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中职教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 发布时间:2025-06-27 21:30

  龚海霞

  (江苏省启东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通 226200)

  摘 要:文章讨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就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实践路径展开了探讨,并以武夷山旅游职业中专学校为例,说明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院校如何开展旅游人才培养。文章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优化课程体系以强化实践教学,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以期为提升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中职教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教育采用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强调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方式,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优化配置,为学生提供贴近行业实际的学习环境。文章深入探讨产教融合如何有效促进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希望为中职旅游教育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支撑,为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人才力量。

  一、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

  (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产教融合强调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打破传统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困境,使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验证所学知识,加深理解,提高技能。如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可在旅游企业、景区等实习实训,参与旅游产品设计推广、客户服务与管理等工作。帮助学生掌握旅游行业的运作流程,强化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

  产教融合促进中职旅游专业课程体系更新。在产教融合框架下,学校与旅游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行业发展最新趋势,及时科学调整课程和教学内容。例如,学校可增设电子商务、智慧旅游、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培养高质量人才,满足旅游行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实验室等,可为学生提供真实、丰富的实践环境,培养其实践能力。

  (三)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评价侧重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进行考核。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需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其中包括传统考试成绩、实习实训表现、项目完成情况、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多方面。利用多元化评价手段,学校可全面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帮助。

  (四)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

  产教融合为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渠道,通过与旅游企业深度合作,学校可及时了解企业用人需求,为学生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学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展示才华能力,增加被企业录用的机会。

  (五)促进教育公平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能够促进教育公平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通过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学校可引入企业资金、技术资源,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符合旅游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有效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经济增长。

  (六)推动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

  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为适应旅游市场的多样化需求提供了重要人才保障。通过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学校可与企业共同开展旅游产品研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服务创新等工作,为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新方案。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优质、多样化的旅游产品。

  二、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一)深化产教融合机制

  旅游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深厚旅游理论知识,旅游职业技能及外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此番教育目的的实现需要学校、企业双方共同努力。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学校应该注意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来设定校企协同育人的实施路径,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出更高素质的、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1]。

  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要求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学校与企业应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的具体要求。可设立校企联合指导委员会,加强双方之间的沟通协调,确保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也可设定企业订单班,让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中来。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技术攻关等活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提升教学针对性。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旅游专业应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学校应根据旅游行业发展趋势,调整课程内容。例如,可增设旅游电子商务、智慧旅游、旅游市场营销等相关课程,满足行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出发,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邀请企业专家来校授课,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场地和设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环境。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实习实训等活动,帮助学生提前掌握行业所需的各项技能,为学生提供贴近行业实际的指导。

  中职旅游专业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实践活动和科研项目,传授学生实践经验。设立教师企业工作站,为教师提供到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方便其了解行业需求和企业运作方式。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教师培训活动;邀请企业专家来校为教师授课,提供行业最新动态;组织教师到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走进企业,学习先进前沿技术并应用于课堂教学。通过“双师型”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了解旅游产业最新的动态需求,提高学习效率。

  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技术攻关活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针对旅游市场需求趋势,开发创新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和旅游服务方式等。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参与地方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结合当前社会的教育需求,学校借助多方力量对学生展开综合培养。考虑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状况,充分听取校内、外和企业专家意见,从调研企业岗位实际要求出发,确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之间的比例。

  (二)创新教学模式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中职旅游专业教育工作也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在进一步明确专业教育目标的基础上,针对教学中的突出问题,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实现中职旅游专业教育与文旅市场的紧密对接,从而提高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力[2]。具体可采用以下教学模式。

  1.翻转课堂

  在中职教育领域,将翻转课堂与新媒体技术应用于旅游管理课程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3]。将传统课堂中的讲授环节移至课外,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等方式自主学习,课堂则主要用于讨论、解答疑问和设计实践活动。

