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时代的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战略层次、新兴图景与推进路径
- 来源:对外传播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数字基础设施,民心相通,全球南方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5-03 10:49
张铮 黄俊钧
【内容提要】数智时代的演进与国际权力关系的重塑,对国际传播格局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既有国际传播格局中,美西方通过物质、认知和话语等三大战略层次来维持其主导地位。同时,科技企业的超主权化、跨国民间交往促成的民心相通以及全球南方崛起等新兴图景正在为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注入新动能。借此契机,我国可以从推动协同传播、打造品牌传播以及加强南南合作三方面着手,开辟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数智时代 国际传播格局 数字基础设施 民心相通 全球南方
随着人类社会迈入数智时代,国际传播格局形成政治博弈与技术赋权交织的复杂局面。一方面,美西方致力于维持其在国际传播格局中的主导地位,基于多重战略层次对中国等崛起中的南方国家予以遏制;另一方面,国际传播超越了单纯的国家行为体范畴,多元行动者在国际传播实践中催生了一系列新兴图景,为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注入了新的动力。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作出了明确要求。鉴于此,探索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的可行路径,必须深入审视国际传播格局的战略层次与新兴图景。
一、国际传播格局重构的战略层次
(一)物质层:数字基础设施的控制权竞争
数字基础设施在全球范围的建设,构成了国际传播格局的物质基底。由于数智时代数据生产与传输的裂变式增长,数字基础设施在数字连接、算力支撑、价值创造方面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在此背景下,掌握全球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导权,就等同于掌控了全球传播生态的关键接口。在既有格局中,美西方得以不断扩张话语霸权,与其在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确立的主导权密不可分。例如,在卫星通信领域,由于轨道和频谱资源有限,低轨卫星建设采取“先到先得”的原则。美国便率先布局卫星互联网建设,并取得优势地位。在此基础上,美西方还进一步通过主导技术标准制定,打压他国技术发展,为技术垄断提供权力保障。
此外,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已然成为大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角斗场。美国总统特朗普二次上任伊始,就宣布开展名为“星际之门”(Stargate)的人工智能基础建设计划;我国也将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的规划布局之中。在数智化的国际传播语境中,各方对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主导权的争夺势必会对国际传播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二)认知层:算法政治化的受众认知竞争
算法组成了国际传播格局的“中枢神经”,①重塑信息生产与分发的底层逻辑。其中,个性化推荐与人工智能是数智时代算法认知竞争的两个重点领域。
就个性化推荐领域而言,算法发挥着引导和分配认知资源的作用。②而在社交媒体平台与算法推荐技术深度结合的背景下,平台治理下的算法技术竞争③成为国际传播竞争的关键一环。目前,美国在国际平台力量上占据统治地位。其不但利用算法权力进行议程设置,遮蔽特定国家的话语声量,而且对TikTok等拥有先进算法的他国平台进行打击。
就人工智能领域而言,相关技术亦存在制造认知偏见的风险。在算法驱动下,社交机器人可以隐蔽地影响国际舆论。美西方操纵的社交机器人便频繁参与计算宣传,威胁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此外,大语言模型正成为人类认知的新中介。不过,国际主流模型存在算法“黑箱”、训练语料分配失衡等问题,开发者的意识形态也可能渗透其中,进而形塑受众认知。由此可见,在算法技术政治化的背景下,国际传播格局的重构不仅是内容与观点的竞争,更是认知安全与意识形态的竞争。
(三)话语层:价值利益驱动的话语体系竞争
话语是一系列运作于普遍权力机制中的元素。④国际传播的权力格局不仅体现在物质技术与认知资源之中,更体现在话语体系的建构上。
在既有格局中,美国往往以“自由”与“安全”的“双重标准”建构话语霸权,服务其单边利益。“互联网自由”与“网络安全”这对双重话语便是表征之一。美国宣扬“互联网自由”本质上是为了消解他国数字主权,拓展自身数字疆域。不过,当“互联网自由”与其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美国便会转向以“网络安全”为核心的话语体系,来为自身行径“正名”。⑤拜登政府试图以“监控威胁”为名封禁TikTok便是一大例证。在人工智能领域,同样存在类似的话语霸权。随着DeepSeek崛起,强调人工智能行业的“去监管化”成为特朗普政府的主基调。在近期的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上,出于对美国人工智能产业主导权的维护,美国副总统万斯不但对欧盟的人工智能监管体系予以抨击,而且拒绝签署巴黎人工智能宣言。
