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下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策略

  文/ 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小学 陈惜银 黄欣婧

  识字教学是学生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文化理解。当前,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识字体系的建构,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探索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识字教学策略,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趣激趣,快乐识字

  低年段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打造“三化”(游戏化、生活化、活动化)课堂,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情境是开启趣味识字的钥匙。在执教《比尾巴》时,教师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游学情境,让学生“乘坐”神奇校车前往动物馆,实现学习与生活的衔接。根据尾巴特点猜动物的课前游戏,既能了解学生学习起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争当五星小裁判”的活动情景,通过简单易懂的活动评价表,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勋章奖励也激发了学生探索学习的信心。

  汉字具有独特的造型美和意蕴美,教师也可以借助汉字的字理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汉字构字规律,建构个性化识字体系,为识字学习注入持续的内驱力。在《动物儿歌》一课中,“虫”字旁的形声字是该课识字教学的重难点。在识字教学时,教师创设转盘游戏,学生小组合作随机组合形旁和声旁,学习运用字理归类这一识字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在阅读和生活中寻找不同形旁的形声字,如“亻”“木”“火”等,制作形声字转盘,实现识字方法的迁移运用。

  二、链接生活,灵动识字

  识字教学不应拘泥于课堂,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可以通过超市购物、家庭活动等场景开展识字教学,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和学习汉字,提高识字和应用能力。

  教师在教学《比尾巴》生字“伞”字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伞”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照实物与汉字的相似性,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交流伞的不同种类和用途。这一环节既对汉字“伞”的象形特征进行了直观的展示,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同时结合生活,使学生把形象记忆建构在脑海里。教师没有把教学局限于课堂上,而是在课文的基础上拓展,把松鼠的尾巴比喻成“降落伞”,强调松鼠尾巴的稳定作用,将识字教学和自然科学巧妙结合。识字不是孤立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一个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

  三、科学训练,强化识字

  在低年段识字教学中,教师应摒弃单一讲授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识练结合的识字活动来巩固学生的识字成果。例如,设计猜字谜、编顺口溜,与课文相关的课中操等趣味性强的识字活动,也可以制作生字卡片进行闪卡训练,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动画演示和互动练习等。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识字效果。

  在《动物儿歌》一课中,学生明晰“形旁表义,声旁表音”这一形声字构字规律后,教师利用平板电脑班的硬件优势,推送“虫”字旁的图文匹配练习,拓展其他带有“虫”字旁的昆虫名字。一年级的学生虽然识字量有限,但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信息,联系生活经验,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找到昆虫名字。这样的训练不仅增强了课堂识字趣味,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多元评价,自主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时,首先要明确评价的多维性。要关注学生对汉字的识记情况,同时也要关注其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因此,识字学习的评价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汉字的音形义识记情况的评价;二是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评价;三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的评价,层层递进,缺一不可。

  在《比尾巴》教学中,教师围绕“争当五星小裁判”活动精心设计了多个环节,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层层递进的评价标准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机制和清晰的学习路径。在学习书写生字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观察生字,细化观察步骤,养成书写生字时认真观察的习惯。教师范写,重视书写指导、方法指导,同时重视评价反馈的有效性。学生借助评价表的双姿正确、笔画顺序正确、笔画位置正确这三个具体的评价标准进行自评、互评,在评价中提升语文素养。

  多元评价能为学生带来多元化的学习反馈,自主识字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当两者相互结合时,学生的识字学习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将成为一种主动的探究与发现之旅。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2023 年度能效专项科研课题“‘双减’背景下‘思巧乐’识字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课题编号:202214570)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罗 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