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路径——以宝鸡高家镇为例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宝鸡高家镇
  • 发布时间:2025-06-27 21:12

  张文哲

  (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陕西宝鸡 721000)

  摘 要: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同时还是带动乡村致富,推进乡村发展的有效手段。文章依托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陕西省宝鸡市高家镇为例,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路径进行探究。通过对高家镇乡村旅游资源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制约高家镇乡村旅游发展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策略,以期推动高家镇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宝鸡高家镇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成为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关键力量[1]。乡村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依托乡村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是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改善生态环境、提升乡风文明、优化乡村治理。因此,推动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对促进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宝鸡高家镇作为2024年陕西省第三批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之一,具有很强的示范引领作用。基于此,本研究立足于宝鸡高家镇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因素,进而提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与策略,以期推动宝鸡高家镇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高家镇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宝鸡市渭滨区高家镇位于秦岭北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理想之地。该镇地势南高北低,境内地貌复杂多样,台塬、峁、沟、壑等不同地形交织分布,不仅塑造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也为乡村旅游提供了丰富的空间载体。南倚秦岭的地理优势赋予了高家镇优越的生态条件,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为游客营造了天然的休闲空间。其中,上川村的晁峪河穿村而过,河水蜿蜒流淌,滋养着沿岸的生态景观。近年来,上川村在河道两岸栽植了绵延6千米、总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的花卉,形成了花海景观,四季更迭间,花香与山色相映成趣,成为游客流连忘返的生态打卡地。此外,高家镇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如富硒黑小麦等优质农产品,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的体验内容,使游客既能欣赏自然风光,又能感受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高家镇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条件优越。夏季因受秦岭山脉阻挡,其气温相对凉爽,成为城市居民避暑纳凉的天然去处;冬季则温和少严寒,适合开展冬季观光与休闲活动。这种宜人的气候特点,为乡村旅游的全年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使游客能在不同季节以不同方式体验高家镇的独特风情。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高家镇乡村旅游的灵魂所在。当地保留着丰富的传统民俗文化,每逢春节、庙会等传统节日,村民会举办舞龙舞狮、社火表演、手工艺展销等民俗活动,延伸着代代相传的文化记忆。这些活动不仅为村民提供了情感纽带,也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的机会。例如,民间手工艺制作如剪纸、刺绣、陶艺等,在专业匠人的指导下,游客可亲手参与制作,感受传统技艺的精妙。

  近年来,高家镇政府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业态创新方面,上川村推出的“分分田”农耕体验项目颇具特色。该项目将土地划分成小块,供城市家庭认领,游客可参与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的全过程,亲身体验农耕乐趣,同时还能享受田园风光与采摘乐趣。这种“农业+旅游”模式不仅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还带动了农产品销售,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此外,高家镇还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等旅游服务业,通过打造具有乡土特色的住宿与餐饮服务,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部分民宿以秦岭民居为设计灵感,融入现代舒适设施,既保留了传统建筑风貌,又提升了住宿体验,成为游客感受乡村生活的理想选择。

  为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和接待能力,高家镇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改善人居环境与旅游体验。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当地新建了水冲式公厕、垃圾分类屋、垃圾收集箱和污水处理站,有效解决了环境卫生问题;文化墙、排水渠、漫步道、荷花池等景观工程的实施,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还将生态与美学理念融入游客的日常体验中。在交通网络建设上,政府新修、拓宽了水泉路、晁峪等村路,优化了镇域内道路布局,缩短了景区与村寨之间的通行时间,为游客自驾游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与基础设施完善,高家镇的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颜值”与“气质”的双重提升,既保障了旅游服务的专业性,也营造了干净、舒适、便捷、安全的旅游环境。

  当前,高家镇已初步构建起“生态为基、文化为魂、产业为翼”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随着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与文旅融合的深化,高家镇有望进一步释放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的潜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二、高家镇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与创新

  高家镇的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农家乐、民宿、农耕体验等常规项目上,形式较为单一。多数农家乐提供的服务都是餐饮和简单的农家体验,缺乏独特的主题或创新的体验内容。产品同质化使得游客在不同景点之间的体验差异不大,降低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新鲜感。此外,虽然高家镇拥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但在旅游产品开发中,这些文化元素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旅游活动多停留在表面的观光和休闲层面,未能将文化内涵深度融入旅游产品中,形成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体验项目。比如,当地的民俗文化活动和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未能以更具创意和互动性的方式呈现给游客,导致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较低。在旅游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高家镇缺乏具有独特魅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难以在众多乡村旅游产品中脱颖而出。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服务水平较低

  尽管高家镇近年来在道路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整体交通网络仍有待完善。部分景点之间的连接道路较为狭窄,路况较差,特别是在旅游旺季或节假日,交通拥堵现象时有发生,给游客的出行带来不便。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有限,班次较少,对于非自驾的游客来说,高家镇及各景点的交通便利性不足,影响了游客的出行选择和旅游体验。公厕数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够合理,游客在游玩过程中如厕不便,尤其是在一些热门景点和旅游线路沿线,公共卫生间的建设和管理还存在卫生条件差、设施损坏等问题。住宿方面,虽然近年来农家乐和民宿有所发展,但整体住宿条件有限,设施简陋,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特别是对于追求高品质住宿体验的游客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由于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不足,高家镇在乡村旅游服务水平方面存在短板。此外,在旅游信息咨询、导游讲解等方面,也存在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难以为游客提供准确、详细、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信息和讲解服务,影响了游客对当地旅游资源的认知和体验效果。