美国在话语层面的“双重标准”反映出单边主义、美国优先的权力观念。相较之下,无论是中国倡议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还是巴黎人工智能宣言强调“开放、包容、透明、合乎道德、安全、可靠并值得信赖”⑥的技术发展路径,都折射出多边主义的共同体理念。这说明不同话语体系的交锋亦在冲击国际传播格局。
二、国际传播格局的新兴图景
(一)科技企业成为国际传播格局关键一极
在数智时代的国际传播格局中,掌握国际传播基础设施、处于技术创新前沿的科技企业正崛起为关键行动主体。
科技企业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智能传播正在成为改写国际传播格局的核心变量,⑦而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转化主要由科技企业驱动。在前文提及的“星际之门”项目中,软银、OpenAI、甲骨文等公司均是主要的投资者与合作伙伴。中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同样在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赋能,例如阿里巴巴计划在未来三年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平台的基础设施化使得掌握跨国数字平台的科技企业成为“数据主权者”。⑧截至2024年9月,脸书以30.7亿的用户数量位列全球社交媒体平台之首,而TikTok和抖音的合计用户数量也达到了23.55亿。⑨这意味着平台科技企业掌握了数据流量入口并具备信息传播与把关能力,对于国际传播格局而言既是挑战,亦是机遇。一方面,受地缘政治影响,部分平台科技企业将其超主权实力
10运用于认知战之中。在俄乌、巴以冲突中,Meta、X等数字平台都在不同程度上以议程设置、限制访问、标签标注、信息封锁等手段对特定行为体予以制裁,进而影响国际舆论走向;另一方面,追求商业利益仍是平台科技企业的首要逻辑,其扩展了各类文化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流通的渠道,并积极推行全球在地化的协同生产模式,客观上有助于跨文化交往以及不同地区可见性的提升。
具有颠覆性创新力量的新兴科技企业还体现出重塑全球叙事的巨大潜力。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巨额投入的闭源模型确立了美国及其科技企业的主导地位。而DeepSeek则凭借技术创新,以低成本高性能的开源模型冲击了美国在此领域的中心地位,并获得国内外科技企业接入。同时,DeepSeek还通过“开源周”等形式与全球开发者共享研究成果,推进技术合作与赋权。这不但动摇了中国在科技领域模仿、追随美国的固有叙事,
11推动中国创新引领者形象的塑造,而且有望以开放、普惠、包容的理念改写全球科技领域的发展叙事。
(二)民心相通筑牢国际传播格局互通之基
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提出并积极倡导的“五通”概念之一。相较于利用计算宣传影响受众认知,民心相通是“最基础、最坚实、最持久的互联互通”。
12
当前,跨国数字平台的基础设施化使得更为广泛的民间交往成为可能。随着原有的大众传播模式转向网络化传播,每一个个体都能成为跨文化互动的流量节点,进而为民心相通奠定基础。TikTok“难民”向小红书平台的迁移便是一个鲜活的例证。TikTok的成功除却其自身因素外,更是用户自主选择的结果。尽管TikTok尽力达成所在国的数据安全标准,但美国仍在“零和博弈”思维的驱使下,以国家安全为名企图将其封杀,这实则是违背民心之举。因此部分美国用户选择向小红书平台迁移以抗争美国政府的行径,并以戏谑的话语解构美国对中国的数据威胁指控。而随后中美网友在小红书上平等友好的交往,进一步为展现两国真实、立体的形象,颠覆美西方刻意塑造的对华负面认知提供了窗口。中美民间“对账”的议题聚焦于就业、医疗、教育等共通的民生话题。这在分享事实的基础上实现了人民关切的精准对齐,有望形成多元观点与价值的共通纽带,逐步瓦解美西方构建的认知陷阱与话语霸权,并自下而上改写国际传播的旧有逻辑。
在文化“出海”领域,电影《哪吒2》于海外市场取得良好的口碑与广泛的影响力,折射出民心相通的力量所在。《哪吒2》的“出海”首先引发了海外华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根脉的认同与文化自信,他们对影片的支持以及向国际友人的宣介进一步助力影片突破文化圈层。不仅如此,影片将现代化的精神内核融入古典神话之中,以普适主题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并对亲情、友情等人类共通情感予以重点刻画,引发了各国人民突破文化壁垒的情感价值共鸣。
在跨境商品交易领域,“反向海淘”
13也成为民心相通的新表征。“反向海淘”这一海外华人通过跨境电商购买国内产品的现象正扩展到全球消费者之中。性价比是普通民众在消费时关注的重点。依托强大完备的制造业,中国商品的高性价比正在成为各国民众的共识,这提升了“反向海淘”的吸引力。在此基础上,蕴含于商品和推介行为之中的中华文化符号、真诚友善的交往态度也伴随广泛的商品流通触达他国民众,进一步深化了海外民众的跨文化认同。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在未来的国际传播中,实现民心相通将成为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三)全球南方重塑国际传播格局话语体系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体提升,“全球南方”以旧秩序解构者和新秩序积极建构者的姿态出现,
