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的身后哀荣录
- 来源:书屋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哀荣录,黄兴,革命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3-29 14:39
刘沛
1916年10月31日,辛亥革命元勋、民国开国伟人黄兴在上海病逝,年仅四十二岁。他的离去令各界悲痛万分。人们为纪念他领导辛亥革命缔造“民国之功”,纷纷请求为他举行国葬,以彰显国家崇德报功之意,激励后来者。
黄兴逝世后,国民同声悼惜。民国参众两院休会一日,并定期开会追悼。大总统黎元洪、副总统冯国璋、国务总理段祺瑞以及各省督军、省长都致电哀悼,各地下半旗志哀。黎元洪给予黄兴高度评价,称其“缔造共和,首倡义旅,数冒艰难,卒底于成。功在国家,薄海同瞩”,并派王芝祥前往致祭,特给治丧费两万元,让江苏省省长齐耀琳就近料理丧殡事宜,还交国务院从优议恤。
1916年11月2日的《民国日报》记载,从清晨到夜深,赴黄府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孙中山、唐少川、胡汉民、何雪竹等人终日在灵前照料,不时落泪。黄兴的遗体身着民国大礼服,于前一晚八时小殓,当日午前一时入棺。因寓所僻远,来宾大多在八时后行礼返回,但仍有一些人留到一时送黄兴入棺,他们凭棺恸哭,悲痛难抑。成殓时不用僧道,而是延请牧师诵经祈祷。友邦也都表达了悼惜之情,日本人尤其多。
民国国会议员要求给黄兴举行国葬,大总统黎元洪对黄兴丧葬典礼相关事宜进行安排。他将丧葬典礼拟用国葬一事,俟议定仪礼办法后再交国会通过,其派员祭吊、优给丧事及建祠立传等事宜,均交国务院核议。孙中山等与黎元洪商办黄兴丧葬典礼,拟分十事,包括国葬、开国家追悼大会、立功地方建专祠、国史馆立传、派员恭代致祭、优给治丧费、拨款抚恤遗族、灵柩回籍官吏沿途照料、派员赴湘专办丧事、赠挽联诔文等,并询问沪上同人意见,拟即日集议电复。
11月15日是追悼黄兴的正期,上午八时举行追悼会,但因各界人士一时未齐集,延至八时半,职事员魏振邦亲自摇铃开会,各界人士在祭位行礼。15日至17日,湖南各界人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先后有万余人参加,道路拥挤不通,可谓空前哀荣。日本东京各界在芝区青松寺开会追悼黄兴,到会者数千人,还有数万人因无法进入而立于山门外。东京各界人士,下至妇孺,都认为日本失去了一位国家的良友,人们都怀着赤诚之心表达追悼之意。12月1日,社会各界发起全国追悼黄、蔡二公大会,当日各公署学校放假,天气晴朗,加之国人对英雄的崇拜,临吊者异常拥挤。各机关人员、男女学校学生、绅商、军士、官吏团体、个人,甚至乡间农民村妇都纷纷赶来,从早到晚赴吊者约有四万之众。
11月29日,上海黄宅治丧事务所通告开吊及举殡日期电,12月21、22日在上海福开森路本宅开吊,23日举殡杭州西湖茔地,该地位于西湖六桥附近,距辛亥革命烈士秋瑾之墓不远,在万松岭敷文书院旧址,面积约十二亩,前后皆有山,是公产,已由杭县等请浙江吕督军发公告定为葬地,但尚未得到确认电报。
12月7日,孙中山等召开“黄先生葬礼会议”,提议改葬湖南或上海。吴稚晖等主张葬上海,唐绍仪等主张葬湖南,最终表决,赞成湖南的有十九人,赞成上海的有五人,决议改葬湖南,并通电各方面致浙江取消西湖之议。
12月21日,开吊第一日,从晨至暮吊者络绎不绝,名流政客都前往吊唁,外宾有俄、美、日、法诸国领事,以及法、日副领事,法工部房诸董事等,日本旅沪各官商来得尤其多,还有专程从日本来的。22日,各界人士往吊者比21日更多,名流政客依旧前来,国会议员也有专程从京城来的,交通部工业专门学校、复旦公学全体师生也来吊唁。
