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课程的系统设计与整体推进

  文/ 深圳市莲南小学 王 颖 叶 涛

  当前,一些地区和学校设计的课后服务课程目标浅表化、课程内容碎片化、课程实施常规化、课程评价薄弱化,课程建设无序,导致总体课程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基于此,深圳市莲南小学作为深圳市减负提质示范学校和深圳市首批课后服务示范学校,在深入学习领悟政策精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减负提质的新途径,形成了一套系统设计、整体推进、有效保障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即“弹性课程”,旨在以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多种形式组合的学习方式灵活安排学习内容,提高学校的育人质量。

  一、弹性课程的设计理念

  基于自然主义教育哲学和全人教育思想,学校以“莲”的意象来表达办学理念,构建了“弹性课程”体系,主要包含“培根课程”“汲养课程”“展叶课程”“芬芳课程”,分别指向学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艺术素养、综合技能”的培养和获得,旨在为学生的基础性发展、多样性发展、个性化发展和自主性发展提供支持。

  二、弹性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培根课程”对应着学生发展的“基础性”需求。培根课程意指培养学生如同培育植物的根系,需固本培元,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在课后服务中,培根课程侧重于基础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与巩固,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学科核心概念与基本技能。例如,每周三次的“自主作业”是莲南小学课后服务的主要内容,学校精心安排语文、数学、英语或科学教师来辅导学生作业,对学困生进行学科辅导和答疑。教师当面批改作业,为学生查缺补漏,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汲养课程”对应着学生发展的多样性需求。“汲养”寓意为学生心灵提供养分,进而更好地拓展其视野与思维。在课后服务中,汲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创新思维与交流能力,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例如,每周一次的中华诗教课程是学校的特色课程,通过学习,低年段的学生能够吟唱或背诵《三字经》《百家姓》《诗经》及小学阶段绝大部分的古诗词,中年段的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文言文,学习中华经典古文,高年段的学生能独立鉴赏诗词,还可以模仿创作。此外,各学科教师还开发了一系列与学科相关的拓展性课程,如数学王国、趣味英语、一起玩科学等。汲养课程不仅补充了常规的课内学习,还增强了课后服务的吸引力,使学生学习更好地回归校园。

  “展叶课程”对应着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就像不同的植物有不同形状的叶子和生长方式。展叶课程强调个性化教育,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实现个性化成长。例如,每周开展一次社团活动,以校内教师为主、学生家长为辅、社会力量补充的师资团队经过课程开发和论证,为学生提供五大类选修课程,即体育竞技类、科技创新类、艺术审美类、生活技能类、语言运用类,共50 余门社团课。社团课以自主选课的形式开展,将相同兴趣的学生汇聚一堂,打破了班级和年级的界限,真正做到了“一生一课表,一生一特长”。

  “芬芳课程”对应着学生发展的自主性需求。“芬芳”象征着学生个性的张扬与创造力的释放,如同花朵盛开般展现个人风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通过亲身体验与探索,展现自己的风采与才能。课后服务中的芬芳课程侧重社会实践活动与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莲南小学充分利用学校周边资源,将仙湖植物园作为学生的自然教育实践基地,聘请植物园的科学家为自然教育顾问。此外,学校还将周边的梧桐山、中医院的百草园作为学校的校外科普实践基地,让学生在感受自然的过程中,乐于探究,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弹性课程对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弹性课程设计的实施,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多样化的课程选择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在。

  弹性课程打破了传统教学空间单一化和教学时间固定化的局面,使学习环境从封闭走向开放,课堂的边界和时空被极大地拓展。这种变革有利于师生发挥主动性,促进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弹性课程强调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自定步调地进行学习。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选择上的弹性,还实现了课程开展方式的多元化,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学习体验的改善,是迈向未来教育的基本动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弹性课程将实现更加高效、精准和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