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的色彩规划研究

  • 来源:建筑与文化
  • 关键字:色彩规划,保护,更新
  • 发布时间:2025-06-14 14:19

  文/刘倩如 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讲 师

  摘要: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往往可从其历史街区中体现出来,其所承载的历史信息、文化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如今,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让社会各界纷纷将关注的焦点落到了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上。而作为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色彩规划不仅有助于塑造街区特色,还可促进城市品质的提升。对此,文章围绕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的色彩规划问题展开了详细论述,以期为我国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历史街区;色彩规划;保护;更新

  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作为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以及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作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在其保护与更新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色彩规划,它在多个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色彩规划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通过深入研究历史街区色彩,并对其进行规划,将有助于更好地保留、展示街区的历史文脉,让传统色彩可以在现代城市中得到更好的延续,使广大市民、游客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城市的历史底蕴。其次,色彩规划在塑造城市特色形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个成功的色彩规划可以突出街区的独特风貌,使之成为城市的名片,增强城市的识别度和吸引力。再次,色彩规划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谐统一的街区色彩往往可以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进而促进居民幸福感、归属感的提升。另外,色彩规划对于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色彩鲜明的历史街区可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历史街区色彩规划的理论与方法展开深入研究,以期为实际的保护与更新工作提供科学指导,进而确保历史街区有机更新与文化复兴的顺利实现,使之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1历史街区色彩规划原则

  色彩除了是街区风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还承载着历史文化的记忆,对居民和游客的情感体验影响非常大。所以,遵循科学合理的色彩规划原则将有助于维护历史街区的独特魅力,并促进街区整体环境质量的提升。

  1.1尊重历史,传承文化

  尊重历史文脉、传承文化是历史街区色彩规划中的第一原则。由于历史街区所承载的文化遗产非常丰富,故其建筑风格、材料质感与色彩搭配等往往可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与技术水平体现出来[1]。所以,在进行具体色彩规划时,一定要对街区的历史背景展开深入挖掘,了解不同时期主要建筑类型及其色彩特点,尽可能地把最真实的面貌呈现出来。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如地方志、老照片、建筑档案等,能够掌握与街区原始色彩相关的第一手信息。这些资料既有助于将传统建筑的主色调确定下来,也能够揭示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装饰元素与细节的处理方法。某些地区可能有特定的颜色组合抑或是图案,比如北京四合院的“青砖灰瓦”以及江南水乡特有的淡雅色彩。

  针对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必须按照原貌进行修复,严禁过度装饰或随意改动,即要把原有的建筑材料、工艺技法和色彩特征完整保留下来。比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大理石柱子多为自然石材本色,而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则以传统漆色为主,包括朱红、黑色等。通过对这些标志性建筑的颜色予以保护,能够确定整个街区的基调,同时将强烈的文化认同感传递出来。基于此,可结合现代审美需求展开适度创新。这种创新并非只是把新颜色引入而已,而是在理解传统色彩体系的基础上,找到可与之和谐共存的新元素,如可把少量明亮的色彩加入传统色彩中,以起到点缀的效果,又或是借助现代材料来模仿古老工艺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可利用其他形式,如艺术装置、壁画等,有机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创意,从而赋予街区新的生命力。

  1.2和谐统一,彰显特色

  色彩规划应注重整体的和谐统一,并突出历史街区独有的风貌与特色。通过在色彩搭配上予以精心设计,既能够让街区的视觉美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也可使居民和游客的文化体验得到增强。鉴于各功能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故整个街区在色彩规划方面应尽可能做到协调统一。但这并非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基础上,采用选择相似色系以及调整比例关系等方式,实现视觉上的和谐之美。比如,针对商业区与住宅区,可借助不同的暖色调来进行区分,但整体上还是保持一致的温馨氛围;而在公共广场又或是历史文化景点,则可通过增加一些冷色调来给人一种庄重、肃穆之感。

  每个历史街区的文化与地理背景均不相同,所以在进行色彩规划时,一定要注意把这些特点充分展现出来。针对位于海滨的城市,为将其海洋文化特色反映出来,就可适当多运用一些蓝色调;而对于山区城镇,为了使之自然环境优势得以突显,就可结合绿色植物和石头建筑。另外,还可借助色彩对比来对街区的空间层次感予以强化,通过不同深浅的颜色来表现街道的曲折变化,让人们在漫步过程中获得丰富的视觉享受。当然,在注重宏观层面的色彩布局的同时,细部处理也不容忽视。门窗、栏杆、招牌等小品设施的颜色搭配往往可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而植物配置、灯光照明等因素也会对最终的视觉呈现产生直接影响,因而需在设计阶段统筹考虑。例如,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花卉植物,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增添季节变化的趣味;合理布置路灯、景观灯等照明设施,可在夜晚创造出别具一格的光影效果。

