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物业服务营销模式 让客户从“路人”变“粉丝”
- 来源:中国商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创新,物业,服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6-20 19:47
文/陈士建南都物业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在物业管理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客户需求也更加多元化的当下,靠“四保一服”和人海战术为主的传统市场销售模式,根本满足不了大客户对高效服务、资源整合和资产增值的高要求。物业服务行业想要打开新局面,需要围绕数智化、联盟化等新趋势,不仅要和其他企业联手,还要搭建资产合作平台。只有重构营销模式,才能摆脱单纯提供基础服务的角色,实现从“单一服务商”“物业场地基础服务提供商”向“综合解决方案伙伴”的转型。
数智化:以技术驱动精准营销与服务升级
数据赋能驱动客户洞察,增加营销卖点
通过物联网(IoT)、AI算法等技术构建客户画像,分析大客户的能耗管理、设施使用习惯等数据来匹配服务方案,从客户需求出发更有针对性地营销。例如,为商业综合体客户定制智慧能耗优化系统,帮助其降低运维成本。数据采集方式也得多样化,融合BIM(建筑信息模型)系统、5G传感器等新型数据源,实时监测楼宇设备运行状态与人员流动规律,就能动态掌握客户需求变化。再搭建客户数据中台,将报修工单、缴费情况等这些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梳理整合,用LTV(客户生命周期价值)预测模型识别高潜力客户。针对住宅大客户也有办法,分析业主在社群的活跃度,结合公共空间使用频率,推送定制化增值服务包,比如有的高端社区,从快递柜的使用数据发现业主爱网购生鲜,顺势就引入生鲜无人零售柜,业主满意度自然提升了。
智能化场景应用增加营销竞争力
智能化场景应用是当前物业管理的核心趋势之一,直接关系到客户的体验感受。设计物业营销方案设计时,不妨把推广无人化巡检、AI客服等亮点拿出来,既能提升服务效率,还体现了差异化。例如,某物业公司为提升车场经营效率,解决车流无序的问题,接入智慧停车系统。该系统可以为园区客户提供实时车位数据,不仅能省下不少人力成本,还能增加收入。此外,人工智能客服矩阵、智能安防联动平台及无人化巡检系统的应用,可降低人力成本,提升服务响应效率,技术带来的优势一目了然。从客户角度看,这些智能应用确实好用,这就是竞争力所在。有物业企业把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中台与边缘计算结合,其智慧停车系统运用深度学习算法每日处理百万条车辆数据,统计包含车位周转率、高峰时段预测等8项核心指标的动态分析报告,还据此出了《智慧园区管理白皮书》。靠这些成果,该企业成功与字节跳动创新中心、商汤科技研发基地等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足见智能服务模块在招商运营中的溢价能力。
数字化资产报告赋能决策。为大客户定制可视化资产运营看板,把设备健康度、租金收益等关键指标实时展示出来,客户能够直观地看到物业价值,自然就会推动长期合作。当前市场竞争白热化,想要脱颖而出,营销创新成为突围的核心驱动力。企业往数字化方向转型,重构营销体系,既能实现精准触达,还能省下不少成本。用大数据构建用户画像,如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系统实时监测区域经济数据,将传统人脉拓客的模式升级为AI分析竞争对手,降低获客成本。还可以创新营销场景,像搭建VR虚拟展厅、社群积分体系等活动都能使用户更愿意参与。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每季度都用SERVQUAL(衡量服务质量的工具)模型开展需求调研,缩短产品迭代周期。值得注意的是,创新的同时也要守住安全底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框架下开展LBS(基于位置服务)推送,既合规又盈利。未来,元宇宙技术带来的新虚拟消费场景,区块链构建的信任机制将开启营销创新的下一阶段革命。
AI拓客机器人为传统营销降本增效。在市场拓展领域,AI拓客机器人的应用背景是物业行业竞争的激烈与成本压力激增。传统依赖人工筛选、拉关系的拓客方式已经行不通了。不仅获客成本高,信息还经常滞后。这时,AI技术用数据驱动与流程自动化流程,改变市场拓展逻辑。AI拓客的优势看得见摸得着。一方面,能够精准锁定目标用户。利用机器算法分析政府招标、土地交易等数据,就能构建客户画像与需求预测模型。另一方面,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机器人技术可替代一部分基础性工作,比如自动抓取招投标信息。“AI拓客机器人”能够快速过滤大量无效市场信息,让销售资源都放在高价值目标身上。在AI智能化赋能下,物业营销开拓新市场不用再依赖线下扫楼模式。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拓客机器人系统将不仅是降本工具更是驱动增量市场的战略引擎,为企业带来更多商业机会和价值。
联盟化:构建生态圈实现资源互补
横向联合,打造服务联盟。与清洁、安保、设备维保等专业公司成立服务联盟,把各家优势资源整合起来,为大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例如,通过联盟快速响应客户跨区域项目的需求,突破单一企业服务能力边界。
纵向协同,与产业链深度绑定。主动和地产开发商、设计院等上游企业搭线,从项目规划阶段就深度参与,嵌入标准化物业服务模块。例如,在产业园区设计及施工中提前把智慧物业管理系统装进去,规划好管理流程。凭着这些前期打下来的基础,提升后期物业营销阶段的溢价能力。
资产平台合作:从“管理空间”到“运营资产”
与资产持有方深度协同。要和大型企业、基金等资产持有方打交道,必须得有真本事。比如说提供“资产管理+运营”全周期服务,主要涵盖资产招商运营、物业服务管理等环节。例如,为盘活国企闲置资产,定制“轻资产托管模式”,通过租金分成实现双赢。
接入互联网平台,挖掘社区经济。与美团、京东等平台合作,将社区配送、新零售等服务融入物业场景,提升用户黏性。就比如说,某物业公司借着社区团购分佣模式,帮商业客户每年增收上百万元。这么一来,住户得了便利,客户有了收益,物业也更得人心。
国企合作:借势政策与资源实现突围
承接城市服务类项目。顺应国企聚焦“主责主业”的政策方向,积极拓展市政环卫、公共设施管理等政府维护类项目。例如,通过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参与智慧城市运维,与地方国企成立合资公司,共享政府资源,把业务做大做强。
探索混改与股权合作。通过参股或与国企成立混合所有制公司,承接其后勤社会化改革需求,如医院、高校等机构的物业管理外包业务。此类合作一来项目稳定有保障,二来借着国企的信誉,能更容易打开市场,拿到更多订单。
从“价格竞争”到“价值共生”
物业服务企业的营销创新想要出彩,关键就在于把客户需求摆在首位。把技术、资源、行业生态与政策优势融合在一起,构建不可替代的解决方案能力。未来,行业竞争会更激烈,比拼的就是“谁能为客户创造更多元的价值”,能整合各方资源、同时和国企建立紧密合作的企业,更容易在市场里站稳脚跟,甩开竞争对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