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织补理念下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片区更新设计策略探索——以昂昂溪区建筑群为例
- 来源:建筑与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片区,更新设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6-14 17:41
文/刘慧莹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硕士研究生
袁 帅 吉林省建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建筑方案设计研究院四院 正高级工程师
摘要:文章聚焦于昂昂溪区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片区,深入探讨基于织补理念的更新设计策略。通过对该片区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剖析,以及现状问题的梳理,引入织补理念作为更新设计的核心指导思想。详细阐述了在建筑、空间、功能和文化等多个层面的织补方法与实践路径,旨在实现工业遗产片区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在现代城市环境中重焕生机,与此同时,为类似工业遗产片区的更新设计提供颇具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织补理念;昂昂溪区;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片区;更新设计
引言
昂昂溪区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片区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堪称城市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者。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该片区面临着建筑破损、功能衰退、空间闲置等诸多问题。织补理念强调在尊重历史和场所精神的基础上,对城市区域进行有机更新,为工业遗产片区的重生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运用织补理念实现昂昂溪区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片区的合理更新与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城市规划与遗产保护领域的重要课题。
1昂昂溪区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片区概述
1.1历史背景
中东铁路是近代中国东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昂昂溪作为中东铁路沿线上重要的枢纽站,1900年开始在此铺设铁路,众多附属建筑在1901—1907年陆续建成。在1931年日占后,又新生了部分日式建筑,这些建筑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2015年,罗西亚大街荣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街称号,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殊荣的获得,不仅是对该片区历史文化价值的高度肯定,更为其保护与发展带来了全新契机。
1.2工业遗产构成与特征
现今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留存的112栋(座)中东铁路建筑,包括火车站站舍旧址、铁路俱乐部旧址、铁路医院旧址、中东铁路职工住宅旧址及中东铁路护路军营房旧址等多种遗产类型,其中以俄式居住类型建筑为主,数量达105栋(座)[1]。该片区的工业遗产包含多种建筑类型,有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等,至今保留111栋(座),其中105(座)栋为民宅(图1)。建筑风格融合了俄式、日式等多元特色,从建筑布局到装饰细节,都体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文化特色。同时,片区内还包括铁路轨道、站台等基础设施,是一个完整的工业遗产体系。
2昂昂溪区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片区现状问题分析
2.1建筑层面
许多建筑由于年代久远且缺乏有效维护,出现了结构损坏严重、墙体开裂、屋顶渗漏等结构问题。部分建筑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被随意改造,破坏了原有的建筑风貌和空间格局,独特的俄式、日式等风格元素受损,历史建筑的完整性与真实性面临挑战。
2.2空间层面
首先,与周边城市空间衔接不畅,被孤立于城市整体发展之外,缺乏有效的联系通道与过渡空间。在片区内部空间中,左侧是原有建筑旧址,右侧存在一些新建七层中高层住宅楼,新旧建筑之间未能产生一种新旧交互而互成相生的关系,且旧址前还存在一些私人安装的栏杆等构筑物,影响空间整体效果(图2)。其次,交通流线混乱,步行、车行空间划分不明,缺乏系统性规划,导致居民出行不便,也影响了片区整体空间品质与活力。
2.3功能层面
曾经的工业功能衰退后,新功能未能及时有效填补,大量建筑闲置。片区功能单一,缺乏商业、教育、医疗等多元功能配套,无法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且各功能区之间缺乏协同,未能形成有机整体,导致片区活力匮乏,难以融入现代城市功能体系,亟待功能更新与优化。
2.4文化层面
虽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但缺乏有力宣传推广,文化展示形式单一、陈旧,多为静态陈列,难以吸引游客与居民。而且在城市发展中,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不紧密,独特文化价值未得到充分彰显。
3织补理念应用于城镇环境空间更新中的优势
织补理念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城市更新理念,它能够有效应对城市结构破碎化以及城市肌理断裂等问题,再依照城市原有的生长逻辑展开补充与关联,采用“织补”手段,将碎片化的现代发展与传统文脉予以“缝合”。与其他理论相比,织补理念对文脉传承给予了更多关注,更加强调历史传统和现代生活的深度融合,也更致力于达成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平衡。