  1.3因地制宜,注重实施

  色彩规划应将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因地制宜地进行色彩设计,同时注重规划的实施,保证色彩规划可被真正执行,达到预期效果。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与气候特点往往会直接影响色彩选择[2]。在阳光充足的南方城市,可选择较为鲜艳的颜色,因为强烈的日照会让颜色更加亮丽持久;而在北方寒冷干燥的地区,则更适合采用深沉稳重的色彩,以带给人温暖的心理感受。另外,对于潮湿多雨的地方,应选用具有较强耐候性且不易褪色的涂料或材料,以保证长期、稳定的视觉效果。

  历史街区通常都具备丰富的绿化资源,因而色彩规划还需考虑的一点便是怎样和现有植被相协调。对此,可借鉴自然界的色彩搭配法则,如森林中的绿叶衬托出五彩斑斓的花朵、湖泊边的芦苇荡映射出天空的颜色等。通过巧妙运用这些灵感,能够让街区内的建筑色彩同周边环境充分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除此之外,还可结合四季变化的特点,搭配不同类型的植物,如春季开花的樱花树、夏季茂密的梧桐树、秋季金黄的银杏树以及冬季常青的松柏,让街区一年四季都充满生机和活力。

  色彩规划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其最终能否顺利实施。为此,就需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每一步均可按照预定方案执行到位。具体措施包括:制定详细的技术规范,明确各种材料的颜色标准、施工工艺要求等内容,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公众参与度,利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完成意见收集,让规划成果同民意更为贴近,体现民主精神;定期检查维护,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证色彩规划的效果能够长时间保持。

  2历史街区色彩规划策略

  2.1建立色彩数据库

  就历史街区而言,其色彩规划的一项基础工作便是建立色彩数据库,目的在于收集、整理街区现有建筑、景观、植被等色彩信息,从数据方面支持后续规划的顺利实施[3]。具体来说,首先应通过多种方式(实地调查、摄影记录、色彩测量等),详细记录街区内的每栋建筑、每片绿地以及公共设施的颜色特征。接着,可使用分光光度计等专业的色彩测量仪器获取精确的色彩数据,并将无人机航拍技术利用起来,得到宏观视角下的色彩分布情况。之后,再根据类别的不同,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如建筑外墙、屋顶、门窗;街道铺装、路灯、指示牌;树木花卉、草坪等。对于每类对象,除了记录其主色调外,其细节部分的颜色变化也不能忽略。最后,把所有数据统一录入数字化平台,以形成一个系统化的色彩数据库,方便之后查询和分析。色彩数据库既可作为制定色彩规划方案的重要依据,还可用于对现有色彩状况进行评估,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除此之外,在之后的维护更新过程中,也可结合数据库中的原始信息展开对比参考,从而保证新旧色彩的连贯、一致。

  2.2制定色彩规划方案

  若想打造一个和谐美观的历史街区,需在深入理解街区特色的基础上,制定一套完整的色彩规划方案,这点非常重要。这一方案应涵盖以下内容:第一,主体色选择。所谓主体色即整个街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颜色,一般能够反映街区的历史文化背景与地域特色[4]。例如,前文提到的北京四合院的“青砖灰瓦”以及江南水乡的淡雅色彩等,这些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主体色组合。在选择主体色的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确保颜色在符合传统的同时,又适应现代审美需求。第二,辅助色搭配。这一步骤主要起补充、支持主体色的作用,以让视觉效果更加丰富。它们可以是和主体色相邻又或是对比的颜色,但不宜过于抢眼,以免使整体协调感被破坏。举例来说,若主体色为暖色调,那么就可选择诸如浅蓝、淡绿等比较柔和的冷色调来作为辅助色,以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第三,运用点缀色。即通过使用少量鲜明的色彩来增加趣味性和亮点。这些颜色可以通过装饰元素、艺术品等形式出现在街区的不同角落,以吸引人们的注意。比如,街头巷尾的小雕塑、壁画、招牌等均可巧妙融入点缀色,让整个街区充满活力和个性。最后,明确每种颜色的应用范围和比例关系,防止色彩混乱或过度使用的情况出现。通常而言,主体色的占比应最大,适当加入一些辅助色与点缀色。同时,还需将各功能区的特点联系起来调整色彩布局,在商业区可适当增加活泼鲜艳的颜色,而住宅区则更加注重宁静和谐的氛围。