  (三)专业人才缺乏,从业者整体水平不高

  由于高家镇地处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生活条件和职业发展前景有限,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在旅游规划、管理、营销、服务等领域的专业人才较为短缺,难以满足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需求。例如,在旅游产品设计和创新方面,缺乏专业的策划人才,导致旅游产品难以跟上市场变化和游客需求的多样化趋势。此外,当地缺乏针对乡村旅游人才的系统培养机制和培训平台。对于现有的旅游从业者,当地未能提供充分的专业培训机会,使其难以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这使得从业人员在旅游服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新缓慢,无法适应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影响了旅游服务质量和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即使有一些本地人才或经过培养的人员,由于乡村地区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待遇相对有限,他们往往会选择到城市或其他发展更好的地区就业,导致高家镇乡村旅游人才流失严重。人才短缺的状况,使得乡村旅游在规划、开发、运营等各个环节都受到限制,制约了乡村旅游产业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四)持续动力不足,经营主体积极性不高

  高家镇乡村旅游目前还存在发展持续动力不足,缺乏规划意识,经营主体积极性不高等问题。首先,政府和经营主体对乡村旅游的资金投入有限,宣传推广经费不足,旅游产品开发和创新资金缺乏,导致旅游产品陈旧,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其次,高家镇旅游产业发展定位不明确,乡村旅游缺乏整体规划,景点分布散乱,功能区划分不明,影响旅游体验和产业发展。最后,部分经营主体对乡村旅游发展前景信心不足,担心投资回报和经营风险,导致投资和创新动力不足。经营主体之间缺乏合作,各自为政,未形成合力,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和市场共建。

  三、高家镇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一)创新发展模式,推出定制化旅游产品

  创新是乡村旅游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新的经营模式、新的宣传载体、新的融合方式是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3]。高家镇应当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持续推动旅游业创新发展。一方面,结合高家镇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开发沉浸式的文化体验项目。例如,可以打造以当地历史故事为主题的实景演出,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深入体验和感受当地的文化魅力。另一方面,可以针对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和兴趣,提供定制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例如,为家庭游客设计亲子互动的农耕体验项目,为年轻游客打造冒险刺激的户外拓展活动,为摄影爱好者规划专业的摄影采风线路等。通过精准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脱颖而出。

  (二)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家镇智慧旅游平台,通过整合旅游信息、智能导览等功能,发布在线旅游产品预订信息,为游客提供行程私人定制服务[4],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其中,平台的智能导览功能可通过语音讲解、增强现实(AR)导航等方式,使旅游过程更加便捷和高效。此外,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为游客提供虚拟旅游体验。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服务人员整体素质

  高素质的乡村旅游从业者队伍,可以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持续动力[5]。针对管理服务瓶颈,高家镇可以与当地的旅游院校或省内高校相关专业建立合作关系,设立高家镇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基地。通过实习实训、产学研合作等方式,为高家镇培养和输送专业的旅游管理、规划、营销等方面的人才。同时,通过搭建在线学习与培训平台,为乡村旅游从业者提供持续学习和提升的机会。不仅能够提升从业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还能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率,实现乡村旅游人才的规模化培养。

  (四)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激发经营主体积极性

  首先,当地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增加乡村旅游专项资金投入的方式,支持旅游产品开发、宣传推广和人才培养,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助力产业持续发展。其次,由政府主导,组织专业团队,制定高家镇乡村旅游整体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定位和空间布局,合理安排景点和功能区,确保旅游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功能区划分明确,提升旅游体验。最后,当地政府可以制定税收优惠、补贴奖励等政策,降低经营主体负担,鼓励投资和创新。对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参与品牌创建的主体给予奖励;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提供贷款贴息,帮助解决资金难题。

  四、结语

  高家镇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然而,要想在乡村旅游市场上脱颖而出,高家镇必须明确自身的优势与短板,并实施针对性的优化策略。面对产品同质化严重、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经营主体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应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尝试创新;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服务人员整体素质;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激发经营主体积极性等方式,实现优化改进,推动乡村旅游品质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

  参考文献

  [1] 束赛娅,李晓东,牛永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山西农经,2025(3):52-55.

  [2] 宋敏瑒.新时代绥化市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策略探究[J].北方经贸,2025(1):156-160.

  [3] 施莉萍,杨德民.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为例[J].农村·农业·农民,2025(1):61-64.

  [4] 鲁庆尧,周爱群,戴艳.数字经济背景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困境与策略[J].时代经贸,2024(12):184-186.

  [5] 薛定刚,刘於清.湖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驱动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发展策略[J].智慧农业导刊,2024(22):108-111.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