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增强广东民办职业本科思政课教师国家安全意识路径研究
-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广东,意识,形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1-14 14:54
文/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董英华
近年来国际形势对抗加剧,其影响波及思政课教师的思想行为,直接影响到高校意识形态的安全。广东思政课教师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国际意识形态斗争中处于排头兵位置,其政治立场、价值判断、主流意识形态容易受到冲击。
本文通过分析广东民办职业本科思政课教师受国际形势对抗影响的现状,及该状况给广东民办职业本科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影响,挖掘问题背后的成因,尝试探索一些具体提高该类院校思政课教师国家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是广东民办职业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新时代我国国家安全形势日益复杂严峻。新时代充满风险和挑战,国家安全的总体状态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化,国家安全内涵早已从“保家卫国不被侵略”拓展到政治、经济、社会、网络、生态、能源、粮食、海洋、太空、极地等各个领域,其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时空领域更宽广,内外因素更复杂,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民办职业本科高校思政教育必须精准发力,广东民办职业本科思政课教师要保持对风险和挑战的高度敏感,使思想政治教育敢于迎接挑战、善于化解风险。因为没有安全和稳定,任何美好蓝图都是空中楼阁。
1.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形势变乱交织,风险因素增多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乌克兰危机延宕至今,非洲地区战乱频仍,巴以战争影响持续外溢等等。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经济之舟遭遇顶风逆流,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且复苏航程充满风险和挑战。此背景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越来越多,贸易战、金融战、舆论战等各个领域的斗争可以说是硝烟四起,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尽管我国奉行合作共赢、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但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显示了令人不安的警觉和敌意。一些西方个国家逆历史潮流而动,依然奉行冷战思维、搞零和博弈,热衷于拼凑“小圈子”,人为地给原本就颠簸动荡的世界制造更多不确定性风险,对此思政老师有必要保持对世界形势变化的高度敏感。
2.国际反华势力进一步抬头和反华舆论形势严峻
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极力遏制中国的发展,我国成为西方反华势力和政客的攻击对象,他们不能正确看待中国的崛起,不能正确看待中国正当维护国土安全的政策、举措,在国际上抹黑、歪曲中国,不断介入中国与邻国的争端;西方国家利用国际话语权优势,频频制造事端,在国际社会上发表不实言论、传播错误思想观念,借助互联网的威力发酵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冲击我国主流价值观,企图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破坏我国舆论安全环境、威胁我国国家安全。民办高校的思政教师作为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捍卫者,必须锤炼坚定的政治定力,提高自身的维护党和国家安全的政治敏锐性,在风险挑战面前、在大是大非面前站稳立场,站在维护国家安全的高度,精准抵制外部敌对势力的抹黑、歪曲我国的错误言论。
3.广东毗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遭受西方国家的攻击具有地缘便利
随着中美关系的日益紧张和竞争加剧,美国近年来视中国为其最大的竞争对手,情报战线成为角力的焦点。美国情报机构对中国情报收集工作的愈发热络,企图从各个角度获取中国的政治机密、军事机密、商业机密等,为了维护其全球霸权的地位,以所谓贸易、科技、人权、意识形态为武器,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遏制和制裁,刺探中国的国家机密为其提供更精准的遏制和制裁,并且刺探的方式不断演变升级。广东毗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敌对势力渗透相对内地更加便捷、频繁,而香港历来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政权实施颠覆、破坏的重要据点,也历来是敌对势力渗透、分裂、颠覆的重点地区,有关人员伺机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经济拉拢、网络勾连等,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更为严峻。在2023年7月下旬的阿彭斯安全论坛上,美国中情局局长伯恩斯突然爆料,自称美国在中国潜伏了大量内线,重建了情报网,并拥有强大的人力情报能力。面对西方国家咄咄逼人、花样不断翻新的进攻态势,广东民办职业本科思政课教师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站在守卫国家安全的政治高度上守好高校学生思想意识形态这片责任田,维护国家安全,广东民办职业思政课教师比内地高校思政教师需要更高的警惕性和更强的责任感,不可掉以轻心。
4.广东民办职业本科高校学情对思政教师在维护国家安全有着特殊要求
广东民办职业本科高校学情特殊,该地区的高校学生更容易接触到西方对我国的负面言论,尤其这类高校家境优渥的学生比较多,很多是民营企业家的孩子,部分学生文化知识基础薄弱,意志力不够坚定,不少学生成长的家庭环境重利轻义甚至崇拜西方社会生活,他们容易受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蛊惑。但这类学生因为家庭物质条件较好,性格开朗自信、有活力,社会活动能力较强,在学校非常活跃,对本校的学生有很强大的影响力,作为朋辈他们在同学中的话语影响力会对高校思政课课堂上教师教学产生较大的对冲力。广东民办职业本科院校教师如何引导好物质条件好、文化底子薄弱、校园活动活跃、校内影响大的这部分学生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加强国家安全教育,是广东民办职业本科思政课教师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无法回避的现实而紧迫的问题。
二、广东民办职业本科学生和思政课教师国家安全意识现状
1.广东民办职业本科学生国家安全意识不强
广东民办职业本科学生生源多样,既有普通高中升学进入的,也有职业高中的生源,他们普遍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气质,这就是一种充满自信、昂扬向上、心境欢快、豪迈向前的精神状态。特别是从职业高中进来的大学生在校园里十分活跃,他们才艺多、脑子灵活,有的还有一两项不错的艺术才能或职业技能,这批学生活跃在广东民办职业本科学校的各种舞台、社团、志愿组织里,他们非常善于和老师、同学交往,在校园里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但这些学子文化课底子差,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课更需要在大学里好好补补课,国家安全在部分学生头脑里更是没有多少概念,相对于普高考进大学的学生,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当下的活动、比赛、学分、工作等现实问题,价值观极容易受社会、网络上不良因素的影响,价值观易摇摆,也较容易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广东民办高职本科院校的思政教师既要清楚本校学情和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因势利导加强对校内青年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
