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李 吉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浃江小学,宁波315000)

  摘 要:“统计与概率”作为“不确定性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确定性数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小学数学的课程体系中,统计教学更是占据了“不确定性”教学的核心地位。其核心价值在于,教导学生如何基于给定的数据,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不确定性的分析和预测,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然而,当前统计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未能充分展现“不确定性”教学的精髓,有时会不自觉地以代数思维来教授统计,这极大地制约了学生数据意识与数据观念的养成。基于此,文章提出转变教学方式、创设真实情境、引导自主探索等改进策略,以发挥统计教学价值,培养学生统计思维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统计与概率;小学数学;数据意识

  一、统计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观察到,学生能够熟练地读取和计算数据的表面信息,如数据的平均值、中位数等,但在深入分析数据、做出合理预测以及识别数据间的关联方面,部分学生显得力不从心。他们往往缺乏深度分析数据的能力,难以根据数据的变化趋势提出合理的预测,也无法洞察不同数据集之间的联系。这种现象在“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中尤为明显。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情,我们对五年级下册的学生进行了“折线统计图”的专项水平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学生在描述和比较两个水平上的得分很高,掌握情况良好;在计算水平上的得分也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问题,如对平均数的理解不够深入,读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待提高;而在推断和分析水平上的得分偏低,能力较弱。这主要表现在学生难以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合理的推断和预测,无法把握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性规律。

  二、学情分析与原因探讨

  针对上述现象,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

  (一)趋势判断能力不足

  学生在读取单个数据时没有问题,但对于需要通过折线统计图中线的倾斜程度来判断增长或减少快慢的能力不足。他们往往无法准确判断折线的倾斜程度,从而无法准确判断数据的增长或减少速度。

  (二)数据读取与计算能力不足

  部分学生在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计算时存在困难。这主要源于他们对平均数、中位数等统计量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读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不足。他们往往无法准确读取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也无法根据信息进行有效的计算和分析。

  (三)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不足

  部分学生没有理解折线统计图中点和线所表示的现实含义,因此无法选择合适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他们往往将折线统计图看作是一种简单的图形,而忽视了其背后的数据含义和统计意义。

  此外,我们还发现,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推断水平存在差异。他们能够根据累加型趋势进行推测,但难以根据周期性趋势进行预测。这表明,学生对于情境本身的熟悉程度对其推断能力有很大影响。同时,不同学生在同一道题中的预测方法也呈现多样性,这反映了学生在统计思维上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三、改进教学活动的建议

  针对上述学情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改进教学活动的建议。

  (一)从“数字”的表面读取向“数据”的现实理解转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减少数据的简单读取和计算等低阶思维训练,而更多地创设各种活动帮助学生突破痛点、难点问题。例如,引导学生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理解数据的来源和背景,以及数据所反映的现实问题。同时,淡化“点”数据的简单读取,而是更多地关注数据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性规律。此外,可以拓展应用范围加深“线”倾斜程度的多元理解,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来解读折线统计图。

  (二)从“确定”的数学思维向“不确定”的统计思维转变

  我们必须转变之前“确定性”数学内容的教学方式,聚焦统计的核心价值。在统计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数据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学会在不确定的数据收集中发现确定的周期和规律。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在不确定的数据分析中感受确定的范围和边界,以及在不确定的趋势预测中注重确定的事实和依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统计思维,提高他们的数据意识和数据观念。

  (三)从“虚假”的问题解决向“真实”的项目学习转变

  为改变“虚假”的问题解决现状,我们可以通过项目化学习来提升学生的统计素养。在项目化学习中,创设真实的应用场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统计问题,如家庭支出、学生成绩等,并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和预测。同时,开展真实的研究过程来聚焦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在组织真实的成果汇报时,注重学生的数学表达和沟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统计思维。

  四、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策略与实践

  在折线统计图的教学中,我们应着眼于统计的视角,并根据学生的前测研究进行新知教学与练习设计。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教学策略和实践建议。

  (一)创设真实情境

  在导入新课时,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情境,如气温变化、学生身高变化等。通过情境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折线统计图的应用价值。

  (二)引导自主探索

  在新知教学环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折线统计图中的规律和特点,如线的倾斜程度表示数据的增长或减少速度等。

  (三)深化理解应用

  在练习设计环节,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层次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深化对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应用。例如,设计一些需要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和推断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和解答。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统计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如制作家庭支出统计图等。

  (四)注重反思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反思评价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等方式,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空间。同时,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统计知识和技能。

  五、结语

  总之,“统计与概率”作为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数据观念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统计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如转变教学方式、创设真实情境、引导自主探索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发挥出统计教学的核心价值,帮助学生在不确定的数据收集、分析、预测中寻找确定的结果。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