筵席太过盛大小聚得见话唠

  • 来源:女报•时尚
  • 关键字:儿童,童话,海外,收获
  • 发布时间:2011-04-06 15:43
  每一代青春都有自己的读物。

  这是生长必然的需要,是浮躁必然的出口。

  在我的童年,我读《儿童文学》和《童话大王》,在我的中学,我给爆红的,《海外星云》的主编写信,以“希望成为她这样的人”这样主旋律的理想,表达我其实只需要一张谭咏麟的照片这样实际的渴望(她居然回复了我,还送了我照片)。我和你一样喜欢过《读者文摘》,后来,它变成了《读者》。工作后,喜欢过香港的一本小众杂志《变形虫》,后来,它破产了。最后,一直保有至今的阅读习惯,是《收获》。

  基本上,我的杂志成长史从众且单薄。在2010年的某些时候,某些我倦怠、无趣,总想跳起来却不知道要做点什么好的时候,这样的时候,通常是我仔细思考《女报·时尚》未来的时候。

  至少在我做这本杂志的时期,我心虚地发现,没有人找我索要照片,她们写信给我,除了爱,就是热爱。这让我为我当年自以为瞒天过海的心机感到脸红。我泼过热爱的冷水,但是天知道,如果不是因为热爱,我是一个多么没有意志力和好奇心的人。

  永远只对感兴趣的事物有兴趣,除此之外,对世界毫无要求。

  像是一条河,我站在源头,你们站在河两岸。我们一起经历一本杂志,感受水流不同的姿态。这看上去静谧又奔腾的时光,我想与你们分享我的体会。

  1.杂志始终是小众读物。只能吸引特定年龄、特定偏好的特定人群,杂志。注定是要被成长捡起最后抛弃的一个过程。

  2.一个阶段,我们可能选择两到三本杂志,但更多时候由于各种限制,比如只有一个马桶一张床,所以我们惯性地只看一本杂志。

  3.相对于厚度,我更追求马桶上的会心一笑。

  4.阅读是因为热爱生活。在免费的互联网时代,因为对世界某方面有着强烈的兴趣,才让我们愿意付费阅读。比如迷恋文字的你们,总能从中读出惊雷。

  5.而这些由写手和编辑联手击中你心脏的拳头,其实早已在你的内心,我们负责唤醒,而你,只是找到了自己而已。

  我和你,所有的编者、作者、读者都只是过客。一群有共同趣味的人,在某一处必然的地点、必然的时段相遇,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筵席太过盛大,小聚才得见话唠。

  一切都会变,不变的只有一拳击中心脏时,那通电的酥麻的致命的不要脸的,共鸣。

  对于我,如果读这本杂志的女生,脸皮能够变得厚一点点,思维能变得逆向一点点,爱自己能爱得狡猾一点点,笑容能变得致命一点点,我已经觉得我足够了不起。

  据说互联网最终会终结纸质媒体,美国的《读者》都申请破产保护了,《女报·时尚》最终会不会消亡?很有可能。信息爆炸让阅读变得越来越像浏览。我想做的,就是和我抱有同样热爱的团队,守住我们所坚守的,等着你们成长为作者、编辑,为下一代的你们传递我们曾经获得的力量和信仰——这是我所理解的能量守恒。

  对于一个有点激烈的人,这种等待,类似美国人凯鲁亚克所说,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