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让法治素养在初中思政课堂美丽绽放——以“做守法的公民”教学为例
- 来源:《少男少女》月未版(教育管理)杂志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初中思政课,角色扮演,法治素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2-31 15:42
王睦沛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花山初级中学,广州510000)
摘 要:初中生法治素养的形成,需要充分的法治情感培养和法治践行。角色扮演,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角色情感,感悟角色思想,切合课改精神,符合教学规律,极大增强初中思政课堂法治素养培育实效。在初中思政课堂法治素养培育中,运用角色扮演,是学生社会化的天然需要,是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最佳途径,是提高初中思政课法治教育亲和力的有力措施。它强调通过在角色期待中掌握法律知识、在角色领悟中培育法治情感、在角色实践中培育法治素养等过程,全面提升初中学生法治素养。
关键词:初中思政课;角色扮演;法治素养
培育初中学生法治素养,是法治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基础性工程。法治素养是法律知识、法治意识、法治信仰、用法能力的综合表现,是在学习并运用法律知识后,所形成的素质与修养。法治素养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充分的法治情感培养和法治践行。这一特殊要求,让“角色扮演”逐步成为初中思政课堂法治素养培育的重要方法。角色扮演,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扮演某个特定角色。体验角色情感,感悟角色思想,并尝试以特定角色去解决情境问题。角色扮演,切合课改精神,符合教学规律,有利于推动理论知识内化,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极大增强初中思政课堂法治素养培育实效。
一、初中思政课堂法治素养培育中运用角色扮演的教学价值
(一)学生社会化的天然需要
现代社会学认为:个人社会化就是一个人从生物人发展到社会人并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生活过程。培育学生法治素养,学生完成“生物人—社会人—法治社会的人”的转变,就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初中思政课堂法治教育中,学生扮演特定角色,在法治原则下做出价值判断与选择,本质上就是对以后的人生进行“彩排”,模拟怎样知法、守法、用法、信法。一旦踏入社会,就能更快地在法治原则下“各就各位”,成为崇尚法治的社会人。比如,在“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一课中,让学生扮演镜头一中的朱某或法院法官,阐述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的理由。那么,学生走上社会,自然懂得拾得遗失物应当物归原主的道理。
(二)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最佳途径
法治素养是基于学法与用法所形成的素质与修养,需要充分的情感体验与实际的践行。因而,设置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扮演特定角色,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解决实际法治问题,就是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最佳途径。实现法治知识情境化、法治教育主体角色化,法治情境是角色创设的情境,角色是法治情境中的角色。让学生在法治原则下,在日常生活中,充分体验知—情—意—行的法治感悟历程。
(三)提高初中思政课法治教育亲和力的有力措施
初中思政课是法治素养培育的主阵地。传统初中思政课堂法治教育,学生对于总结性的定论往往缺乏兴趣。知识结论与认识主体之间的对立,让法治素养无从谈起。如何解决?可用生动的生活情境滋润抽象的法治知识;可用角色扮演,实现行为模仿与思想趋同。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高初中思政课堂法治教育亲和力,激发初中思政课堂法治教育的原动力,为法治素养的培育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比如,在“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中,让学生扮演校园普法宣传员,去分析具体案例中罪犯的主观恶意、违法情节、违法后果,学生对于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则会有深刻的感悟。
二、初中思政课堂法治素养培育中运用角色扮演的过程
思政课堂上,角色扮演的有效性充分体现在“角色期待—角色领悟—角色实践”三个阶段中。具体到法治素养的培育,则可以理解为:法治社会中的角色期待——法治原则下的角色领悟——法治素养熏陶下的角色实践。角色扮演的过程,即是学生学习、领悟、运用法治知识,体验法治生活,升华法治情感的过程。
(一)在角色期待中掌握法律知识
现代社会学认为,角色期待指的是社会大众或他人对于某一角色的期望。学生在情境中扮演角色,首先面临的是如何使得自己的思考方向、行为模式符合该角色的法治化的社会要求。这就需要学生充分掌握法治社会中相应角色的性质、权利、义务、行业规则等。而这就是我们的基本法律知识。只要学生思考某个特定角色在法治社会中的运作,他必然就要记忆、回忆、运用、辨别关于该角色的相关法律知识。继而在角色期待中,自然而然掌握相关法律知识。
比如,在“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一课中,让学生扮演镜头二的警察,面对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起哄、扔水瓶的行为,现场进行执法、说法。一个是模拟说法,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认定李某等人行为扰乱社会公共秩序,触犯了《治安管理条例》;二是模拟执法,依法对李某等人进行强制传唤调查。通过扮演,学生可以深刻感受到“违法无小事”,法律无处不在,更可以在模拟说法的过程中,掌握法律知识。
(二)在角色领悟中培育法治情感
角色期待是对于角色外在的社会要求,角色领悟则是对于角色内在的个人领悟与理解。法治原则下,如何满足别人的社会期待。如何在大众化的社会期待中,展示个性化的角色表现,但又符合法治原则,是角色扮演的第二步。在这里,如何模拟创设有价值的情境,让特定角色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并在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中,充分体验法治原则,增强法治情感,就显得非常重要。
