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景山河的谎言就这样算了吗?
- 来源:投资者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胜景山河,谎言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4-18 08:34
在市场行情平淡的过去四个月中,人们对胜景山河的关注度,并不亚于已挂牌交易的2000多家上市公司,人们期待监管部门对该公司涉嫌欺诈上市的调查结果,期待看到证监会维护资本市场正义的能力、决心和力度。
去年12月17日,胜景山河因被媒体质疑销售收入造假而被紧急叫停上市,随后根据监管层的要求,胜景山河的保荐和审计机构联合派出十几路调查小组,对公司销售数据进行全国范围的实地核查。
我们没有看到4个月实地核查后的具体结果,从证监会否决胜景山河的表态中,似乎胜景山河遭到媒体质疑涉嫌造假,都是被冤枉的。
据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中介结构审核报告显示,胜景山河销售收入符合会计准则规定、存货真实、不存在外购黄酒勾兑的情况,只是券商和会计师在信息披露和审计程序上存在不符合相关规定的瑕疵,所以才导致二次审核未被通过。
这样的表态很有技巧,既挑出了足以否决胜景山河上市申请的毛病,又避开了媒体对该公司财务造假的指责,同时,还为胜景山河“改正错误”留下了余地。难怪胜景山河董事长姚胜会充满激情地对媒体表示“来年我们再上发审会”。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对于证监会来说,要搞明白胜景山河财务报表的真假非常容易,只需要会同税务部门,看看胜景山河所有供应商、经销商的账本便知。如果销售收入属实,那么这些经销商过去几年的货物、资金进出和纳税证明,也能与之对应。
我们没有看到对胜景山河上百家经销商的核查结果,但即使保荐机构拿出了这个结果,其可信度也值得怀疑——让涉嫌参与造假的人核查是否造假,这值得相信吗?
不过在今年1月份,《投资者报》的两位记者也赶赴湖南,暗访了部分胜景山河的经销商,同时也对公司生产情况进行了解。我们不知道胜景山河的销售收入是否“符合会计准则”,但记者反馈回来的情况(详见B01-04),却更坚定了我们对其销售收入造假的怀疑。
尽管证监会4月6日的审核否决阻止了胜景山河上市,但给人们的感觉却是避实就虚、避重就轻,对于公司和保荐机构是否存在欺诈行为这种深遭质疑、大是大非的问题避而不谈,以一种看似正确但模棱两可的态度,封存这一悬案。
欺诈如能藏身,正义便无处立足,中国证券市场所谓公开、透明的努力也就成了空谈。我们不知道胜景山河及其保荐机构有何等能量,特别善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治智慧。可是,如果涉嫌欺诈上市可以成为小事不了了之,那么,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这样的大事,也将不了了之。
如果没有当初媒体的质疑,胜景山河现在已经把投资者的5亿资金揣在兜里,举杯相庆了。因此,我们不得不对证监会的审核能力表示怀疑,如果发行审核部门和发审委委员们,只会根据公司的上市申报文本做出判断,那么当前的新股发行机制如何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胜景山河东窗事发被叫停上市,但还有多少个“胜景山河”通过欺诈进入A股市场?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绿大地”就是一个典型。可即使是这样,也没有人对被欺诈的投资者表示歉意,当初批准绿大地上市的发审委委员们、保荐绿大地上市的各中介机构,也无人被问责。
难怪有人为证监会暂停胜景山河上市叫好。那些掌握上市公司生大权的监管大员们,即使错了也可高枕无忧,更何况在胜景山河的事上“知错能改”呢?第一次审核通过胜景山河上市的7名委员们,在舆论的压力下终于投出了否决票,真是善莫大焉、值得表彰。
而没有被认定参与欺诈的保荐机构,更可以理直气壮。看看中国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日前对媒体的表态——不认为此前平安证券在合法合规上有什么问题,更不同意外界说的“故意造假”——不控告媒体诽谤已经算宽宏大量了。
这真是一个完美的结局。证监会及时喊停彰显正义、发审委委员们知错能改果断否决、保荐机构经过调查发现合法合规没有问题、公司老总表示吸取教训明年再来。这样的完美结局,鼓励着更多的“胜景山河”拿着水分十足的招股书跃跃欲试,鼓励着更多的保荐机构为了赚取丰厚的承销费把对公众的责任抛在脑后——难道还有比欺诈上市更低风险高回报的事情吗?
唯一不完美的,是申购胜景山河的股民们白高兴一场,但中国股民那么多,谁又在乎呢?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