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企校实训教材开发策略研究
- 来源:旅游纵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旅游专业,实训教材,企校合作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6-27 21:34
周莉群
(东营市技师学院,山东东营 257091)
摘 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产教融合理念的深入,旅游专业企校实训教材的开发已经十分迫切,因其对于提升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文章深入剖析旅游专业企校共同开发实训教材的必要性、过程,深入剖析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旨在推动旅游专业实训教材的创新开发,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满足旅游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旅游专业;实训教材;企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F590-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旅游业作为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当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旅游专业学生在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与企业实际要求存在差距。基于此,企校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可将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岗位需求和行业最新动态融入教材,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引领,培养学生职业素养[1]。同时,此举有助于加强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促进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共享与整合,推动旅游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旅游专业教育的整体质量。
一、旅游专业企校共同开发实训教材的必要性
(一)满足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我国旅游业具有综合性、交互性、实践性和国际性等特征[2],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传统的旅游专业教材往往侧重于传授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场景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企校共同开发实训教材,可根据旅游行业的实际需求,将企业的真实项目、案例和工作流程纳入教材,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即可接触最前沿的行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满足旅游行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提升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实训教材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据和工具,其质量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企校共同开发实训教材过程中,企业可以凭借其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实践资源,为教材编写提供真实的案例和实践指导;学校则可以发挥其教育教学优势,系统地梳理教学内容,确保教材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双方合作,可开发出既符合教学规律又贴近实际工作的实训教材,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提高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质量。
(三)促进旅游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企校共同开发实训教材,要求学校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合作,实现教学内容与工作过程对接,教学方法与职业能力培养对接。这种对接势必要求学校深入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从而推动旅游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
(四)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
企校共同开发实训教材是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的重要体现。在教材开发过程中,企业与学校的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企业可充分了解学校的人才培养情况,为企业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便利;学校也能及时获取企业的反馈信息,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同时,双方合作还能共享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旅游行业的发展。
二、旅游专业企校共同开发实训教材的过程
(一)组建开发团队
由学校旅游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的一线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组成实训教材开发团队。团队成员应分工明确,学校教师负责教材的整体框架设计、教学内容的组织和编排;企业人员则负责提供实际工作案例、项目资料和行业最新动态信息,并对教材内容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进行把关。
(二)开展需求调研
开发团队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旅游行业的人才需求、岗位技能要求以及现有实训教材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调研对象包括旅游企业、旅游行业协会、旅游专业毕业生以及在校学生等。通过调研,明确实训教材的开发方向和重点内容。
(三)确定教材内容
根据需求调研结果,结合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开发团队确定实训教材的内容。教材内容应紧密围绕旅游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设置实训项目。每个项目都应包含具体的工作任务、操作流程、技能要求和评价标准。同时,教材需要融入行业最新的发展理念、技术和管理模式,使教材内容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四)编写与审核
在确定教材内容后,开发团队分工开展教材编写工作。编写过程中,应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简洁性和通俗易懂性,同时要配备大量的图片、图表和案例,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和直观性。教材编写完成后,要经过多次审核和修改,并邀请行业专家评审,确保教材质量。
(五)教材应用与反馈
实训教材编写完成后,在旅游专业相关课程中试用。试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对教材的内容、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开发团队根据反馈意见,对教材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使其更加符合教学实际需求。
三、旅游专业企校共同开发实训教材面临的问题
(一)合作机制不完善
虽然目前产教融合的理念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实际操作中,企校之间的合作机制尚不完善。一方面,双方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企业与学校在教材开发的目标、内容、进度等方面存在分歧,难以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利益分配机制不明确,企业参与教材开发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导致合作难以持续深入开展。
(二)企业参与度不高