  2.项目式学习

  体验式教学模式凭借其亲历性、缄默性和个人性等特点在中职旅游专业课程教学中“立足”和“生根”,为教师优化课堂结构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供了重要支持[4]。将学习内容与实际项目相结合,让学生在进行项目时开展自主探究。该模式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设计与旅游产业相关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旅游产业运作模式。

  3.游戏化学习

  设计有趣游戏或竞赛活动,将学习内容融入其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可在旅游专业教学中设计模拟旅游规划、旅游市场营销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相关知识。

  4.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兴趣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设立不同难度的任务,让每个学生在“舒适区”内学习进步。该模式可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5.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设计需要团队合作的任务,如旅游线路规划、旅游产品设计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成长。

  (三)完善评价体系

  中职教育应坚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本位”的理念,教师须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确保教育与市场、企业的需求相契合,以满足学生未来就业与持续发展的创新需求[5]。评价体系的建立应以此为标准全面覆盖学生知识掌握、技能水平、职业素养、创新能力及旅游专业素养等多个维度,以全方位地考查学生在旅游领域的综合能力。评价应重视学生学习成果,深度关注他们的学习态度、进步轨迹以及对于旅游行业的热情与理解,从而激励学生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结合产教融合的实际需求,评价体系需特别融入旅游产业项目、企业评价以及旅游行业标准,确保评价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自我评价反思旅游学习经历;同伴评价在模拟导游或团队项目中的合作表现;教师评价课堂参与度及旅游案例分析深度;企业评价实习期间的专业技能与服务质量以及社会评价通过旅游志愿服务获得的社会反响。

  在理论知识检验方面,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在线测试外,可增加旅游知识竞赛、旅游目的地文化解读等实践性强的测试,以检验学生对旅游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实操任务设计应紧密贴合旅游行业实际,由企业和教师共同评估,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职业素养评价方面,应特别关注学生职业道德、跨文化交流能力、客户服务意识以及对旅游行业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可通过日常行为观察、模拟接待、国际旅游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进行。

  此外,学校应重视评价结果,根据评价反馈设置课程,突出专业特色,优化课程体系,确保学生掌握必要专业理论技能。评价应为教师提供全面的反馈信息,为改进教学方法和优化人才培养策略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评价应鼓励学生结合个人兴趣与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制定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并通过目标设定、时间管理、实习经历反思等行为提升自我管理与规划能力。

  四、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案例分析

  武夷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以独特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茶产业和旅游产业是武夷山市经济的两大支柱。随着旅游行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持续增长,武夷山旅游职业中专学校紧抓机遇,充分利用当地茶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优势,积极探索产教融合下的中职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武夷山旅游职业中专学校紧密围绕茶产业,设置茶艺与茶营销、茶叶生产与加工、电子商务(茶营销方向)等产业对接专业。学校邀请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共同参与课程体系构建,确保课程内容紧贴市场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在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开设茶叶种植、采摘、制作等理论课程,安排手工制茶实训、茶叶审评等实践环节,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掌握技能。此外,学校在武夷山悦华酒店设有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在皇御茗(武夷山)茶业有限公司设有茶艺专业实训基地。学校积极与当地茶企、旅游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产教融合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中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提升实践能力。企业参与到学校教学计划中,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结语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培养符合市场需求人才的有效途径,是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高效配置、互利共赢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出发,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构建、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评价体系完善等多维度人才培养路径,为中职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套全面的实践育人模式,见证学生在真实产业环境中成长,专业技能得到锤炼,职业素养得到提升,使学生学会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旅游行业中寻找机遇、应对挑战,成长为具备综合素养的技术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芳芳.产教融合视角下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协同育人协同度及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46):186-187.

  [2] 梁思.文旅融合背景下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旅游与摄影,2024(22):139-141.

  [3] 常艳.新媒体环境下翻转课堂在中职旅游管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旅游与摄影,2024(21):132-134.

  [4] 张斓琪.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职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24(3):50-52.

  [5] 刘改坤.中职旅游教学中实践导向型教学模式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5):72-74.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