14极大改变了国际秩序中的南北力量对比,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并具有重塑国际传播格局的潜力。
数字接入水平的提升与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提升全球南方的话语声量提供了支撑。以拥有6.7亿人口的东南亚地区为例,其互联网渗透率超过75%,
15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与此同时,中国作为“全球南方”国家的中流砥柱,也在加强“全球南方”的数字基础设施合作。例如,中国移动国际有限公司在非洲地区开展国际海底电缆建设项目,通过建设环非信息高速公路,助力非洲地区的数字化水平提升。
在数字合作持续推进的基础上,“全球南方”逐步开展了重塑国际话语体系的实践。例如,“全球南方”国家正在深度参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不同于美西方的“西方中心主义”叙事,“全球南方”在国际传播中以求同存异为原则,追求多边主义,既致力于南南合作又主张南北对话。因此,面对美西方的话语霸权,提升“全球南方”的可见性与话语声量,重塑公正合理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成为南方国家的共同诉求。中国作为南南合作的积极推动者,早在2021年首届中非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期间,即发起《中非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倡议》,强调共商共建共享的构建理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该论坛再度发布《2024年中非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关于中非人工智能合作的主席声明》,与时俱进地擘画网络空间繁荣发展的新蓝图。不过,目前对于“全球南方”在突破美西方数字话语霸权方面的合力不能过于乐观。在南北数字鸿沟加剧、美西方分化“全球南方”的背景下,建立全球南方的话语联盟任重道远。
三、国际传播格局重构的推进路径
(一)推动协同传播,激发多元主体协同力
全球范围内数字基础设施的铺展与微观节点的联结构建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网络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系统中,国际传播也超越了以外交部门或是主流媒体为中心的参与模式,凸显主体协同特征的协同传播
16应成为我国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的核心路径。
目前,我国的对外传播主体已经在规模上形成优势,不过多元主体的协同效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顶层设计层面,主体协同需要强化战略传播思维,在统一的战略目标下统筹各方资源,明确部门、地方、媒体、智库、企业、高校等多元主体的角色定位,避免过于同质化的话语表达与宣传资源的浪费。
在多元主体中,科技企业作为关键一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17从国际传播的角度来看,同样需要充分调动民营科技企业的协同潜能。国内电信运营、手机、芯片、云服务等领域的企业对DeepSeek的接入表明,人工智能企业正在赋能数字基础设施领域的其他关键企业。而面对跨国数字平台背后的地缘政治博弈,主体协同还需坚持打造自主可控的国际传播平台,以拓宽协同传播的自主空间,避免他国平台的技术与认知威胁。在这一方面,亦需要释放数字平台企业的潜力,为其他国际传播主体赋能。随着我国数字平台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主流媒体机构与数字平台企业的深度融合实践正在落地。此前上海报业集团就与小红书达成战略合作,在探索数字平台企业与主流媒体机构协同传播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此外,主体协同尚需提升部分主体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以补齐协同短板。例如在智库层面,社交媒体平台成为智库传播的重要渠道,但是中国智库利用社交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积极性和所取得的成效与国外智库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我国智库还需吸取国外智库以及其他主体的国际传播经验,制定更为有效的社交媒体战略。
18
(二)打造品牌传播,深化民间交往新路径
随着民间交往的深入,社交媒体平台的人际交往以及物质与文化消费领域都展现出民心相通的新兴图景。不过,若想将新兴图景转化为常态,还需与海外民众形成更深远的情感联结,激发其更深层次的价值认同。对此,打造品牌传播为进一步深化民间交往开辟了可行路径。
就社交媒体的人际交往而言,部分个体凭借其特有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将自身形象传递给广泛的受众并形成个人品牌。