  2.3加强色彩管理

  为保证色彩规划可以顺利实施并长期保持效果,应建立健全色彩管理制度,并加强对历史街区色彩的监管。具体措施包括:首先,制定规范标准,出台详细的色彩管理规定,针对各类建筑物、公共设施的颜色选择标准、施工工艺要求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确保工程质量。比如,规定哪些材料适用于处理特定颜色以及如何防止涂料褪色等问题。其次,设立监督机构,日常监督工作交由专门的色彩管理委员会又或是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负责。定期巡查街区内的色彩状况,对于不符合规划的现象予以及时纠正,并处罚违规行为。同时,还需畅通公众举报渠道,鼓励居民行使监督职责,共同维护良好的色彩环境。再次,提供技术支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给施工单位与个人,包括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使之可正确理解色彩规划方案,并有效执行[5]。对于一些复杂的技术难题,可邀请专家现场指导,确保每个环节均达到预期。最后,定期评估改进,每隔一定时间,组织一次全面的色彩评估活动,检查规划实施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之后将评估结果联系起来,适时调整、完善色彩规划内容,使其在满足实际需要同时,也更符合发展趋势。

  2.4指导建筑色彩修复

  针对历史街区建筑色彩的问题,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以恢复建筑的原有风貌,而这也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举措。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全面诊断每栋建筑的色彩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包括原色层被覆盖、表面老化剥落、颜色褪色以及颜色变化失真等。(2)借助专业的检测手段,明确需修复的具体部位和程度。根据诊断结果制定详细的修复计划以及具体的修复目标、方法与技术路线。针对那些原始色彩信息相对保留较多的建筑,尽可能采用传统工艺复原;而对于那些原有特征已完全不复存在的建筑,则可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并结合周边环境特点重新设计色彩方案[6]。除此之外,还需考虑修复后的维护保养措施,以延长建筑色彩的寿命。(3)严格按照修复计划组织实施工程,选用合适的材料与技术手段。在实际施工时,要加强质量控制,保证所有步骤均合规。比如,用环保型涂料代替传统油漆,既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又能提高耐久性。(4)完成修复后,还需建立长效跟踪机制,针对建筑色彩状况定期进行回访检查,及时处理新出现的问题。同时,经常开展宣教活动,提高居民对建筑色彩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大家自觉爱护身边的历史文化遗产。

  3历史街区色彩规划的实践案例分析

  在色彩规划方面,国内外众多历史街区均有成功实践。这些案例借助科学合理的规划理念、严谨细致的方法以及有效的实施策略,不仅实现了历史街区色彩的保护与更新,也显著提高了街区的文化价值、艺术魅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其他历史街区借鉴的典范[7]。

  3.1京都祇园的色彩规划

  作为日本历史文化街区的杰出代表,京都祇园的色彩规划充分体现了对传统的尊重和传承以及与现代生活的有机融合。祇园的建筑色彩主要为传统木色,辅以淡雅的白色、灰色等色彩。建筑的梁柱、门窗等木质结构部分,保留了木材的天然色泽和纹理,经过岁月的磨砺,呈现出温润而深沉的色调,彰显出日本传统建筑工艺的精湛和独特魅力[8]。白色的墙面与灰色的屋顶相互搭配,简洁而大方,同木色相得益彰,让整个街区色彩和谐统一,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祇园在具体实施色彩规划时,遵循传统色彩搭配原则,严格控制新建和改建建筑的色彩。其通过制定详细的色彩规范和审批制度,确保任何建筑的色彩选择均与祇园的整体色彩风格相符,由此也避免了现代流行色彩的随意介入,让历史街区色彩的纯粹性、原真性得到有效维护[9]。同时,祇园也非常重视色彩和周边环境的协调,故其街道两旁的树木、花草以及传统的街灯等元素,均被巧妙地融进了街区的色彩体系,营造出充满生机和诗意的空间氛围。