可以创设障碍型情境,让特定角色去辨析法治的要求。在学生原有知识储备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学生陷入新的困境,以形成新的认知冲突,从而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望和探求。也可以创设发现型问题情境,让特定角色去发现法治难题。通过呈现一定的背景材料,引出新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特征或内在规律,产生新的学科概念。
比如,在“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中,让学生扮演学生甲:
学生甲家里在花山开养殖场,江某从甲家购买一批生猪,价值10万元。江某一直以资金周转不了为由,拒不付款。学生甲的爸爸与江某,甚至发生肢体冲突,还是没拿到钱。——此时,学生开始有情绪反映,都在指责江某。比较调皮的学生,已经在喊:打他!后来,江某到外地经商,多年未回花都,学生甲家更是讨债无门。——学生彻底愤怒了,有学生说要搬江某家的东西抵债。5年后,学生甲与其爸爸突然在路上遇到江某,江某直接逃跑,学生甲与其爸爸将江某控制住,用绳子捆绑关在小木屋5个多小时,不让其喝水,要求还钱才放人。——学生叫好,说不给钱不放人。江某家人报警,学生甲爸爸被公安机关以非法拘禁罪逮捕。——学生纷纷大喊不公平,欠债还钱……笔者分析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学生精神高度集中,但沉闷不语。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出于欠债还钱的一般道德理解,从愤愤不平指责江某,到大快人心抓住江某,到无法接受学生甲爸爸被拘捕。学生置身于情境与角色中,遇到了理解障碍,陷入了困境,唤起了求知欲望,充分感悟了法律无处不在,充分理解了“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三)在角色实践中培育法治素养
将角色领悟的观念转化成实际的行动,就是角色实践。在角色领悟中培育的法治情感,具体表现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对守法用法的认同与自觉,对法治社会的信仰与追崇。情感真不真切,信念坚不坚定,最终就看角色实践的情况。如何充分检验角色实践的情况?那就需要创设解决型问题情境,直接呈现出某个新的法治问题或设置社会现实问题,有目的地制造疑问的“徘徊路口”,以激发求知欲望。教师则围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去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探求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置身于这些情境中,学生的知识、观念、思想、品质会得到全面的调动与检验,既是在培育法治素养,也是在检验法治素养。
比如,在“做守法的公民”——“法不可违”一课中,笔者展示初中生黄某的典型案例:1年前,从迷恋摩托车开始,慢慢与社会青年接触,然后开始参与飙车比赛,继而加入犯罪团伙,最后因参与打架斗殴,故意伤人,被判3年有期徒刑。然后学生分三组,分别扮演黄某的父母、同学和当地派出所的民警,然后时光倒流回一年前,分别可以做哪些工作来挽救黄某。扮演父母的,说要送黄某去新穗学校;扮演同学的,说要早点举报飙车团伙,早点把他们抓了;扮演警察的,说要直接把黄某带去少管所,让他感受下氛围……学生的想法都是法治素养的直接体现,都是法治素养的培育与养成。
三、初中思政课堂运用角色扮演是提高法治素养的基本要求
1. 设置好情境。法治原则下的角色扮演,需要生动的情境设置。一是生活化,情境必须是学生熟悉的情境,情境中的法治问题是日常生活常见的问题。二是挑战性,情境中的问题必须有一定难度,但又不至于太高,保证形成“跳一跳,够得着”的挑战性。三是连续性,运用一个背景材料,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所扮演的角色在一个故事的多个情境中去活动。上演“连续剧”,保证课堂的生动性以及深入的角色认同,全面提升学生法治素养。
2. 分配好角色。角色的分配要做到“人尽其才”。根据学生的性格及基础,结合情境的特点、难度,分配好教师、家长、学生、律师、街道工作人员、法院法官、警察等角色。让学生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努力胜任角色扮演,从角色扮演中提高对法治的认识与理解。也可以反向分配角色,以让学生在法治的原则下,学会换位思考,深刻理解不同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3. 掌握好课堂。运用角色扮演的课堂往往比较活跃,这需要控制好课堂节奏,紧紧围绕法治素养的主题,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当学生的言论偏离主题,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的,应该立即制止。当学生的言论没办法切中要点,符合角色要求,教师应该给予及时引导。当课堂出现新的聚焦点,即有意外情境的出现,教师可以运用新情境,设置新角色。但万变不离其宗,方向是提高法治意识,提高法治素养。
4. 及时给予评价。对于学生在情境中的表现,教师要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让“演员们”时刻感受都来自“导演”的关注与赞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既可以是教师评价学生,也可以是同学相互评价,或者小组相互评价。并且,要在评价中分析别人的优点和不足。在评价中,学生更加深入认识法律,理解法律要求,提高法治素养。
角色扮演,将学习内容角色化,学习情境生活化,充分尊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到初中思政课堂的法治教育中,既能推动学生增长法律知识,又能培养学生法治情感,充分提升法治素养。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开展角色扮演方法的尝试与研讨,是必要且有益的。
参考文献:
[1]胡兴松.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出版社,2012.
[2]吴冬梅.新课标背景下角色扮演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与评价[J].求知导刊,2023(30).
[3]王娟.体验式教学在提升初中生法治素养中的应用——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为背景[J].家长,2022(19).
[*本文系2023广州市“百个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题”《农村初中思政课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7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