2.专业背景多样化的广东民办职业本科思政课教师国家安全意识不强
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是多方合力共同构建的结果,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最活跃的实践主体之一。广东思政课教师处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国际意识形态斗争中处于排头兵位置,其政治立场,价值判断、主流意识形态容易受到冲击,学科背景调研发现很多广东民办职业本科院校思政教师不是思想政治专业。且青年教师占据了绝大多数,他们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相对薄弱,这和非思政专业学科背景有着紧密关系,广东民办职业本科思政老师除一小部分毕业于思政专业,其他学科背景包含法学、哲学、历史学、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等,所有社科专业背景的人似乎都可以胜任民办职业院校的思政课教师这一职位。但是职业认同需要一个长期的累积过程,要经历知、情、意三个必经阶段,现实中非思想政治专业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一般是基于生存需要,是在不甚了解思政专业和思政教师的职业要求的情况下选择了职业本科思政教师这个职业,选择不是出于热爱的情感因素,更遑论有把职业本科思政教师作为终生事业的坚定的意志,这势必给他们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带来了不利影响,也势必影响他们对国家安全意识重要性的认识,专业背景混杂是广东民办职业本科思政课教师政治定力不够、国家安全意识不强的一个重要因素。
3.广东民办职业本科青年思政课教师深受学生欢迎,但教师的缺乏归属感
广东民办职业本科高校大多处在经济发达的大湾区,广东民办职业本科思政课教师就业选择余地大、就业机会多,导致他们年轻化且流动性强,这些思政教师和学生年龄相仿、思想活跃、教育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紧跟时尚前沿,深受所在学校青年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但由于这批年轻化的青年思政教师身处民办高校,待遇不高,学校的政策连续性不强,相当比例的老师是把眼前工作的民办职业本科院校当成考公、考编、考博的跳板,此种心态势必影响职业稳定、职业长期规划,进而对本校本课堂的国家安全教育工作造成不利影响,教师无法在国家安全教育专业领域连续深耕,其课程、学术的影响力也会受限。
三、强化广东民办职业本科思政课教师国家安全意识路径
1.提高广东民办职业本科思政课教师的网络安全防御能力
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一个重要战场和前沿阵地,西方国家声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但有一些青年大学生作为“信息时代原住民”深陷其中而不觉,面对网络带来的风险应对不足。现实对广东民办职业本科思政课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在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战场“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广东民办职业本科思政课教师要高度警惕,明确本人作为思政课教师本身就是一道国家安全的“防火墙”,在课堂内外旗帜鲜明、积极主动地讲授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提高学生辨别信息真伪、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以更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培养青年大学生国家网络安全意识和素养,这是民办高职本科院校思政课教师的迫切任务,也是当今高教教育系统需要强化培育大学生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2.以国家安全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激活广东民办职业本科思政课堂
民办职业本科的学生自律性欠缺,但活动能力较强,广东民办职业本科思政课教师抓住这一点可以大大改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过程中沉浸式体验国家安全教育内容,在教师的点拨下感悟理论的魅力、真理的力量。零零后的广东民办职业本科生中不乏信息化能手,包括制作小视频、运用AI技术、制作PPT动漫、媒体设计等等,另外,生活在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绝大多数内心丰盈而自信,不少学生多才多艺,能歌善舞、能言善辩、吹拉弹唱、能文能武,而且他们善于、乐于表现自己,思政课堂可以也应该把学生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引入进来,让学生动起来、做起来,成为国家安全教育课堂的中心,提高教学效果。
民办职业本科教师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这些特点,把思政中有关国家安全的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形成学习共同体,在课堂上把国家安全的知识通过发挥学生身上的这些兴趣点调动起来,进而实践化,在学生实践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少讲、精讲,进阶国家安全理论的高度,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使他们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国家安全意识,在行动上更加有力地维护国家安全,这一过程符合毛泽东思想认识论观点,那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的实践中验证了挖掘学生身上的特点、调动学生成为学习中心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这既是把学生从庞杂繁芜的网络信息中拉回思政课堂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化解信息化、智能化时代下民办职业本科学生课外沉浸于网络不可自拔的一个途径,同时可以有效破解外部势力通过网络渗透我国青年大学生头脑、抢占我国舆论阵地的企图,是对处在内外势力渗透前沿的广东民办职业本科高校师生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从短期教学效果上看,要比纯粹理论讲解更好,表现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积极性都比较高,抬头率也比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高出不少,课下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优势挖掘思政实践活动需要的素材,呈现出比较好的实践作业成果。
四、结语
现阶段我国在国家安全领域仍然面临较为严峻挑战。从外部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加速推进舆论的恶意攻击,抹黑中国;从内部看,在数字化、信息化推动下,新时代大学生接受着远超历史上任何时代的教育和训练,他们的视野、知识、能力得到大大拓展和提升,广东民办职业本科思政教师面临着双重挑战,传统的风险和数智化挑战融合升级,除了不断培养自己的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在国家安全等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还必须把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心、民族命运担当意识讲到学生的“心坎里”,让当代大学生在行动上自觉践行维护国家安全,培养民族复兴的接班人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基金项目:2023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基地项目“新时代民办职业本科思政课教师国家安全意识提升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3JD09,项目主持人:董英华。]
责任编辑何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