在旅游专业企校共同开发实训教材的进程中,一个突出的阻碍便是部分企业参与积极性较低。部分企业对参与旅游专业实训教材开发的认识不足,认为这属于学校的分内之事,与企业自身利益关系不大。从经济成本与收益层面来看,企业深度介入实训教材开发,需要经过调配内部专业的管理人员、一线业务骨干等人力资源参与需求调研、案例提供、内容审核等环节,占用其原本投入企业日常运营的大量工作时间。而且,在物力方面,企业需提供实际运营数据、项目资料,甚至为开发团队的交流研讨提供场地等资源,这些投入在短期内难以转化为直接的经济效益。教材开发从启动到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成效,进而对企业的人才吸纳与业务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是一个相对漫长的周期。企业作为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经济主体,在面对这种周期长且收益不明确的投入时,往往缺乏足够的参与动力。
(三)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
实训教材的开发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进度、人才培养计划有一定影响,对企业的日常运营也有一定干扰。这就要求实训教材的开发不能占用过多的正常工作时间,教材开发团队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导致企校实训教材开发周期较长。当下我国科技进步飞速,旅游产业发展较快,新业态层出不穷,导致实训教材内容相较于企业实际运营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四)教材开发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企校共同开发实训教材需要一支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然而,目前旅游专业教师大多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实践能力相对较弱;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教材开发队伍建设水平制约了实训教材开发的质量和水平。
(五)教材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对于旅游专业实训教材的评价主要侧重于教材的编写质量、内容完整性等方面,而对教材的实用性、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等方面关注不够。教材评价体系不健全,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实训教材的质量,也无法为教材的改进和完善提供有效的依据。
四、旅游专业企校共同开发实训教材的策略
(一)完善合作机制
一是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企校双方应建立定期的沟通协调会议制度,共同商讨实训教材开发的相关事宜,成立专门的教材开发工作小组,负责协调解决教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企校沟通交流平台,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和传递。二是明确利益分配机制。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充分考虑企业在教材开发过程中的投入和贡献,给予企业相应的回报。例如,企业可以优先选拔优秀毕业生,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合理的利益分配,可激发企业参与教材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提高企业参与度
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对产教融合政策的宣传,提高企业对参与旅游专业实训教材开发重要性的认识。可通过举办产教融合论坛、企业对接会等活动,向企业宣传展示实训教材开发的成果和效益,增强企业的参与意愿。二是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对参与实训教材开发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支持。同时,应建立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企业予以表彰和奖励。
(三)及时更新教材内容
明确教材内容更新的周期和要求,及时关注旅游行业的发展动态,定期对教材内容进行修订和完善。建立教材内容更新反馈渠道,鼓励教师、学生和旅游企业将行业经验与最新资讯分享给学校[3],为教材内容的更新提供依据。学校和企业应加强与旅游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的联系与合作,及时获取行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将其融入教材内容。应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教材编写和审核工作,确保教材内容的权威性和前沿性。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学校应鼓励和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项目和管理工作,积累实际工作经验[4]。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行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建立教师实践能力考核评价机制,将教师的实践经历和成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引进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创新兼职教师聘用方式,灵活制定兼职教师薪酬管理办法,实施兼职教师多维度考核制度,完善兼职教师激励机制[5]。专兼职教师有机结合,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五)健全教材评价体系
一是建立多元化评价主体。教材评价应涵盖教师、学生、企业和行业专家等多个评价主体。教师从教学适用性、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材进行评价;学生从学习体验、知识掌握和能力提升等方面对教材进行评价;企业从教材内容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对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行业专家从教材的专业性、前沿性和行业影响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二是完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教材编写质量等多个维度。在评价内容上,既要关注教材的理论知识体系,更要注重教材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效果。同时,应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设置相应的评价权重,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三是强化评价结果应用。将教材评价结果作为教材修订和完善的重要依据,及时反馈给教材开发团队。对优秀的教材进行推广和应用,对存在问题的教材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督促开发团队进行整改。通过强化评价结果应用,不断提高实训教材的质量和水平。
五、结语
旅游专业企校共同开发实训教材是提高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企校合作开发教材,有助于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行业最新动态融入教材内容,提升实训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完善合作机制、提高企业参与度、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健全教材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推动旅游专业实训教材的创新发展,为旅游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立慧.产教融合视域下旅游类高职院校育人体系构建[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6):38-44.
[2] 白长虹.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行业人才培养——实践需求与理论议题[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11):36-42.
[3] 王媛媛,范莉娜.应用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核心素养培养探究[J].高教学刊,2024(35):162-166.
[4] 陈晨.创新创业教育赋能高职院校教师素养提升的路径探析[J].才智,2024(34):129-132.
[5] 张真真,韩玉铭.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分析[J].科技风,2024(31):69-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