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关键点分析
- 来源:国际商务财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独立性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4-05 11:13
康静芳
(天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作为确保企业安全、有序运营的关键要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肩负着极为重要的使命。为全面洞悉自身内部控制体系是否潜藏风险与缺陷,众多企业选择聘请专业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然而,现阶段内部控制审计领域依旧面临诸多严峻挑战,鉴于此,会计师事务所亟需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助力企业合理利用内部控制审计结论。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独立性
【中图分类号】F239
内部控制审计作为监督企业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工作项目,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报告准确性、内部控制安全性,甚至影响到企业的投融资效果、合作成效等。鉴于此,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开展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通过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程序、获取充足的内部控制证据、保障内部控制审计独立性,最终出具符合行业规范、凸显企业特点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助力企业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促进企业平稳安全发展。
一、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审计程序执行不够规范
目前,在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仍存在审计程序执行不够规范的问题。一方面,部分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仍待提升,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理解仍然存在一定误区,导致在审计程序的执行过程中,因理解偏差,无法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另一方面,全面内部控制审计需要覆盖企业内部控制各环节,但部分企业对内部控制审计缺乏重视,内部审计在执行过程中,因时间限制,存在简化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减少抽样或者穿行测试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审计的准确性。除此之外,内部控制审计程序能否有效执行,还受监督制度是否完善的影响。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缺乏监督和约束,内部控制审计程序的缺失以及错误无法及时被发现并进行整改。
(二)内部控制审计证据获取存在局限性
内部控制审计需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环节进行全面的审计。但由于审计资源的有限性,会导致内部控制审计的证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被审计企业因涉密、成本约束、管理层冲突等,存在限制内部控制审计人员获取审计证据的情况,将最终导致审计证据受限。
除此之外,内部控制审计不仅是对财务数据、财务信息的审计,而且是对非财务信息内部控制环节的审计。目前,大多数审计人员均为财务相关专业背景,对于业务、数据等熟悉、了解程度偏低,也未采用员工访谈、实地观察等方式对非财务信息、证据进行获取,这也限制了内部控制审计证据的全面性。
(三)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有待提高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审计的结果是否可以有效应用。目前,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质量仍有待提升。一方面,内部控制审计报告需要有较为清晰的结构和前后逻辑,但是部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忽略了基本的逻辑,只是一味地照搬模板,并未发现、关注企业可能存在的特殊性,这就导致企业的管理层和利益相关者无法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审计的关键结论,无法对其结果进行有效应用。另一方面,部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在产出时,审计人员使用了大量专业术语,导致内部控制审计的可读性、可理解性欠佳,企业的管理层或者非专业人士,很难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进行理解,造成了部分已识别的问题被搁置。
目前,仍有较多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未进行长期的跟踪以及整改成效评估,这就导致内部控制风险屡审屡犯,同样的或者相似的内部控制问题长期未被解决。
(四)与被审计单位的关系失衡
内部控制审计作为外部机构需要保证自身的独立性。但是目前部分会计师事务所考虑到和被审计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缺乏独立性和客观性,无法保持中立地位。另外,某些被审计企业在接受内部控制审计时,容易产生对立情绪,认为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是对自身工作结果的推翻或不认可,这种对立情绪造成了被审计单位不愿意按照内部控制审计要求提供信息,在进行访谈或者穿行测试时,隐瞒部分事实的情况。更有甚者部分被审计单位还会借口涉及国家安全、涉及行业核心机密等,限制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参与企业核心内部控制事项进行穿行测试。
二、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提升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人员培训,强化程序规范性执行
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对于提升内部控制程序执行的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内部控制审计人员除了具备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对审计准则及相关行业规范有深刻的了解。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来促动审计人员自主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知识更新迭代。