3.1注重整体协调性
将城镇更新区域与周边环境视为统一整体,综合考量建筑、道路、绿化等空间要素,使更新后的环境与原有环境相互融合、协调统一,避免出现突兀的“孤岛”式更新,维护城镇空间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3.2保护历史文脉采用渐进式更新
尊重和保护城镇的历史文化,对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街区等进行妥善保护和修复,挖掘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元素,让城镇在更新中保留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避免因大规模拆除重建导致历史文脉的断裂。采用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方式,相较于大规模推倒重建,这种方式对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影响较小,降低了更新进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让更新过程的可控性得以显著提升。
3.3提升居民参与度,提高经济可行性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了解居民的意愿和诉求,使更新成果更符合居民的利益和期望,提高居民对城镇环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局部修补和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规模建设带来的高额成本,同时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更新成本,提高经济可行性。
4织补理念在工业遗产片区更新设计中的引入
4.1织补理念的内涵
织补理念是一种微妙而复杂的城市更新方法[2],而衍生出的“织补城市”的概念最开始来源于柯林·罗在其著作《拼贴城市》中的文脉主义,旨在通过“织补”城市肌理解决“拼贴”城市的空间问题[3]。织补理念主张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尊重场地的历史和现状,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段,将新的元素与旧有的城市肌理融合,让城市区域在留存原有特色的根基之上,达成功能的更新与提升。通过合理的功能置换、空间优化和设施补充,完善城市区域的功能,解决诸如功能单一、活力不足等问题。
4.2织补理念与工业遗产片区更新的契合性
对于昂昂溪区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片区来说,织补理念为其带来了一种温和且渐进的更新模式。
4.2.1历史文化保护需求的契合
昂昂溪区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片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众多建筑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织补理念尊重历史与现状的核心内涵,与该片区保护历史文化的需求不谋而合。它反对大规模拆除重建,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建筑原有的风貌、结构和空间格局,使工业遗产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得以延续。
4.2.2空间与功能优化需求的契合
该片区存在空间组织混乱、功能单一等问题,织补理念强调有机融合新旧元素,在保留原有空间肌理的基础上,通过巧妙设计将全新功能予以植入,进而达成功能的多元化与复合化目标。例如,将闲置厂房改造为文化创意空间,既保留了工业建筑的特色,又赋予其新的活力,使空间利用更加高效,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
4.2.3城市整体发展需求的契合
工业遗产片区作为城市的一部分,需要与周边区域协同发展,织补理念注重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协调性。在更新过程中,合理规划交通流线、公共空间等,加强与周边区域的联系,实现工业遗产片区与城市的共同发展。
4.2.4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契合
大规模拆除重建往往成本高昂且对社会经济造成较大冲击,织补理念的渐进式更新方式,以小规模、分阶段的实施为主,降低了更新成本和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同时,通过功能的合理织补,吸引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等入驻,带动就业和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基于织补理念的昂昂溪区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片区更新设计策略
5.1建筑织补
5.1.1建筑修复与加固
对有价值的历史建筑进行详细测绘和评估,依据原有的建筑图纸和工艺,采用传统材料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建筑结构展开修复与加固工作,致力于使其原有的外观风貌和空间格局得以重现及复原。
5.1.2新旧建筑融合
在必要的新建建筑设计中,借鉴历史建筑的元素和风格,如建筑色彩、材质、尺度等,使新建筑与旧建筑在视觉上相互协调。同时,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和连接方式,实现新旧建筑的功能互补和空间流通。
5.2空间织补
5.2.1强化区域联系
打破工业遗产片区与周边城市空间的界限,通过规划道路、设置公共通道等方式,加强片区与周边社区、商业区、公共设施等的联系,使其融入城市整体空间格局。
5.2.2优化内部空间
重新梳理片区内部的交通流线,设置合理的步行道、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精心规划多元化的公共空间,为居民与游客搭建起放松、沟通的理想平台。同时,也要着重考量空间的层次感与序列感,让人们能真切感受到空间的独特魅力与韵味。
5.3功能织补
5.3.1功能置换与叠加
根据市场需求和城市发展定位,对部分闲置建筑进行功能置换,如原昂昂溪火车站旧址现被用作国际旅客候车室。同时,在同一建筑中叠加多种功能,实现功能的多样化和复合化,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5.3.2产业植入与培育
