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山野间的鲜嫩馈赠
- 来源:美食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浙江,馈赠,江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3-22 20:25
浙江的春天,是竹鞭在地下丈量出的时令——当第一场惊雷滚过浙北丘陵,临安农户便挎着特制的黄铜笋撬进山,那些顶着褐色斑纹的雷笋,正以每日三寸的速度冲刺着赶赴江南的餐桌。
中国是竹笋的原产地,也是吃笋历史最悠久的国家。这味横贯古今的食材,早在3000年前就备受喜爱。早在《诗经・大雅・韩奕》里,就有“其籁伊何,惟笋及蒲”的诗句,《周礼・天官・醢人》同样提及“加豆之实,笋菹鱼醢”。古往今来,众多文人雅士对笋颇为喜爱。在汉代,食用竹笋已经较为普遍,自六朝往后,竹笋渐渐被视作“山家清供”。在文人、士人喜爱竹子的社会风尚影响下,吃笋也慢慢演变成一种高雅的风尚,唐代以后,这种风气愈发盛行。唐朝还专门设立专员负责竹笋的种植与培育,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司竹监掌植竹笋,岁以笋供尚食。”
到了宋代,文人对竹子的喜爱和对竹笋的嗜好愈发强烈,食笋之风达到了历史巅峰,有关笋的诗赋多如繁星。苏东坡极为喜爱吃笋,曾写下“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美妙诗句。文人黄山谷创作了《食笋十韵》《苦笋赋》。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写笋“素宜白水,荤用肥猪”。当代作家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写道:“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
中国被誉为“竹子王国”,有200种以上的竹笋可食用,竹笋品质优良的达50余种,其中,毛竹笋是中国产量最大、食用最广的笋类。但即使是在浙江这片盛产毛竹的土地上,春笋的赏味期也极为短暂——“吃笋要听竹根的声音”,当竹鞭在土层下微微拱动,便是黄泥拱这种顶级美味现身的信号。
相比常见的毛竹笋,《舌尖上的中国2》曾经造访的雷笋是食客们更为稀罕的存在。雷笋是雷竹的产物,得名于“早春打雷即出笋”,是春笋中极受欢迎的一种,赏味期仅短短20天。春天的雷笋壳薄肉肥,笋尖洁白,笋身丰腴,吃起来甘脆鲜甜,其中极有名的当数浙江临安天目雷笋和安吉惊雷笋。
物尽其用的智慧,在钱塘江流域演化出上百种笋馔。嫩尖作刺身蘸山葵,中段切滚刀焖五花,根部剁碎揉进雪菜炒豆瓣。当琥珀色的咸肉遇见象牙白的春笋,春笋切滚刀块入汤,文火慢煨,汤色乳白,笋块吸饱了肉香,咬一口鲜掉眉毛。晒足180 天的霉干菜与现挖毛笋同蒸,乌黑油亮的菜梗竟能吊出笋肉的清甜。油焖春笋则是另一番风味,浓油赤酱裹着嫩笋,甜中带鲜,汪曾祺曾赞其“胜过红烧肉”。更有将笋丝与雪菜同炒的日常快手菜,佐一碗白粥或做片儿川浇头,简朴中见真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