]

  A. 没花时间 B. 半小时以内

  C. 超过半小时

  2.《红星照耀中国》里你对哪个人物最感兴趣?[多选题]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贺龙

  D. 彭德怀 E. 朱德 F. 徐海东

  G.(其他)

  3. 除了阅读本书,你还想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你所感兴趣的人物和内容?[多选题]

  A. 其他书籍资料 B. 相关电影

  C. 微课资源 D. 老师讲解

  E. 实地走访 F.(其他)

  4. 在阅读学习本书的过程中,你曾遇到哪些困难?[多选题]

  A. 时代的疏离感 B. 文本的疏离感

  C. 阅读指导的疏离感 D.(其他)

  5. 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你希望得到老师哪些帮助?[多选题]

  A. 希望能获取一些相关影视等视频资源

  B. 想要老师发送一些微课资源

  C. 希望老师推荐一些相关联的书籍

  D. 老师上课多介绍一下相关背景

  E.(其他)

  6. 关于《红星照耀中国》,你心中有哪些困惑或者是想通过阅读了解什么?

  在学生填写、提交问卷后,问卷星平台会进行统计和分析数据,可反映出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盲点和兴趣点。教师基于这些学情,再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定恰当的教学内容,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

  二、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课中化“被动”为“主动”

  新课标在课程理念这一章节提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这提醒一线教师可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多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资源,丰富体验,促使学生在课堂上由“被动接受”转变到“主动参与”,进一步强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

  笔者在执教《黄河颂》时,为打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代疏离感,在教学过程中导入与之相关的视频资源,让学生更直观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拉进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一课中,笔者利用希沃白板,让学生设计朗诵脚本。在这个活动中,由学生上台标注朗读符号后并做朗读示范。这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通过希沃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基于脚本用声音传达情感,在深情朗诵中感悟作者的感情,深刻感受祖国的伟大,爱国豪情油然而生。又如在教《最后一次讲演》时,笔者运用青鹿课堂,在上课之初先用几道选择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提交后,青鹿平台即可显示答题数据,清楚直观,教师可第一时间掌握学情,据此可以及时调整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真正做到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落实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此外,在课堂活动的最后设置“联系生活,致敬先辈”的环节,让学生在学习完本课联系现在的生活,与革命先辈来一场穿越时间的对话。通过青鹿平台,教师可以及时看到学生的作答情况,也为学生分享和展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学生在字里行间中凝结着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在热烈的气氛中继承革命文化,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三、开展线上作业分享,课后及时评价反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教—学—评”一体化是课堂教学评价实现“促进学习”的实施策略。据此,针对红色经典作品的整本书阅读,笔者在学生完成某个阅读任务后,会让学生在问卷星上完成对应的阅读评价量表,包括个人自评、小组评价、教师和家长评价等方面。如为《红星照耀中国》撰写推荐词这个任务中,笔者设置了如下的评价量表:

  通过问卷星平台的数据统计,能够及时反馈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调整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这些数据又可为教师所用,进行科学解读,变成改进教学的有效工具。

  另外,将多技术融合进红色经典作品教学之中,还便于学生分享作业,展示作品。如学生朗诵《祖国啊,亲爱的祖国》《艾青诗选》等红色诗歌,或进行红色主题的演讲,出演红色戏剧等作品,都可以借助公众号推文、人人通空间、小红书等平台进行优秀作品成果展示,并可开展在线留言、投票等活动,师生和家长都可以进行交流互动、点赞留言,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进行多技术与初中语文红色经典作品教学的融合,还需不断深入探寻摸索,随时代发展还会涌现新的挑战与机遇。与其被新课标推着走,不如主动出击,不断找寻顺应时代潮流,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多技术与初中语文红色经典作品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其实质与落脚点是变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彰显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课标理念,帮助学生跨过红色经典作品的这道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张建勇,张雨桐.“教—学—评”一体化:促进学习的有效路径[J].语文建设,2022(09).

  [*本文系广东省2023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立项课题《多技术融合下革命传统教育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统编版初中语文红色经典作品为例》(课题编号:2023ZQJK067)成果之一]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