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代军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入了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统筹推进功能使命类改革与体制机制类改革的新阶段。这需要国有企业主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在各类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布局协同、创新成果转移等方面全面布局、全域布局,全面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支撑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切实发挥好在核心关键环节的“压舱石”作用,以高水平、高质量科技创新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优化国有企业科技创新投入比例
国有企业要积极筑牢作为科技创新“引领者”的价值底座,用好用足用实企业科技创新资金。尤其是在研发准备金的利用上,要聚焦关系科技强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点、核心点,找准
徐代军着力点、找好出发点,进行系统化布局。
同时,在投入比例上,要向基础研究、原创研究倾斜,健全多样化、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并注重市场性研究和功能性研究相结合,强化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投入,筑牢科技创新根基。
完善国有企业关键技术协同机制
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完善重大科技项目协同攻关机制。
要以支撑国家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主动作为,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瓶颈制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要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充分发挥国有科技领军企业龙头作用,面向产业需求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推动重大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持续创新。
要依托我国市场空间大、应用场景丰富、引进技术消化快等后发创新优势,引导国有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打造以情景为创新源、以场景为驱动力、以环境为承载体的综合性创新系统,带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同向而行。
健全国有企业创新人才引培机制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国有企业要想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需要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人才培育模式,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形成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引培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