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文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 来源:国企管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人文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4-18 11:26
文/孟书敏
何谓人文经济学?
早在2006年10月3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刊发了《“文化经济”点亮浙江经济》一文,富有远见地提出:“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
文中还提到:“古往今来,浙江人敏于挖掘文化传统中的经济元素和商业契机,善于向经济活动中注入更多文化内涵,以文化的力量推动经济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是人文经济学的新时代实践,即在现代化道路中厚植人文底色,在人文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中迈向高质量发展。
如何发展人文经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
孟书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理念、制度、实践等层面看,人文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对实现经济、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从理念层面看,人文经济关注经济现象背后的人文和社会因素。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文经济与这一要求高度契合。先进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经济发展为文化繁荣提供物质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从制度层面看,人文经济发展的要义是通过制度建设把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统一起来。通过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以完善的产权制度保障相关产业的创新成果,以健全的市场监管制度规范市场秩序,以公平的竞争制度协调利益与道德、个人与团体、效率与公平等关系,使市场主体坚守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遵守商业道德规范,以营商环境的优化推进高质量发展。
从实践层面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许多城市开始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将文化与科技相结合,推动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在乡村振兴中,不少地方通过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人文经济推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以人文为纽带的相互赋能,既贴近市场和群众需求,又融入现代科技与当代审美,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