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地区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旅游产业,对策,唐山
  • 发布时间:2025-06-27 21:08

  刘桐语 王华夏*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大连 116024)

  摘 要:作为重工业城市的唐山在城市转型过程中留下了较多的工业遗产,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是文旅发展的重要内容。课题组对唐山工业遗产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文献,提出建立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政策、加强人才建设、融合数智化、建立完善产业链和品牌联盟、进行有效宣传等对策,旨在为促进唐山工业遗产旅游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文旅融合;工业遗产;旅游产业;对策;唐山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工业遗产旅游是工业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1],是在工业化到逆工业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由前工业设施或工业遗址改造而成,或为传承工业遗产价值而新建,伴随工业考古和工业遗产保护兴起的全新旅游形式。工业遗产旅游的特征是将旧矿山和工厂重新定位为文化和旅游资源,使游客了解工业文化,且具有独特的观光、休闲和娱乐等多种功能,可以为管理者、业主和当地居民带来了经济利益。工业遗产旅游是重工业城市逆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重要且独特的资源。唐山近现代进程中的工业和重工业快速发展,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例如开滦唐山矿开创了多个历史先河,享有中国第一佳矿、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等多个“中国第一”美誉[2]。不仅如此,唐山地区还有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座铁路桥、第一张现存股票和第一件卫生陶瓷洁具,既是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代表,也是唐山雄厚工业基础的象征。在工业发展历程中,唐山留下了大量工业遗产。近年来,唐山市政府针对这些工业类遗产进行开发、利用和推广。目前唐山工业遗产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是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一环。唐山将“工业遗存+文化产业嵌入+生态环境修复+城市联动开发”等相结合,打造了独特的工业旅游之路[3]。但是由于工业遗产旅游起步较晚,尚处于规划开发的初级阶段,而且我国工业旅游理论及实践研究在系统性和科学性方面有待加强。课题组基于前期调研结果,并结合唐山工业遗产实际进行调研路线设计,有针对性地实地调研有代表性的唐山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旨在促进工业遗产旅游和文化的深度融合,为优化唐山市工业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为系统性及科学性认识工业旅游提供资料。

  一、唐山工业遗产旅游现状

  唐山作为重工业城市,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形成了较多的工业遗迹和工业旅游品牌。经过事先调研和筛选,课题组选择下列四个景点作为“唐山工业遗产转型文旅产品”的代表。唐山南湖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南湖公园)在治理以前是开滦煤矿的采煤塌陷区,而现在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且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南湖公园的其中一个园区暨开滦国家矿山公园是原开滦唐山矿的遗产,文化底蕴丰厚,包括开滦博物馆主馆、井下探秘游、中国第一佳矿1878、电力纪元1906、蒸汽机车观光园、中国铁路源头博物馆等一系列展馆和景区[4]。中国(唐山)工业博物馆展示了百年工业之路,在呈现唐山工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将餐饮、休闲、文化和娱乐等加入园区。启新水泥厂作为中国第一家民族水泥企业,充分利用“水泥”元素,融入建筑体验,建成“启新1889文化创意产业园”,形成以博物馆展示、文化创意和工业旅游为特色的产业园区。课题组对四个工业遗产旅游进行实地调研,进行深度探访。

  二、唐山工业遗产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支持有限

  从2006年开始,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强工业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家工业遗产管理办法》《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等,这为各地方在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利用时提供了明确指导。然而由于各地在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差异,工业遗产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重融入地域文化、企业文化等多个元素,以打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业旅游项目[5]。唐山市政府结合国家政策将启新水泥厂“传承历史文脉,守护工业遗存”、开滦唐山矿“创新红游研学新模式,传承‘特别能战斗’精神”作为“共和国印记”见证物和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进行了明确,但尚未见对其他工业遗产地位和价值进行清晰的阐释。

  (二)专业人才缺乏

  工业遗产旅游是近年新兴的概念,涉及的方向和专业较多,为游览人群带来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和体验等,如高温下熔化铁水后制造的流水线、高大烟筒和地下几十米深的矿井等。其直观性和视觉冲击性均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设计、规划和迭代等,因此具有高度专业的技术人才参与至关重要。此外,原工业园区建设都是当时企业根据生产需要规划建设的,而遗产园区的建设要以旅游为目标对原址进行灵活组合。在工业遗产地开展参观游览、购物、展览和体验等多业态融合开发的系列活动等,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而唐山工业遗产园在科学规划和创意开发方面尚显不足,这均与人才缺乏有关,影响了工业园区的再开发和利用。

  (三)数智化水平不足

  数字化和智能化游览是景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有效提升游客体验,提高互动式教育功能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对于需要情感植入的景区,要注意数字化呈现时将原工业遗留的情感进行植入,提高情感共鸣度。调研中发现唐山地区工业遗产的数智化程度不足,表现为数智化设备数量不足、数字化程度整体不高,导致参观者沉浸式体验效果不佳。

  (四)产业链不完善

  一方面,唐山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分散,景区间距离大,集中开发难度大,且不同旅游景区间合作意识差,这使得运营效率低下,互补性不足。另一方面,唐山工业遗产旅游形象定位缺乏明确性,旅游产业链协同度差。城市旅游形象对于提升人们对城市的认知有重要作用,依据城市定位对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并进行准确定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五)宣传力度低

  课题组在微信、抖音、小红书和哔哩哔哩等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唐山工业遗产旅游”“唐山工业旅游”等关键词检索时,检索出的密切相关内容少,尤其是官方发布的特色旅游报道和分享极少,关注和收藏量极低。进一步检索,发现唐山工业遗产旅游相关品牌大多没有设立新媒体账号。市外公交车车身、楼宇和主城区的LED大屏极少看到唐山工业遗产旅游宣传。这些现状反映了唐山工业遗产旅游宣传力度有待加强,相关部门对该旅游产品的重视程度不足。有关部门未能充分认识到工业遗产旅游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三、对策

