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温曼君
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还能培养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养。本文以《红星照耀中国》教学为例,探索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一、以学生为本,关注个体差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应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初中生在知识背景、认知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在《红星照耀中国》的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个性化的教学任务和活动,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设计不同难度的阅读任务。针对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深度思考题,如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事件背后的历史意义等;而对于认知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则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帮助他们理解故事情节,培养阅读兴趣。
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例如,举办“我是小记者”活动,让学生扮演记者,采访课文中的角色,了解他们的经历和感受。这种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中的人物特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创新教学方式,激发阅读兴趣
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难以产生阅读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以生动活泼、富有创意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
除了课堂朗诵、手抄报和思维导图,教师还可以将《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教学融入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写作实践等环节,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角色扮演环节,学生可以选择书中的角色,通过模仿其语言、动作和情感,深入体会角色的心理和性格。这样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以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如举办“我心中的红军英雄”演讲比赛,让学生通过讲述红军英雄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此外,还可以开展“重走长征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徒步体验中,感受红军长征的艰辛,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
通过这些创新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红星照耀中国》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阅读这本书的兴趣。
三、深度解读,挖掘作品内涵
整本书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还要引导学生深入解读作品,挖掘作品内涵。在《红星照耀中国》的教学中,重视对文本的细致分析,指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的关键词句、段落,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背景。通过深度解读,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作品的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从而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长征路线图、历史照片等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角度切入,分析毛泽东、周恩来等党中央领导人在这场历史性征途中的作用和贡献,以及普通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
在深入分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例如,可以引导学生探讨《红星照耀中国》中所展现的“信仰”主题,结合现实生活,思考信仰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培养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创意写作任务,让学生以作品中的某一人物或事件为背景,进行想象性创作,让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
四、拓展阅读,提升综合素养
阅读不应局限于课堂,教师应鼓励学生将阅读拓展至课外,以提升综合素养。在《红星照耀中国》的教学后,向学生推荐与革命题材相关的其他作品,如《青春之歌》《激荡三十年》等。这些书籍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还有助于他们了解中国近现代史,培养家国情怀。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通过对比不同作品中的革命历程,让学生认识到革命的艰辛和伟大。例如,《青春之歌》中的主人公林道静,在革命浪潮中不断成长,最终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激荡三十年》以编年体的形式,详细记录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展现了国家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程。在阅读分享会上,学生可以相互交流阅读心得,分享自己最感动的故事片段。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拓宽视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通过拓展阅读和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革命题材作品,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
此外,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思考分析和表达能力,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 罗 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