  3.2平遥古城的色彩修复与更新

  作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之一,平遥古城在历史街区色彩规划方面展开了积极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平遥古城的传统色彩以青灰色为主色调,这一色彩特征源于其传统建筑材料——青砖和灰瓦的大量使用,青灰色的城墙、街道、民居建筑相互呼应,既展现出古朴、厚重、沉稳的历史风貌,也将中国北方传统古城的建筑风格与文化内涵体现了出来[10]。

  近年来,平遥古城在保护传统色彩的基础上,也在适度修复、更新色彩。由于年代久远、风吹日晒,一些建筑出现了色彩褪色、剥落等问题,其采用传统的建筑材料与工艺进行修复,尽量还原建筑的原始色彩。同时,在古城的广场、街道、公园等公共区域,利用色彩的优化设计,提升了空间的品质和活力。比如,在一些重要的文化广场,采用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黄色等传统色彩来进行装饰和点缀,不仅突出了文化节点的重要性,又和周边的青灰色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街区的色彩层次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11]。

  平遥古城在色彩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了对建筑色彩的管理与监督,制定了严格的色彩规范和审批程序,以保证每一个新建、改建以及修缮工程都能够与古城的整体色彩规划要求相一致[12]。另外,古城还积极引导居民、商家树立正确的色彩保护意识,鼓励他们在选择装饰材料和色彩方案方面,尽可能采用和古城色彩风格相协调的,大家一起维护古城的色彩风貌。

  3.3意大利佛罗伦萨老城

  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佛罗伦萨老城凭借自身丰富的文化遗产与独特的建筑风格享誉世界。在这座充满历史底蕴的老城中,色彩规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关乎城市形象,更是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首先,当地政府非常重视色彩规划,为此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保护条例,这些条例明确规定,不论是新建还是翻修项目,均必须遵循老城原有的色彩体系。而这意味着,建筑的外墙涂料与装饰细节,都必须和周围环境的色彩保持和谐统一。如此规定有效地确保了佛罗伦萨老城整体外观的协调性与特色。其次,为保持老城外观形象的一致性,政府在色彩规划中十分注重细节。比如,针对建筑立面的颜色、材质和涂料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以确保新建或翻修的建筑可以融入老城的历史氛围。这种细致入微的色彩管理,让佛罗伦萨老城即使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还是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除此之外,佛罗伦萨政府也鼓励艺术家参与公共空间的设计。受到这一政策的推动,许多艺术家都纷纷走上了老城的街头巷尾,创作了大量的壁画与雕塑作品。这些艺术作品不仅丰富了老城的视觉元素,也为城市注入了浓郁的艺术气息。通过和历史建筑的和谐搭配,这些现代艺术作品成为佛罗伦萨老城的一大亮点。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中的色彩规划内容展开深入研究,不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来说,均具有重要意义。借助科学合理的色彩设计,能够将历史街区的整体风貌与文化品位显著提升,使街区的活力和文化认同感得到增强。今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之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历史街区色彩规划势必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机遇。因此,应当继续深入研究城市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融合之道,以助推历史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诗慧.语义学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色彩特征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24.

  [2]杨锐.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色彩特色探析:以天津五大道风景区为例[J].设计,2023,36 (05):127-131.

  [3]陈孟.基于孟塞尔系统北京老城历史街区色彩保护与规划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20.

  [4]赵文瑾.盛京皇城历史文化街区色彩规划控制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16):18-19.

  [5]张煌.面向传统风貌保护与提升的城市色彩规划:广州历史城区色彩规划研究[J].城市建筑,2019,16(03):36-37.

  [6]张梦宇,李钢,陈静勇.保护与更新视角下城市色彩规划的探讨:以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北京规划建设,2018(04):93-97.

  [7]张钊.张家口堡历史文化街区周边区域色彩控制研究[D].张家口: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7.

  [8]周曦曦.汉中市历史城区城市色彩规划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9]苗子颖,郑利军.历史文化街区地方感满意度评价研究:以青岛市大鲍岛为例[J].安徽建筑,2024,31(12):17-19+80.

  [10]高小菁,熊钰煊,田从祥.城市触媒理论下古城历史街区层积解析与更新策略:以荆州古城三义街为例[J].四川建材,2024,50(12):43-45.

  [11]潘鹏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三性研究:以南京秦淮区为例[J].中国名城,2024,38(12):72-79.

  [12]刘跃君,曹嘉莹.价值导向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路径研究:以跃进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城市建筑,2024, 21(22):51-55+72.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