12月23日,举殡归湖南,在上海金利源第五码头登船,沿途致祭已预行登报辞谢。出发时,众人皆着便服加罩黑马褂,上午十时出发扶柩回湘,素车白马绵亘数里,各界来宾齐集往吊,万人空巷同哭英雄。黄公灵柩包定招商局江永轮船官舱,由“楚观”军舰护送,各省也都派代表前往致祭,各学校前往接洽送丧者众多,外宾有驻沪法总领事、美总领事、日本总领事、美国海军参谋长帅佛、军需长柏郎、海军上校安特生、军医官魏德,日本青木中将海军司令、大阪朝日新闻、黄兴革命好友宫崎滔天等,男女来宾达二千余人。
1917年1月1日,灵柩由军舰“楚泰”号自武汉护送赴湘,1月3日抵达长沙,1月5日上午十时,湖南社会各界将黄兴灵柩奉迎入城,迎接形式仿照外洋办法,拟定以北正街文襄祠为黄公停柩处。
随后成立黄公营葬事务所,陈炳焕为总办,开会商议葬地。因岳麓山安葬英烈过多,坟冢累累,最初决议不葬岳麓山,而是在小吴门外、高升门外、南门外等地寻找合适地点。但经过多日堪舆,最终选定湘潭昭山,此地原系黄氏祖山,地势宏峻,水陆交通便利。
2月14日,湖南省省长兼督军谭延闿至黄公灵前致祭,与家属及事务所讨论葬地。因昭山是黄氏祖山,黄公国葬需建大型墓茔,恐与祖制有违,仍决定葬在岳麓山。
1917年2月,湖南政府据《国葬法》致电请示内务部拟定国葬礼节制度,民国《政府公报》颁布《举行国葬修建专墓及致祭礼节单》,明确专墓制度、呈报葬期、致祭事宜与特派官致祭礼节等礼仪。湖南《大公报》2月24日发布《黄蔡二公营葬马路招工》,新修马路自河岸牌坊起至响鼓岭止。
3月5日,谭延闿颁布岳麓山准葬法令,规定非奉有国葬明令者,不能进葬岳麓山,并令警务处、抚恤调查处及长沙县知事查照执行。
经堪舆,黄、蔡二公吉穴确定在岳麓响鼓岭,该岭为衡岳正脉,山势极佳。谭延闿、曾继梧、陈炳焕与黄蔡族人等商定数事:黄左蔡右,同葬前岭;黄、蔡两墓中区建高大新式墓亭一所,其亭与爱晚亭隔一山,其右自山脚至河干正在修筑招待茶点二处;亭后仿华盛顿纪念塔之例建筑纪念塔一座,高二丈八尺,以净面之石为座,再以各省寄到的纪念石碑缀砌而成。
3月26日起,湖南《大公报》连续半个月在头版头条发布祭殡日期,黄兴国葬日期为4月15日。出葬仪式黄公拟用西式,则尚黑色;蔡公拟沿用清制,概尚白色。报上并刊发《黄蔡二公出殡之准备》,此次中央各部院及各省军民长官均特派代表会葬,被誉为“开四千年来未有之先例”。
4月15日,天气晴朗,会葬者不下二万人,其中大小学校八十余校,农工商各团体尤占多数,队伍绵亘六七里。上午十时,灵柩由学院街事务所出发,放炮多响,沿途观者人山人海,路过各商家皆悬半旗志哀,甚有焚香烧烛、顶礼膜拜者,路祭者络绎不绝。
灵柩经府正街、小东街、西长街出大西门至中华汽船公司码头,渡河乘坐南咸轮绕道水陆洲,再转下麓山书院码头,渡河者达六千人以上,英美日三国官绅到者甚多。
下午二时许,灵柩抵墓地,此地地势高爽,气势宏阔,墓式正面为凸形,以麻石砌成,空如城门之覆,两端洞开,柩即由一端推入,然后两端各以石板封闭,大如其门,拟仿华盛顿作一纪念塔于上,即以各石碑嵌作其中,墓前素彩扎成大牌坊两座,匾曰“天地完人”,联曰“大海鱼龙曾变化,故山猿鹤尽皈依”。由胡典武照料妥厝圹内,其圹式与蔡公同样,即设香案陈祭品如仪,由大总统特派官谭延闿主祭,各部各省各处代表随同致祭,奏军乐,鸣葬炮十七发,各外国官绅亦相继向灵前行三鞠躬礼。
正如《民国日报》所说:“国葬非所以送死者,乃树楷模于后世,凡爱国者皆当如此而,若仅为送死者而设,则非天上英魂所愿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