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精”肉的最大原罪就在双汇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加精,原罪,双汇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3-21 08:43
首先,声明中的致歉极不真诚,只是针对“此事对消费者带来的困扰”表示歉意,闭口不谈此事给消费者带来的身体伤害。相关科学研究表明,过量食用添加了瘦肉精的猪肉会引发中毒症状,导致心率过速、心律失常,对原有心律失常的病人更易发生心肌梗死,甚至会诱发恶性肿瘤和胎儿致畸。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伤害,而绝非“困扰”这么简单。
其次,双汇集团在声明中暗示,瘦肉精的问题是由于个别子公司把关不严,而实质性的问题出现在无法控制的产业链上游——养猪户。声明的第二条到第四条中提到的措施,分别是问题工厂停产整顿、其他工厂加强质量控制,以及配合政府部门检查问题涉及到的各个环节。而第五条更是特别强调,“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双汇集团将进一步强化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控制力”。
声明的最后一条更有意思,似乎要把坏事变好事。“双汇集团对关注肉类行业食品安全、关注双汇健康发展的新闻媒体及社会公众表示衷心的感谢”。是啊,只有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一起关注食品安全,才可能杜绝问题猪肉(这事儿靠双汇一个企业可不行),双汇集团因此能更健康发展,所以当然要感谢了。
这份声明也许可以作为企业危机公关的“典范”教材——即表现出积极承担责任的态度,又巧妙地把责任从自己身上撇清,同时还有真诚的歉意和感谢。
危机公关当然不止这一份声明。就在双汇集团发表声明的第二天,漯河市政府又给双汇集团贴了张模棱两可的“诚信标签”。3月17日,一则中新网漯河的消息:面对社会对双汇肉制品是否可能都含有“瘦肉精”的质疑,来自漯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一份报告称,“目前没有发现问题”。
仔细阅读这则新闻,却让人疑窦顿生。漯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所称的“没有问题”,并非指双汇猪肉没有问题,而是在当地的医药产销企业中,“没有发现有违规生产经营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的行为”。这与双汇何干?要澄清社会对双汇肉制品是否可能都含有“瘦肉精”的质疑,直接检测双汇公司的库存猪肉不就行了?何必如此周折地检查药品企业?
双汇公司总部位于漯河,是地方的纳税大户和支柱产业,其与当地政府的关系不言而喻,即使地方政府真为其打了“诚信”保票,含金量也值得怀疑。
另外,新闻中最后还提到,“据了解,当地最大的零售产品超市丹尼斯已将双汇冷鲜肉下柜。”,这就让人更加生疑,如果漯河的双汇肉制品确实没有问题,当地超市又何必将其下柜呢?
中国的食品安全非常令人担忧,“三聚氰胺”事件过去仅不到三年时间,双汇这样的肉制品龙头企业就被曝出“瘦肉精”丑闻。原来人们总认为,只有个体户、小企业才会使用这种龌龊的手段,生产劣质食品牟取暴利,但从“蒙牛”到“伊利”,从“三鹿”到“双汇”,我们看到这些食品行业的龙头,才是造假的主力。
可是,一旦造假丑闻曝光,这些大企业们总是满脸无辜,并很快把公众的注意力引向产业链中最低端的群体——那些奶农、养猪者——好像他们的良心泯灭、利欲熏心才是结症所在。而后,执法部门雷厉风行地端掉一个个“黑窝点”,故事的结尾总是这样——形象猥琐的犯罪分子遭到严惩、大企业吸取沉痛教训(还记得牛根生的眼泪吗)、执法部门受到表彰。
其实,真正良心泯灭、利欲熏心的恰恰是这些大企业。以他们的技术手段,三聚氰胺、瘦肉精难道检测不出来?以他们的政府游说能力,让食品安全部门加大上游环节的质量控制力度,难道做不到?
但在央视的新闻中我们看到,双汇冷鲜肉 “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中,并不包括“瘦肉精”检测;在生猪运送环节,政府的质检机构不仅没有任何督查作用,反而成为收黑钱的“放水者”;而双汇工作人员在收购生猪时,把“加精”猪肉的价格定的比普通猪肉更高。
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大家都懂。大企业因其规模和品牌效应,往往能获得高于行业的利润率,如果这种行业龙头企业,不当“良币”反做“劣币”,为了追求利润而默许、暗示甚至诱惑养猪户造假,那么这个行业中那些老老实实养猪、卖猪肉的“好人”,还有生存空间吗?
从这个角度上看,如果“猪肉精”是这个行业的潜规则,那么最大的原罪就在双汇这种“龙头”企业,而不是那些被它诱惑的养猪户。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