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三思五步读写融合教学法”应用
-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学习,教学,思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2-15 16:15
文/ 广州市黄埔区护林路小学 邓羡华
在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双减”政策的全面推行,以及深度学习理念日渐受到重视的三重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而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对于提升语文教学质量而言尤其重要。“三思五步读写融合教学法”为语文教学开辟了新的思路。
“三思五步读写融合教学法”是指以文本的内容、形式、主旨三要素为核心,通过“三思策略”(思想、思维、思路)与“五步路径”(导读、解读、研读、赏读、创读)的有机结合,构建一个系统化、层次化的语文教学体系。该教学法强调深入挖掘文本的思想内涵,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理清文本的逻辑结构,从而实现深度学习与思维训练的目标。“三思”策略始终贯穿课堂教学,思想、思维、思路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基石。“五步”路径则为学生搭建从文本初步感知到深度理解,从理清文本的逻辑结构、形式鉴赏再到创作表达的完整学习架构。“三思五步读写融合教学法”的特点在于其极具实操性与系统性,将深度学习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很好地实现了读写能力的有效提升。本文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奥秘》单元为例,深入阐述该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低年级语文教学提供可操作性较强的参考和借鉴。
一、导读:整体感知文本,走进自然之趣
在一开始的导读教学中,教师通过谈话导入、多种形式朗读以及巧妙设置闯关任务三个环节,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大自然的奥秘》整个单元文本的内容与情感。谈话导入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分角色读、配乐朗读、接龙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于趣味盎然中自然地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感受了不同角色的情感变化,而设置的闯关任务则以目标为导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为学生后续的文本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为争做“小百科代言人”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二、解读:文本内容理解,探寻自然之谜
在解读部分,笔者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与奥秘无穷。首先通过模拟闯关路线图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并让学生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篇课文并以此进行分组研究,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分享心得后,针对每篇课文的特点,教师设计了有助于深入理解文本的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中,通过排序活动,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小蝌蚪的成长历程;在《我是什么》一文中,通过有关水的动态变化图和口头表达,让学生直观感受水的多种形态及变化过程,并通过选词填空、制作成长记录册等活动,指引学生提取和整合信息,培养其信息处理能力;在《植物妈妈有办法》中,学生结合文本归纳和描述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深入理解了植物的智慧。此外,教师还通过拓展活动,如猜测小蝌蚪的遭遇、讨论水的好坏、创作有关植物的故事等,进一步拓宽了学生视野,深化其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最后,通过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教师及时总结学习要点,鼓励学生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一系列活动不仅很好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切实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研读:文本形式鉴赏,欣赏自然之美
在研读部分,教师紧扣主题,设计了一系列丰富的单元教学活动。首先,通过谈话激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自然奥秘,激发他们对文本形式鉴赏的兴趣。随后,带领学生进入动物王国、水世界和植物王国三个探秘站点,通过文本赏读、句式与修辞的鉴赏、句式的变换与运用、句式结构与修辞的仿写等,深入研读文本在句式、修辞和结构方面的特点和技巧。在动物王国,学生仿写小猫名片,掌握了“的”字词语和动词的运用;在水世界,学生改写句子,体验了“在”字句式的魅力;在植物王国,则通过仿写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学会了拟人、句式结构等技巧。此外,笔者还设置了故事岛探险环节,引导学生创编引人入胜的故事开头,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意思维能力。最后,通过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用文字传递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一系列教学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审美与习作能力,还很好地培养了他们对大自然的观察力。
四、赏读:文本主旨探究,感悟自然之韵
在赏读部分,教师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首先通过谈话激趣和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索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等课文的主旨,不仅加深了对自然奥秘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深入思考。为了拓宽学生视野,教师特别组织了拓展与迁移活动。如提供了《森林气象站》《小水滴的旅行》《奇妙的草》这三篇科普文章进行阅读拓展,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从中选择一篇编入本单元并说明理由,以此锻炼学生的文本鉴赏、逻辑思维与表达能力。有学生选择了《森林气象站》,分享阅读心得:“这篇文章里用动物行为来预测天气的事情可真有趣,好多事物看起来好像没有关系,原来都是有联系的,大自然可真奇妙。”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善于联系生活谈感想,将课文主旨与个人经历相结合,帮助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的逻辑思维、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都有了明显提升。
五、创读:整体评价转化,延展自然之思
在创读部分,教师通过一系列延伸活动,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转化与应用,进一步延展他们对自然奥秘的思考与探索。通过谈话交流,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引导他们分享自己最感兴趣、最想深入探究的自然秘密。随后,在回顾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探寻文本中的写作“密码”:生动具体描写动物、用“我”的口吻叙述、妙用疑问语气进行结尾以及运用诗歌形式等。这些“密码”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作技巧,也增强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在探究反复型童话故事的特点时,教师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引导学生发现情节相似、反复多次的写作手法,并鼓励他们尝试创编自己的反复型童话故事。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了充分激发,学会了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创作,还体会了自然奥秘与习作创作之间的紧密联系。最后,在展开想象、创编童话故事的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创作出了许多富有创意与想象力的作品。此外,教师还可推荐相关课外阅读材料,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用文字传递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综上所述,对“三思五步读写融合教学法”在《大自然的奥秘》单元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剖析与实践探索,本文充分展示了该教学法在提升学生读写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以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的显著效果与独特优势。
注: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减’背景下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实践研究”(编号:202215158)的成果。
责任编辑 罗 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