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传玺
对林徽因稍有了解的都知道题目中的这两句话,第一句是林徽因名字的由来,第二句则是林长民娶了程桂林后给自己取的室名。
林徽因原名林徽音,1934年,为避免与另一海派作家林微音名字相混,发表作品时改署林徽因,自此以林徽因取代原名行世。
原名是她祖父林孝恂在她出生时所取的。林长民原娶叶氏,由于叶氏一直不能生育,才再娶林徽因生母何雪媛。当林徽因作为林家长孙女出生时,进士出身的祖父根据《诗经·大雅·思齐》篇中诗句“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给她取了“徽音”的名字。大姒是周文王之妻,她能够继承太姜祖母与太任母亲的美誉与美德,多生男儿振兴周室。显然,祖父给长孙女取这个名字,是希望她具有美好品德,更是寄希望由徽音出生开始,林家能够迎来男丁兴旺。
随后,何雪媛又生了一女一男,男孩不久夭折,女孩取名麟趾。据和林徽因关系一直很密切的堂弟林宣回忆,麟趾长得比林徽因还要好看。1910年,林长民曾和两个女儿合影,林徽因搂着妹妹,和妹妹坐在藤椅上。1912年春,林长民带着林徽因、麟趾以及他的三个外甥女王孟瑜、王次亮、曾语儿游玩,并给她们拍摄了一张合影。对这张照片,林长民很喜欢,在照片四周作了大段题记。“麟趾最小,握其手,衣服端整身婷婷者王孟瑜”,“瑜、亮大姊出;语儿四姊出,徽、趾吾女。趾五岁,徽九岁,语十一岁,亮十二岁,瑜十四岁,读书皆慧”。可不久麟趾也得病夭折了。
林家仍然需要男丁。1912年,林长民曾短期在上海《申报》馆供职,在此期间,他娶了第三房夫人程桂林。程桂林给林家真正带来了男丁兴旺,相继生了一女四男:林燕玉、林桓、林恒、林暄、林煊。
林长民感情的天平完全倾向了程桂林一边。据林宣回忆,1913年,一家人搬到北京后,“何雪媛和林徽因,还有一个保姆周妈,三个人住在旁边一个院子,很冷落。全家由程桂林理财。程桂林的儿子林暄就有两个保姆,与林徽因的一个不一样”,“大家族的家族事务全归程桂林掌管。林长民的书房叫‘桂林一枝室’。程桂林很精明,有钱就捞,没钱就贴。她对二房(林徽因生母)比较欺,二房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林徽因看到林暄的眼睛就有点怕,因为林暄的眼睛很像他母亲程桂林的”。而这个室名,被后人理解成林长民为独宠程桂林而取的。林宣的回忆里就暗含着这样的意味。
如果我们稍微思考一下,就会觉得,这个室名的意味不可能这么简单甚至露骨肤浅,因为林长民毕竟也是一个文化大家。
首先这个室名是有出处的。《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帝笑。侍中奏免诜官,帝曰:‘吾与之戏耳,不足怪也。’诜在任威严明断,甚得四方声誉。”“桂林一枝”,本是郤诜自谦之辞,谓己只是群才之一。但其中暗含的自负被后世引申,于是又变成了一种称誉,即称赞一个人才能杰出秀异,在科举时代,又被用来比喻一个人在科举考试中的出类拔萃。
一个在科举氛围中长大的人焉能对这个典故不熟悉?
由此,我们说林长民用此作为室名,有可能是受程桂林名字启发顺延而来,但显然更是一种期许,特别是程桂林生了一女四男,再加此时已经赢得林长民极力称道(“大是好儿子,我极爱汝”)的林徽因,他就是在期许家中乃至家族中诸多子女能够个个成才,成为时代骄子。
“大姒嗣徽音”,自是期盼家庭男丁兴旺;如今,家中男兴女旺,自然要提出“桂林一枝”这样一个成长目标。如果说这是社会的需要,在那个时代,更是家族需要的荣耀。前者,如说仅仅是个期盼,后者则已上升到家训的境界。两者联系起来,一脉相承,极其自然,又更上层楼。
有一个极为有力的证明。最近,陈学勇、于葵等人编辑出版了《林长民集》,前面影印了林长民一封写于1923年8月31日的给林徽因的信。信中说:“究竟汝志愿如何,对于婚约,对于嫁期,对于赴英续学,对于留家自习,或入何校,聘何师,或治中国学,望汝能有一种自择而又审慎的意见表示。此是完全靠着理性来定取舍,来察情势。少年人往往多情感而少理性,汝于此节短处尤多。今我对汝将举行一大试验也。”这封信结尾处就用了“桂林一枝室”红印。此时,林徽因已随他从英国游学归来,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而且已立志献身建筑学,更主要的是已经在京城文化圈崭露头角。如果此室名是专宠程桂林的意思,早年曾经遭受的冷落已在林徽因心中留下终生的阴影,信末用此印,岂不会给女儿以刺激,遭到女儿的反感?
如果这个室名用的是中国经典的含义,再结合这封信我们上引的有关内容,不难理解信后用此印,可谓隐含着林长民的良苦用心,意在激励林徽因用理性拿出自己的决断来,努力把自己锻造成建筑学的栋梁之才。
从这封信,我们还可以看出,林徽因选择和梁思成一块儿赴美学习建筑学,正是在林长民的如许激励下自己做出的理性选择。
如此,“桂林一枝室”当更可能是一种对子女的家训,是林长民给他们定下的一种人生目标与价值激励。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