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驱动的初中语文阅读优效教学课堂建构

  文/ 清远市博爱学校 闫建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教学要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新变化,积极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语文教师要重视把握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与功能。因此,笔者立足于智慧课堂的应用,提出智慧课堂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化策略,旨在为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一、课前准备:精准预习与资源优化

  以单元视角与每周总课时来构思各种课型用时,在确保不增加师生负担的前提下,统筹运用现有课时开展“优效教学”策略。如精准预习,通过数据分析和智能推送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预习任务。首先,智慧课堂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进度,智能化地推送合适的预习材料。通过对学生以往学习数据的分析,系统能够识别出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并推送相应难度和内容的预习资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预习阶段获得相对匹配的学习资源。其次,实施资源优化环节。借助智慧课堂平台整合多种数字化资源,包括电子书、音频、视频、线上题库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预习资源。例如,在预习阶段,教师通过智慧课堂平台推送相关的音频讲解、视频解析和电子书阅读,使学生能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进行预习,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此外,智慧课堂平台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辅助工具,如线上字典、知识图谱和智能检索功能,帮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随时查阅不懂的词汇和背景知识,拓展学习深度。通过智慧课堂平台工具,学生可以更加自主地进行学习,提高预习的效果和质量。

  二、课堂实施:互动教学与动态优化

  互动教学设计是智慧课堂的核心,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以构建更加生动、有趣和参与性强的思维型语文课堂。智慧课堂平台为互动教学提供了多种工具和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互动投影等设备,在课堂上展示多媒体教学内容,如图片、视频和动画,增强学生的感官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时互动功能,设置即时问答环节,通过智慧课堂平台实时收集学生的回答,并在课堂上进行即时分析和讨论,增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优化课堂教学。此外,智慧课堂鼓励学生自主制作配乐朗诵的音频、视频,对话诗人,增加切身感受。

  数据驱动的教学调整是智慧课堂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智慧课堂平台能够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数据,如课堂参与度、答题正确率等。教师通过这些数据,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理解水平,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进行动态优化,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并获得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以《藤野先生》为例,智慧课堂在课堂实施中的具体做法可以通过互动教学设计和数据驱动的教学调整来实现。在互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利用智慧课堂的电子白板和互动投影设备,展示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图片和相关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鲁迅的生活环境和时代背景,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还可设置即时问答环节。智慧课堂平台基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和答题情况,教师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查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答题正确率,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最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数据分析结果,动态优化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

  三、课后延伸:自主学习与资源共享

  自主学习是智慧课堂课后延伸的重要环节。智慧课堂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推送合适的学习资源和任务。学生通过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预习和复习任务,而教师则需要改变自己的角色,转为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同时,平台记录了学生的学习数据,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资源共享是智慧课堂课后延伸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智慧课堂平台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包括电子书、音频、视频、教学案例等,供学生随时查阅和学习。通过资源共享,学生能接触更多样化和深层次的学习材料,拓宽知识面,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平台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和经验,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以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为例,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数据分析,智慧课堂平台为每个学生推送个性化的学习任务。例如,对于理解和记忆能力较强的学生,平台推送具有挑战性的课外阅读材料,如胡适的《我的母亲》和冰心的《荷叶·母亲》。通过这些课外阅读材料,引领学生体验沉浸于母爱的三位作者巧融情感、笔触、手法于简短而深情的文字,给人以心灵的触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朱德的伟大精神与优秀品质的来源,同时也感受到他对母亲的深厚情感和对家庭的忠诚,更全面地理解朱德的写作风格和思想内涵,既寻觅共性又张扬个性,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反思:数据分析与持续优化

  智慧课堂的数据分析功能为教学反思和持续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全面记录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教师可以深入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进行科学的教学反思和调整。智慧课堂平台实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测评成绩等。教师利用这些数据,就能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通过分析学生的测评成绩分布,识别出哪些知识点是学生普遍掌握得较好的,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出错或理解困难的。基于数据驱动的分析,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的优化,重点讲解和强化薄弱环节,提高教学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同时,智慧课堂的数据分析还支持教师进行教学行为的反思。平台记录的课堂互动数据和学生反馈,可以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师通过数据分析,反思教学行为,发现不足后能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例如,通过分析课堂互动数据,教师了解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频率和质量,发现哪些互动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从而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以及修改完善任务驱动问题。

  以《三峡》为例,通过智慧课堂平台的学生测评数据分析,教师了解到学生易在文言词汇的理解上出现偏差,如“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曦月”即为太阳和月亮,但学生可能误解为某种特殊的景物。由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侧重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此外,在增设图片和视频内容的教学环节,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融入视听资源,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语

  实践证明,以智慧课堂为数字化教学平台,从单元与周课时统筹视角出发,提出课前精准预习与资源配给的优化、课堂实施互动教学与动态调整的优化、课后延伸自主学习与资源共享的优化,以及教学反思与持续改进的优化策略,构建“课堂+ 课外·互动思维型语文课堂”,践行“优效教学”主张,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兴趣与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由此说明智慧课堂的应用不仅促进了个性化教学的实现,也为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注:本文系“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省规划课题“数字化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优效教学的实践研究”(编号:2025YQJK1147)的成果。

  责任编辑 罗 峰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