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有优育”背景下婴幼儿托育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与思考
- 来源:《广东教育》(职教)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基地,建设,思考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1-14 14:58
文/东莞市商业学校黎晓莉
随着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以下简称三孩政策)出台以来,各类托育机构数量快速增加。随着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高,父母在孩子身上的投入加大,80后、90后父母愈加重视自身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更愿意选择婴幼儿照护服务,而目前托育机构面临人才紧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幼有所育”,并将其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二十大报告再次提出“幼有优育”,并将婴幼儿照护服务作为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托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的关键,我校婴幼儿托育校企合作基地自2022年批准成为东莞市第二批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拟建设单位以来,针对东莞市乃至广东省当前托育人才存在缺口大、质量低的突出问题,为适应区域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和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通过近两年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的探索,为婴幼儿托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一、婴幼儿托育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的任务
婴幼儿托育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建设以东莞市有交互关联的托育产业单位、部门组成群体,将政府部门、托育人才培养学校、托育行业协会、托育机构等,通过整合、优化和协同,形成一个整体性更强、更加高效协调的基地运行系统,为培养托育人才服务。
(一)打造一体化产教联盟平台
遵循“幼有优育”的思想,坚持以服务东莞市婴幼儿托育产业为宗旨,以托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为纽带,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项目和合作模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办学,拓宽婴幼儿托育行业职业教育的发展空间。在联盟内建立各职业院校的衔接、沟通、共享机制,实现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联动发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建立联盟内行业企业优先选择优秀学生制度,构建实习就业信息网,优化学生职业成长环境,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二)创新共研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与行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形成制度化的托育产教融合政策、措施。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托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职工培训方案,方案符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和企业生产实际。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开发学校专业教学资源,形成共研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打造集标准、课程、资源库、实训基地“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将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生产标准、职业技能标准融合,建设精品课程,搭建数字资源平台。
(三)搭建“多场景”实践实训平台
“幼有优育”要求托育人才培养过程要针对市场对岗位的需求及实践中的新要求,准确匹配并动态调整人才培养规格。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普惠托育服务,开展社区托育服务、隔代照料、家庭互助、托幼一体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发展智慧托育新业态。可以看出,托育人才需要具备适应多种场景的工作能力,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建设要为学生搭建多元学习体系,搭建多种场景实践平台,支持人才培养适应岗位需求。
(四)组建互聘“常态化”的双师制队伍
学校的社会服务与研究能力是婴幼儿托育人才培养的持久动力。学校加强与婴幼儿托育相关政、校、行、企合作,校企师资互聘成常态,校园聘请企业的优秀兼职教师,企业接受学校教师实践,校企共同开展教科研项目,研制企业质量评估标准,输送优秀人才。面对家庭托育点的需求,开展托育人才社会培训,拓展社会服务,承担社会责任。
二、婴幼儿托育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学校婴幼儿托育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拟建设以来,坚持高质量推进建设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一)成立婴幼儿托育职教集团和产业学院,实现“政、校、行、企”协同育人
从打造一体化产教联盟出发,2022年5月,在东莞市卫健局、教育局指导下,由我校、东莞市婴幼儿托育行业协会、东莞市托育龙头企业、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德职业技术学校等多方联合,成立东莞市婴幼儿托育职教集团,出台了制度化的校企合作政策、措施,与行业、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托育职教集团理事单位东莞市金幼苗托育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婴幼儿托育专业校企合作基地,经过近两年来的投入改造,拥有先进完备的婴幼儿生活照料与健康照护环境,充分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要,同时联合广东小蜜芽早期教育发展有限公司、东莞市德胜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等4家优质企业作为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的合作单位,为校企合作提供了优质的硬件条件支撑,目前5家托育机构已在“教学、研发、生产、服务”等校企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23年10月,为深度满足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需要,又规划成立婴幼儿托育产业学院,吸纳有兴趣开设家庭托育机构的社会人士进入产业学院接受教育和培训,为促进中青年女性就业创业作出贡献。
“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模式开启后,在专业共建、科研交流、资源共享、实践基地打造方面,高效集群式盘活托育资源。
(二)打造集标准、课程、资源库、实训基地“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优化育人方略
