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吟古诗”课程:以美育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 来源:留学
  • 关键字:学生,核心,素养
  • 发布时间:2025-05-09 15:20

  文_ 李燕如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艺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并建议“重视知识内在联系,加强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对义务教育音乐教材中与古诗文相关的内容进行统整,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实施“乐吟古诗”校本课程,以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以美育人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乐吟古诗”是基于古诗词主题单元教学的吟诵特色课程。其核心内容是运用普通话吟诵基本法及中国传统音乐作曲法则,教学古典诗词的吟唱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与诗歌鉴赏能力。该课程包含“古典诗词吟唱”“古典诗词吟创”两个学习主题,为提升学生音乐学科素养、践行学校“尚远”教育理念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将结合“古典诗词吟唱”主题单元教学课例,深入阐述如何立足音乐学科,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诗乐交融课程创新下的素养提升

  “乐吟古诗”能够承载并极大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从《诗经》《楚辞》《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的文脉发展历程,生动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作品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与传承。因此,从音乐角度阐释、学习和展现古诗,能最大限度地彰显其文化精髓。

  基于艺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乐吟古诗”教学,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从艺术审美体验的角度学习古诗文,领会其中沉淀的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精髓。这不仅能让每个学生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更能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诗乐交融的过程犹如书画用墨般变化万千,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韵味。现代舶来的歌唱方式注重声音的直白表达,而古诗吟唱则需通过文字的拼读展现声韵之美。在“乐吟古诗”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个性化创作,从曲调的多维度变化中感受古诗文的情志。

  在“ 古典诗词吟唱”主题大单元教学中,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选取了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作为二声部古诗新唱的教学内容。教材中的音乐旋律流畅优美,情绪欢快活泼,旨在表现发现春天的喜悦心情。古人创作诗词时往往“以诗为乐”,其独特的音乐表现元素在当代演绎中可能有所缺失,因此,要完整呈现诗词的意境,采用传统的吟唱方式更为贴切。

  “乐吟古诗”教学中的作曲创作实践,正是对这种文人音乐传统的传承。通过分析诗词的平长仄短、入短韵长等规则,可以准确把握其旋律特征。具体而言,一段旋律中长音连续出现往往抒情性较强,而短音密集则节奏紧凑、情绪欢快。我们通过将诗句中的长音字标蓝呈现,可以直观比较长短字的分布频率,从而判断诗词的整体情绪基调。

  分析表明,《春晓》全诗的长音字数多于短音,这说明教材采用的欢快音乐旋律与诗人原意可能存在差异。相比之下,“古典诗词吟唱”的度曲创作方式更能准确传达诗文的文化内涵和音乐特质。这种教学方法简单直观,学生可以运用已掌握的平仄知识自主分析、创作,并将这种方法迁移到其他古诗词的学习中。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深入体会汉字的音乐性,更能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建立文化自信,实现古诗词的育人价值。

  古韵新声吟唱教学中的文化传承

  在吟唱度曲教学实践中,教师以《静夜思》为例,精心设计了一套循序渐进的小组合作创作流程。教学伊始,教师将诗句制成文字卡片粘贴于五线谱下方,让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负责每句诗的创作。整个教学过程自然地分为两个相互衔接的创作阶段。

  第一阶段着重节奏创作,学生依次按照“平长仄短、入短韵长”的吟诵规则,将节奏型卡片对应贴于文字下方。在这个过程中,组员们积极展开讨论,互相评价建议,共同修改完善,教师则适时给予专业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选择、验证和评价的全过程。这不仅帮助学生复习运用了已有的节奏识读能力,更在合作中树立了创作自信,激发了参与热情。

  当进入第二阶段旋律创作时,学生们首先复习巩固五声音阶的演唱基础,然后根据字调起伏选择合适的音高,逐步形成流畅的旋律线条。值得一提的是,各组先通过反复吟唱来确定音准,让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能力参与其中,从单拍到单句,循序渐进地完成整首作品的创作,最后再将确定的节奏转化为规范的乐谱。整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将第一阶段的节奏应用到了旋律创作中,更在实践中完成了从感性认知到理性记录的完整创作过程。

  “古典诗词吟唱”教学在传承音乐文化方面具有独特价值。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传统音乐与诗歌交融的独特美感,更从音乐角度帮助学生领悟到了诗文的深层情感,理解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逐步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诗文鉴赏能力与学习兴趣。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以文字声调为基础的创调活动,感受到音乐创作的乐趣,加深了对五声调式音阶的理解。这种以简驭繁的记谱创作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读谱、识谱和准确歌唱的热情,更显著提升了他们对音乐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成为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塑造中华文化认同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上苑学校)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