融合当地独特的文化特色与资源优势,引入相关产业,通过产业的发展带动就业,提升片区的经济活力,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同时,弘扬传统文化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地域文化与商业运营结合,实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双赢局面[4]。
5.4文化织补
5.4.1文化展示与体验
织补策略的核心在于,在关注物质空间更新的同时,更加重视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5]。利用工业遗产建筑和场地,建设文化展示中心、遗址公园等,通过实物展示、多媒体演示、场景复原等方式,向公众呈现中东铁路的文化底蕴和工业发展历程。同时,开发文化体验项目,如制作手工、历史角色扮演等,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文化认同感。
5.4.2文化活动策划
定期开展与中东铁路文化紧密相关的活动,如文化节、民俗表演等。通过这些活动,可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工业遗产片区,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6基于织补理念的更新设计实践案例分析
罗西亚大街街区的沿街布置有俄式住宅,建筑排布整齐统一,形成统一的特色和风貌[6]。该街区道路布局为方格网式,街区历史建筑保存完好,建筑属性多样,其中百余栋为居住功能的俄式住宅[7]。下面将以昂昂溪区罗西亚大街的更新设计为例,从以下四个建筑案例进行详细阐述。
6.1俄式住宅
对建筑外观进行细致修复,保留其原有的黄色外墙、铁皮或水泥瓦屋顶等特色元素(图3)。深入剖析建筑的原始结构和布局,以翔实的历史资料及老照片为依据,对内部结构进行加固和修缮。部分住宅在保留居住功能的基础上,引入民俗展示功能;还有部分住宅改造为特色民宿,在保持建筑原有风貌的前提下,内部配备现代化的住宿设施,满足游客的居住需求。优化住宅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在住宅前的庭院空间种植具有俄式特色的花卉植物,设置休闲座椅,打造宜人的户外休闲空间,同时打通部分相邻住宅之间的小巷,形成连贯的步行游览路径,增强街区的空间可达性和趣味性。
6.2铁路工人俱乐部
对俱乐部的外立面进行清洁与修复,保留其独特的俄式建筑装饰细节,如雕花、线脚等。除了恢复其传统的娱乐功能,定期举办文艺演出、电影放映等活动外,还增加了铁路文化展示功能。利用俱乐部的空间设置展览区域,展示中东铁路建设时期的工具、照片、文献等,使其成为传播铁路文化的重要场所。在俱乐部周边设置广场空间,广场与周边街道和建筑通过合理的道路连接,形成有机的整体(图4)。
6.3昂昂溪火车站候车室
昂昂溪火车站建于1903年,是中东铁路时期齐齐哈尔火车站[8],现改为国际旅客候车室。对候车室的俄式建筑外观进行精心修缮,修复褪色的墙面、破损的门窗,保留具有代表性的尖顶、拱券等建筑元素,使其历史风貌得以重现,并且利用闲置空间设置铁路文化展厅,展示昂昂溪火车站的历史变迁、铁路发展相关文物和资料,增加文化教育功能。如今的国际旅客候车室,在色彩与材质的运用上独具匠心。墙身选取石材原色的灰色调,这种质朴而自然的色彩,为建筑奠定了沉稳的基调(图5)。尽管该候车室的建筑形态与街区内的历史建筑有所差异,但其设计巧妙地融合了现代功能需求与街区整体风貌特色。这种设计既满足了国际旅客候车室作为交通枢纽功能性场所的要求,又在色彩与材质的选择上,呼应了街区的历史氛围,使新建筑能够和谐地融入历史文化街区之中,展现出独特的建筑魅力。
6.4铁路卫生所
保留卫生所建筑的外观特色,对损坏的门窗等部件按照原有样式进行更换,保留历史痕迹。同时,利用走廊等空间设置文化展示区域,使医疗空间与文化展示空间相互融合,提升空间的利用效率和文化氛围。此外,在卫生所周边特意规划了小型停车区域,以便患者就医时能够更加便捷。
织补理念在昂昂溪区罗西亚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俄式住宅、铁路工人俱乐部、昂昂溪火车站候车室、铁路卫生所等建筑的更新设计中得到了有效应用,达成了历史文化保护与现代功能需求之间的有机融合,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颇具价值的借鉴。此外,这些建筑的成功更新吸引了大批游客纷至沓来,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提升了昂昂溪区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结语
基于织补理念的昂昂溪区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片区更新设计,是一种尊重历史、注重可持续发展的更新方式。通过建筑、空间、功能和文化等多层面的织补策略,可以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资源,提升片区的整体品质和活力,使其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特色名片。在未来的城市更新实践中,应进一步推广织补理念,不断探索和完善更新设计方法,为更多的工业遗产片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应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工业遗产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共进。
参考文献:
[1]高梓铭.工业遗产视野下中东铁路建筑室内设计保护研究[D].吉林:吉林建筑大学,2023.
[2]宋科科.基于织补理论下武安镇南关街空间改造研究[D].河北:河北大学,2023.
[3]徐璐.织补理论下老旧城镇环境空间更新规划设计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3.
[4]王春涛,杨姚佩.微更新视角下的历史文化街区活化更新策略——以孔城老街为例[J].建筑与文化,2024,247(10): 178-180.
[5]郭沁,张华.基于城市织补理念的历史街区更新研究——以公主府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24, 2(5):71-74.
[6]李岩.齐齐哈尔罗西亚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D].黑龙江: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
[7]于辉,葛意然.空间叙事理论下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J].设计,2022,35(10):60-62.
[8]葛意然.基于空间叙事理论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