19他们不仅可以通过与受众的互动建立起持久的情感纽带,而且能够从自身视角出发关切全球共通的议题,因而能够在联通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基础上,有效传递某些文化符号或是价值观念,引发受众共鸣。实际上,我国不乏具有文化影响力的个人品牌,李子柒、谷爱凌、郑钦文等都有效地桥接了多元文化背景的受众。发挥个人品牌效应,能有效构筑全球文化认同,提升我国国家形象。从具体路径来看,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个人品牌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充分利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通过主流媒体与MCN机构共同参与,提升个人品牌的国际曝光度,以微观表达参与国际传播;二是针对不同的趣缘圈层,推动个人品牌“出海”矩阵的搭建,形成主流名人与草根“网红”的多层次品牌生态,以便更精准地触达多元受众。
就民间的物质文化消费而言,推动中国产品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品牌转变,能够促使海外受众从对单一产品的喜好升阶为对品牌所蕴含的价值理念的认同,更能系统性地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在物质产品的品牌化方面,要抓住“反向海淘”等民间交往的机遇,利用跨国电商平台聚集的全球流量,在保障产品功能性的基础上,提升其在文化与科技等方面的品牌附加值,向海外民众传递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元素或是展现“中国智造”的创新理念。就精神文化产品而言,可以在总结《哪吒》《黑神话·悟空》等影视与游戏作品讲好中国故事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品牌化的海外宣发机制,将优质精神文化产品的持续供给与打造全球性的文化IP矩阵相结合,最终实现中国文化品牌的世界化共通。
个人品牌与产品、企业品牌的塑造还存在相结合的可能。例如马斯克不但培育了特斯拉(Tesla)、SpaceX、Grok等前沿科技品牌,而且通过社交媒体,强化个人品牌的打造。在其个人品牌与科技品牌的相互融合中,马斯克塑造了全球创新引领者的形象,这同时也折射出美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未来,形塑个人品牌与企业品牌深度融合的中国品牌,或将进一步提升国家软实力,赋能国际传播格局重构。
(三)加强南南合作,提升数智技术话语权
在数字基础设施主导权争夺白热化以及科技企业崛起的背景下,重塑更加平等、开放、包容、普惠的数智治理话语体系是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的目标之一,而“全球南方”崛起的新兴图景表明广大“全球南方”国家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力量。
由于南北数智鸿沟的存在,数智技术及相应话语体系层面的南南合作亟待加强。换言之,提升“全球南方”的数智技术话语权需加强硬实力支撑,即弥合数字鸿沟,推进“全球南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并尽力改变南北不平等的技术格局。例如,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在“数字丝路”项目上的共商共建共享,便在数字基建层面为“全球南方”突破美西方数字霸权贡献了中国智慧。
而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人工智能领域,DeepSeek大幅降低了智能大模型创新的投入成本,同时以开源合作的方式代替“零和博弈”思维,也为“全球南方”国家普及人工智能技术以及合力突破美西方打造的技术壁垒提供了有效抓手。然而,英语语料在模型训练中的主导地位仍在引发严重的话语失衡问题,是“全球南方”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具有大模型建设能力的“全球南方”国家而言,既要在体制机制层面对数据版权与流通予以保障和激励,又要扶持壮大专业化的数据标注产业,以实现本土语料的产业化供给。同时,“全球南方”国家间也可以合作建立互利共赢的数据共享机制,共同建设多元化的非英语语料库,进而改变“全球南方”国家在人工智能语境中被遮蔽的局面。
数智技术话语权的提升还需“全球南方”国家在合作中进一步深化数智治理的理念。“全球南方”可以通过共享先进、成熟的经验与资源,助力“全球南方”国家更广泛地参与数智治理。在此基础上,依托多边主义的国际合作机制,“全球南方”有望形成区别于美西方数智话语霸权的替代性叙事,在寻求内部最大公约数的基础上打造“话语联盟”,就数智治理等全球关切的公共议题发出共识性的声音。
四、结语
随着国际传播向数智时代迈进,国际传播格局中的竞争也呈现出复杂的战略层次。其本质上反映了美西方国家长期主导的国际传播旧秩序与新兴国家所追求的国际传播新格局之间的矛盾。在新旧力量拉锯的过程中,涌现出科技企业的超主权化与颠覆性创新、多元民间交往促进民心相通以及全球南方崛起等新兴图景,这为我国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指明了方向。在未来的国际传播中,我国既应在数智技术赋能的基础上提升内外主体的协同效能,形成传播合力,重塑话语体系;也需要打造微观传播节点,提升品牌软实力,促进价值共鸣与文化认同,更广泛、更深入地通达民心;最终在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同时,推动全球传播格局向公正合理、互利共赢的方向不断发展。
张铮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黄俊钧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