  (一)建立有针对性的具体指导政策

  针对唐山地区的工业遗产,除了力争列入国家保护的目录外,唐山市要对未被列入保护级别的工业遗产进行普查摸底,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提高有关部门对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的重视程度,建立完善的制度,对工业遗产建筑物、构筑物应尽可能保持它们的外观风貌,对于能重点体现工艺流程、工业技术的设备、材料、构造等予以保护。对工业遗产建筑的改造利用应在不破坏建筑物、构筑物的外观风貌,并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对内部空间进行适当改造,同时应注意新的使用功能应与工业遗产的原有精神价值相符合[6],适时打造特色景观,并结合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功能进行优化,增加城市文化元素,提高文旅融合程度。

  (二)加强人才建设

  工业遗产和工业遗产旅游是一门新学科,目前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尚未完善。在此背景下,唐山市政府和景区面对丰富多元的工业遗产内容,要解决文化教育功能凸显不够,公共管理体系缺乏问题,要加强多学科、多方法交叉融合的理论实践,并因地制宜进行更多探索,人才是发展的保证。旅游经济要有活力,专业人才建设是根本,积极进行工业遗产旅游人才的引进和人才储备是做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关键。唐山市文旅部门应制订完备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积极与高校及相关专业学者建立联系,进行成果展示及交流,并推动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以实现优势互补。

  (三)数智化赋能工业遗产旅游

  数字化和智能化对工业遗产旅游具有重要的赋能作用,积极增加数字化设备的投入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要积极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及配套的数字化设备,针对特色项目,如“井下探秘”等,进行原创性数字化开发,可以有效提高参观者沉浸式体验水平,增加其真实的一线生产过程感受;同时,依托数字化和智能化,创新线上文化活动形式,开展互动式公共文化活动[7],创新展览和参与方式也是数智化时代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能有效增加游客参与感。不仅如此,积极应用智能软件和设备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依据结果对游客制订“个体化”的旅游方案,量身定制对其的“服务”。这些数智化改革和服务可以依托专业人才完成,以数字化形式将唐山的历史、文化以及精神展现在游客面前,帮助他们阅读唐山、了解唐山,尽快融入“第二故乡”,而且随着现代科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设计还要持续升级和优化。

  (四)完善产业链,建立品牌联盟

  城市旅游形象对于提升人们对城市的认知有重要作用。依据城市特色开发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并对其进行准确定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不同景区可以建立品牌联盟,统一管理和协调,提高协作性,能有效提高旅游效率。由于唐山毗邻北京和天津,在旅游产业建设中要形成区别于京津的特色,要基于建立的品牌进行宣传。在完善工业遗产旅游产业链过程中,要进行深度挖掘,开发相关特色旅游产品,让参观游览模式活跃起来,积极加入新潮元素,可参考日本濑户内海地区的相关经验,形成自然风光、工业遗产、节庆、艺术文化和宗教等多样的模式,并注意生态保护。

  (五)进行有效宣传

  有效宣传对发展旅游有重要意义,唐山市政府及相关景区要在线上、线下进行推广介绍,并在新媒体平台上推送和分享,实现有效宣传。工业遗产旅游宣传和互动也要与时俱进,创新传播手段,增加品牌曝光度,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人们通过各类新媒体进行二次传播,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和提高唐山工业遗产旅游的影响力和形象。凯文·林奇(Kevin Lynch)在1960年所著的《城市意象》中创造性地提出城市形象和城市旅游产业的传播需要城市居民互动来完成,该理念在当今社会仍较为实用,创造灵动的美好城市空间和人文的想法与过去是一致的,美好的城市形象可以影响所有人类活动,城镇中的很多元素代表着文化遗产,相关遗产的开发设计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政治和文化问题,居民也是重要的宣传者。因此唐山市也可以基于此理念,将工业遗产旅游注入唐山市居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劳动居民进行有效宣传。

  在宣传过程中,要结合互联网、数字科技深度嵌入居民生活的时代特征,将“主观印象”与“客观现实”进行有效融合,提升正面宣传的效果,持续塑造工业遗产旅游的主观认知与评价,将服务改进和优化等纳入到推广内容中,加大“软性”内容的宣传。

  作为重工业城市的唐山在城市转型过程中留下了较多的工业遗产,对其合理开发和利用是文旅发展的重要方向。尽早制订具体指导政策,并加强人才建设、融合数智化、建立完善产业链和品牌联盟及进行有效宣传是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岳晓燕,罗宏伟.国内工业遗产旅游研究综述与展望[J].工业建筑,2023(2):127-130.

  [2] 唐劼,叶孝奇.河北省唐山市开滦唐山矿历史街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J].城市规划,2022(12):125-126.

  [3] 冯秀环,赵天雨,冯一然.文旅融合背景下唐山工业类博物馆旅游发展优化对策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4(23):52-55.

  [4] 赵柔嘉.凝聚黑色魅力,追忆工业文明——开滦国家矿山公园[J].中国安全生产,2018(8):70-71.

  [5] 刘达,范凡,王岚.文旅融合背景下化工工业遗产的转型研究[J].塑料工业,2024(12):190.

  [6] 艾楠.济南中心城工业遗产调查与保护利用初探[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1(11):166-168.

  [7] 刘娇,林槿.南京市溧水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J].乡村科技,2022(9):4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