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艺术设计教学的美育评价构建研究

  文/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陈婕娴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中,如何有效融合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在这一背景下,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陈磊,张兴海,2021)。

  艺术设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的设计技能,更要求学生在审美意识、创新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美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如何科学、系统地评价艺术设计教学的美育效果,一直是教育领域面临的难题(陈婕娴,2023)。

  本文旨在从课程思政的视角出发,探讨艺术设计教学的美育评价构建。首先,将分析课程思政理念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价值意蕴与逻辑机理,明确美育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我们将探讨艺术设计教学中美育评价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当前评价体系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最后,我们将结合艺术设计教学的特点,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美育评价体系,以期提高艺术设计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思政理念在艺术设计教学的价值与作用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讲述民族自豪感、文化认同、专业认同、品德修养等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周书林,张忠,2022)。

  艺术设计不仅仅关注技术层面的训练,更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可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

  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这些素质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艺术设计作品往往承载着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播功能(周婧,2024)。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通过课程思政理念的引导,可以使学生更加关注社会现象和问题,思考自己的作品如何为社会带来积极影响。这种思考和实践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在未来的创作过程中更加注重社会价值和人文关怀。

  课程思政理念的融入,可以为艺术设计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手段。例如,通过引入历史文化遗产、民族艺术等内容,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通过采用线上教学方式,可以更方便地展示相关教学视频和“云参观”各大博物馆等,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总之,课程思政理念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价值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优秀艺术设计人才。

  三、艺术设计教学的美育评价研究现状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美育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美育评价方面,一些学者提出了构建科学、系统的美育评价体系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美育评价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创造力的发挥,并且评价标准应具体明确,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规划和教学改进。美育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还强调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艺术设计教学的美育评价研究现状表现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和不断深化的研究,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评价标准不明确

  在美育评价中,缺乏明确、统一的评价标准。这导致评价的主观性较强,难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美育素养和教学效果。缺乏明确、统一的评价标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这种不明确性不仅影响了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也导致了评价结果的不一致性和主观臆断性,由于没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标准作为参考,评价者在进行评价时往往依赖于个人的审美观念、艺术素养和经验。这种主观性使得评价结果容易受到评价者个人偏见、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评价结果的不稳定和不准确,使得难以准确地衡量学生的美育素养和教学效果。

  2.评价方法单一

  部分高校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过于追求迎合主流文化市场的专业技能,忽视了美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和创造内涵,美育评价方法相对单一,主要以作品评价为主。这种评价方法虽然能够直观展示学生的艺术成果,但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作过程。另一方面,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与社会脱节。在教学方法上,大部分高校的美术教育尚未形成有机系统,教学方法传统而老旧,教学模式保守而单一。

  3.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

  当前的评价往往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在美育评价中,每个学生的审美观念、艺术兴趣和创作能力都有所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往往被忽视。个体差异,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性格特点以及个人兴趣等,都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美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当前的美育评价往往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育评价的效果和意义。

  4.与思政教育结合不够紧密

  艺术设计教学的美育评价往往只关注艺术技能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忽视了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的美育评价在这方面的融入不够充分。

  首先,艺术设计与思政教育之间存在天然的联系。艺术作品不仅仅是美的呈现,更是情感的表达和思想的传递。在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如何创造美,还学习如何通过作品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种传达过程本身就是思政教育的一种体现,因为它要求学生具备对世界的正确理解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然而,当前的美育评价往往只关注艺术作品的技能和审美价值,而忽视了作品所承载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这种评价方式导致学生更多地关注技术的追求和形式的模仿,而忽视了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情感。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美育素养,也无法体现思政教育的目标。

  四、课程思政视角下艺术设计教学的美育评价构建策略

  在制定美育评价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思政教育的目标,将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等作为评价的重要维度。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追求艺术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表达。同时,在构建美育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艺术素养、创造力和表现能力等核心素质的发展;二是以实践为导向,注重学生在艺术设计和创作过程中的实际表现;三是以综合评价为目标,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的表现。

  在课程思政视角下,构建艺术设计教学的美育评价策略,需要综合考虑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思政教育的价值导向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思政视角下艺术设计教学的美育评价构建策略如下:

  (一)明确评价目标

  在艺术设计教学的美育评价中,首先要明确评价的目标。

  1.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是艺术设计的核心,它涉及学生对美的感知、理解和表达能力。评价应着重于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地、深入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包括作品的构图、色彩运用、情感表达等方面。同时,评价还应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审美知识,创作出具有独特审美观念的艺术设计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不仅要求他们具备对美的感知能力,更要求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通过艺术作品传达自己的审美观念,影响他人的审美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艺术设计教学应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评价中应关注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是否敢于挑战传统、突破常规,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设计作品。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因此,评价还应关注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是否能够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设计作品。