依据调研,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学校婴幼儿托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人才培养标准与企业生产标准、幼儿照护及保育师职业技能标准融合,开发核心课程幼儿照护实训课程标准;形成“模块化、融标准、重实践、细评价”的省级精品课程幼儿健康照护,在莞易学发布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婴幼儿托育专业核心课程慕课四门,包括婴幼儿心理发展、婴幼儿卫生与保健、婴幼儿保教基础、婴幼儿保育活动;编写了《婴幼儿保育活动》《幼儿保教基础》等专业教材4本;2023年至2024年辅导学生参加广东省职业院校婴幼儿保育赛项技能大赛获省赛一等奖两次、国赛三等奖一次;先后辅导206名学生参加1+X幼儿照护初级考证,共有195人通过,通过率为95%。
通过近两年的探索,婴幼儿托育校企合作基地已初步打造集标准、课程、资源库、实训基地“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出适合婴幼儿托育产业发展的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人才培养途径。
(三)加强实践实训平台建设,提升了学生与岗位真实对接的综合实践能力
婴幼儿托育人才要学会面对低龄婴幼儿,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伦理、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两年来,校企合作基地链接培养端和使用端,积极搭建实践实训平台,培养与岗位真实对接具有综合实践能力的人才。
校内实训室为专业教学提供仿真实训平台,从工作准备、工作要求、工作实施、评价反馈等方面,指导学生的实训过程。每个学期,校外合作基地为婴幼儿托育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和实践空间,在学生实习的认识、理解、应用、反思、修正、创造等各个环节提供真实工作场景,在基地企业导师的耐心指导下,学生得到了更好的成长,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同时,积极完成校内实训基地改造升级任务,改建后的实训室包括教育活动实训室、卫生保健实训室、保育技能实训室,为婴幼儿保育核心技能训练提供更优质的实践平台,同时也面向社会承担考证培训的任务。
(四)组建互聘“常态化”的双师团队,为职前职后托育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近年来,学校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一方面邀请企业人员到校内进行参观,与教师开展共同研究,主要围绕婴幼儿托育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核心技能、就业前景以及职业规划等内容设计主题讲座,面向各学段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学校积极推动专业教师投身双师型队伍建设,架构了婴幼儿托育师资培养提升制度,采用多种形式支持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如外派教师参加幼儿照护、母婴照护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师资培训,鼓励专业教师深入基地实践锻炼。同时通过校企互聘共育方式共享师资团队,定期交流,校内教师也多次参与企业课题研发、评估。
基地师资不仅着力培养职前托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服务能力和核心素养,同时也持续做好托育人才社会培训工作,助力行业人才技术更新,为全市托育服务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三、婴幼儿托育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婴幼儿托育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建设促进了学校专业发展走向更高的平台,发挥了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示范带动作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存在问题
1.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基地建设缺乏合作稳定性
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是一个涉及政府、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的系统工程,既要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又需要政府与行业的引领与协调,从而促进校企合作基地建设的规范化。虽然基地建设前期出台了一些制度,但对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政策,使基地建设的校企合作不够稳定。
比如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往往是学校多方争取,但岗位实习对企业来说是被动接受,或者是出于自身某一方面的考虑。这种合作的考核一般只针对学校,企业没有动因去承担考核责任,这就造成了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单方面要求合作的局面,合作关系缺乏稳定性。
2.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动力不足,基地建设缺乏合作深度
在基地建设过程中,学校教师缺乏对合作企业的开发、联系、维护的工作积极性,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师自身承担着较重的教学、科研工作量,工作压力大,而且教师到企业的实践时间一般安排在寒暑假,难以找到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认为企业实践在个人晋升方面可有可无,付出较多但没有相应的激励回馈,参与企业实践的动力不足。
(二)思考建议
1.政府和行业协会应采用政策扶持等手段,激发企业在基地建设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
首先,政府和行业协会要利用自身的力量与企业建立联系,为激发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可运用政策扶持等手段。对于校企合作,政府应出台宏观的保护政策,保护企业的投资。
其次,学校在和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要认真研究企业的相关信息,结合自身实际,找到双方的合作点。随后学校利用政策及技术优势,与企业合作进行课题研发,实现校企多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实现双赢局面。
2.学校完善激励教师企业实践的管理策略,鼓励教师进驻基地企业
在校企合作的初期,企业一般不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随着合作的持续发展,双方融入加深,学校务必在校企合作中占据主导,积极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进驻企业实践。
在教师进驻企业实践期间,学校应在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工作量认定方面予以一定政策倾斜,改变前期企业实践内容以观摩了解为主,亲自动手操作少,参与课题研发少的局面,教师只有真正参与企业实践,直接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才能提升解决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婴幼儿托育服务是我国“幼有优育”的重要领域,职业院校应积极承担婴幼儿托育服务人才培养的责任,婴幼儿托育高水平校企合作基地的建设要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优势,立体化、多元化、创造性地培养人才,为我国婴幼儿托育服务贡献自己的力量。
[广东省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课题论文。]
责任编辑陈春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