其次,较多会计师事务所都采用年度课时学习方式来确保审计人员参与了培训,但是对于培训效果缺乏检验。今后可以探讨通过团队竞赛、评比颁奖的方式来巩固专业培训的成效,还可以鼓励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参与外部机构或者组织举办的研讨会、培训班,及时跟踪行业动态。这些举措不但可以让审计人员不断巩固专业知识,更能够扩宽其眼界,对于行业的新形势、新变化有及时的了解和预判。
最后,审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保障内部控制程序可以有效落地的最后屏障。这就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客观、公正、专业的内部文化氛围,不能建立纯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软文化的建设和培训,保障内部控制程序得到严格执行。
(二)强化内部控制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
内部控制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在执行中非常关注的问题。一方面,内部控制审计不单包括常规意义的财务及内部控制数据、信息,还应当对行业的动向进行及时追踪和了解。所有的企业都不是信息孤岛,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对企业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对行业有较为深入的了解,使其更好地识别到企业的关键内部控制环节,确保内部控制审计证据的充足获取。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审计的证据获取也并非越多越好。这主要是因为内部控制审计的成本投入是有限的,通过科学的抽样等方式可以既保证了证据获取的充分性,又保障了成本的经济性。这就需要内部控制审计识别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对于这些环节投入更多的资源,实现对内部控制审计关键证据的获取。除此之外,内部控制审计的获取可能并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这需要企业与内部审计工作相互配合,在内部控制审计人员调取资料时,给予足够的支持。
除了充分性,会计师事务所还需通过若干举措来提升内部控制审计证据的适当性。一方面,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目标和证据之间是有明确对应关系的,在明确内部控制审计目标后,对于与审计目标无关联的项目,可以不投入或少投入审计资源,这样既节约了资源,又提高了内部审计的效率。另一方面,在内部控制审计数据获取阶段,需要设定明确的证据优先级。对于原始取得的证据、直接取得的证据给予更高的优先级,比如在进行某项资金报销是否符合内部控制规范的审计过程中,可以对原始审批记录、发票凭证等进行审计,这些证据的证明力度要高于后期编制的财务报表。
(三)提高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清晰度与针对性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作为内部控制审计的结果呈现,其清晰度和全面性以及是否对关键事项进行针对性说明,能反映该份报告是否具有专业水平[4]。一方面,想要提高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清晰度,需要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起草环节,根据统一模板进行优化调整,确保其既能够包括所有必须事项外,拥有清晰的脉络。另一方面,虽然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是具有专业性的书面报告,但是内部控制审计人员在正确使用专业术语的前提下,也需要关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语言表达是否符合正常语言描述规范,避免进入专业性过强导致的可读性极差的误区。对于冗余信息可以不进行展示,确保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文字描述等更加精炼,企业的管理层、利益相关方及时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以及整体内部控制的水平。
除此之外,大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都具有一定的行业特点,各个行业的内部控制关键事项也是不同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也需要具有针对性。而对于非行业特点,仅为企业自身特点的内部控制情况,内部控制审计也需要精准识别,确保内部控制审计结论符合实际情况,审计意见客观公允。
(四)保障内部控制审计独立性,进行有效沟通
保障内部控制审计的独立性需要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努力。一方面,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如果发现企业的制度设定、业务发展等难以满足内部控制审计独立性的要求,则应当选择不承接该项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另一方面,在项目符合基本的独立性要求的前提下,会计师事务所应当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派驻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符合独立性要求。
除此之外,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在内部控制审计项目开展之前,与企业明确沟通途径、方式和基本的频率,最大程度上提高内部控制审计的效率,助力企业安全发展。
三、结语
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保障企业安全、平稳运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环节,贯穿了企业的所有流程和业务。通过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可以促进企业及时发现内部控制风险,推动内部控制体系完善和制度建立,形成良性循环。会计师事务所作为第三方机构,通过执行完善的内部控制审计程序、获取充足、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证据,最终出具专业性强、针对性高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而这需要内部控制审计人员保持极高的独立性,并且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未来,会计师事务所需要通过不断强化人员培训、内部控制审计程序建设来促进内部控制审计业务的平稳、安全发展,促进整个行业的不断转型和优化。
主要参考文献:
[1] 邴梦媛. 研究型内部审计制度体系的特征与构建探析[J]. 国际商务财会,2024(17).
[2] 张星娟.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研究[J]. 产业创新研究,2023(5):171-173.
[3] 陆丽莎. 整合审计思路下的内部控制审计研究[J]. 财讯,2023(9):25-27.
[4] 张肃平.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22(6):43-45.
责编:杨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