  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思政教育的引导下,评价应关注学生作品是否关注社会现实,是否具有社会意义和价值。艺术作品不仅是美的呈现,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评价应鼓励学生关注社会问题,通过艺术作品传达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需要引导他们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评价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关注社会热点等方式,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由此可见,明确评价目标是艺术设计教学的美育评价中的首要任务。通过明确评价目标,可以确保评价过程更加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公正性,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设计多元评价体系

  在艺术设计教学的美育评价中,设计多元评价体系是非常关键的,它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创新思维以及情感价值。

  1.知识技能评价

  知识技能评价是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它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艺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评价时,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考试、课堂表现等方式,评估他们对设计原理、色彩搭配、构图技巧、材料运用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除此之外,知识技能评价还应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的设计任务中,是否能够独立完成设计项目,从而评估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可以设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和评分细则,如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作品的完成度、技术难度等,以便进行量化评价。

  2.创新思维评价

  创新思维评价是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评估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力。评价时,应重点关注学生所设计的作品是否具有新颖性、独特性和创造性,是否能够在传统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跨界学习,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思维方式融合到艺术设计中。同时,评价时也应关注学生的设计过程,看他们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创新思维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专家评审、同学互评、自我反思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水平。

  3.情感价值评价

  情感价值评价是艺术设计教育的人文关怀体现,它评估学生的作品是否表达了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是否体现了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评价时,应关注学生的作品是否具有深刻的主题和内涵,是否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为了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可以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们的生活和情感需求,将人文关怀融入艺术设计中。同时,评价时也应关注学生的设计动机和创作过程,看他们是否能够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

  情感价值评价可以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感状态和价值观。同时,也可以结合学生所设计的作品进行综合评价,看他们的作品是否能够体现出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

  此外,还可以引入过程评价、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思考过程、创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创作过程和学习态度,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自我评价则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反思和评价,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作热情。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为未来的艺术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因此,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创新思维以及情感价值。在评价过程中,应关注知识技能、创新思维和情感价值三个维度,并采取相应的评价方法和手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应注重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确保评价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评价融入思政元素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将美育评价与思政元素紧密结合,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塑造正确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途径。

  1.结合国家重大事件或社会热点设计任务

  将国家重大事件或社会热点作为设计任务的主题,能够使学生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理解时代的脉搏。例如,设计以“庆祝建党百年”为主题的海报或展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国家的历史变迁和党的光辉历程。

  通过具体的设计任务,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感受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这种实践性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从社会问题出发进行设计思考

  艺术设计不仅仅是美的追求,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从社会问题出发进行设计思考,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设计针对环境污染、贫困等问题的公益广告或装置艺术,让学生在设计中思考如何为社会做出贡献。

  关注社会现实并从问题出发进行设计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他们需要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并通过艺术设计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例如,在设计中融入传统纹样、色彩等元素,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艺术设计的重要源泉。在美育评价中强调传承与创新需要学生在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进行再创造。这种创新能力的激发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还能够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设计空间和思路。

  可见,将美育评价与思政元素紧密结合,能够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艺术设计教学中。通过结合国家重大事件或社会热点设计任务、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以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文化自信,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四)评价结合个性化标准

  美育评价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艺术表现、创新能力和情感价值。然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性格特点以及个人兴趣等都存在差异。因此,美育评价应当充分考虑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1.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

  个性化的评价标准是美育评价的基础。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风格、性格特点以及个人兴趣等。个性化的评价标准不仅关注学生的最终成果,还注重学生的创作过程、情感体验和创新能力。这意味着评价标准应包括作品的创新性、技术难度、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作能力。

  2.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是美育评价的关键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提高学习效果和美育素养。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通过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艺术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还有,教师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推荐适合的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扩展知识面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他们的表现并给予反馈和建议。教师的反馈和建议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作热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总之,美育评价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美育素养和发展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小结与展望

  在当前的高等教育环境中,课程思政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美育评价作为衡量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关键环节,需要紧密结合课程思政的导向,以实现学生艺术素养、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在课程思政的视角下,美育评价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通过融入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贯穿于美育评价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美育评价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成长,促进学生的心灵成长和全面发展。

  为了实现美育评价的科学性和系统性,需要构建一套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应包括学生的艺术技能、创新能力、文化素养、审美素养等多个方面,以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视角下艺术设计教学的美育评价构建需要明确美育评价的重要性、融合课程思政与美育评价、构建科学系统的美育评价体系、注重评价过程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发挥美育评价的激励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学生艺术素养、创新思维和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何丽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