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加速飞

  • 来源:国企管理
  • 关键字:商业,航天,目标
  • 发布时间:2025-04-18 11:23

  文 / 本刊评论员

  2025年1月17日,SpaceX的“星舰”进行了第七次试飞,此次试飞的可重复使用星舰飞船是第二代型号。在马斯克的未来目标中,星舰飞船船舱6至8小时内便可回收利用,一天可以发射3次,每次飞行可能只需几百万美元,甚至低至100万美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可重复使用对于中国商业航天来说可谓“最后一块拼图”。市场正在等待着那样iPhone时刻——“能有公司或团队实现火箭的入轨和回收,商业航天的市场就真正打开了”。

  让人心潮澎湃的是,这个“离佳境最近的时刻”正愈发接近。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商业航天相关企业数量已超过7万家,市场规模达2.3万亿元,有望在2030年达到12万亿元。而2025年极可能是爆发的起点。在2025年,除了神舟二十号、神舟二十一号、天舟九号外,昊龙货运航天飞机、轻舟货运飞船将分别和它们的登天云梯——朱雀三号、力箭二号也将相继登台亮相。

  时间回溯到2024年9月11日,由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朱雀三号VTVL-1可重复使用垂直回收试验箭在酒泉成功完成10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这也是国内首次实现垂直起降返回火箭空中二次点火、跨音速大动压环境下“栅格舵-冷气姿控-发动机”联合制导控制,以及高空风实时风修技术工程化应用等技术验证。这不仅是我国火箭可重复使用上的“第一”,还是民营商业航天的“第一”。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发射运载火箭68次,民营火箭公司占比18%;入轨商业卫星201颗,民营卫星公司占比达60%……毫无疑问,民营企业已成为中国商业航天向“云端”的重要力量。

  在民营企业奋力开拓、不断取得标志性成果的进程中,国有企业在做什么?答案是:在我国商业航天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技术水平、产业规模、企业实力不断突破中,国有企业很好地扮演了引领者、保障者的角色。

  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划破苍穹将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到“北斗”卫星组网成功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火箭研发的极限考验中、卫星制造的精密雕琢里、轨道运营的复杂博弈下,国有企业绝对是一路风雨一路歌。

  向天!向天!“国民共进”办大事!商业航天加速飞……一个央国企龙头引领、国资深度参与、民企创新突破的中国式商业航天新格局正在形成。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