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市场急需一把手术刀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奶业,手术刀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4-29 10:35
当更多的人将目光从明星代表委员和美女记者的花边新闻跳出来后,“两会”原本的主题主线更加明晰起来。那些关乎公共利益的大事要事,诸如食品安全、住房保障、医改、教改等等,不仅是代表、委员尽职的话题,而且是社会关注两会的焦点。“奶粉”就是其中的一个。
“问题奶粉制造者道德败坏到极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前主席范徐丽泰3月7日说:很同情那些想尽办法去香港买奶粉的父母。
根据央视调查,七成市民不愿选购国产奶粉。香港、澳门的奶粉抢购潮证明:国人不仅不相信国产奶粉,甚至不相信内地的进口奶粉。
3月4日,蒙牛总裁杨文俊在中央广播电台《做客中央台》直播中说:2008年的三聚氰胺危机,“是个别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做了影响到全行业的事情,并不是一个很普及的事。整体制造这件事情的就是河北的,已经经过公审的那三个人”。
将责任完全推向“那三个人”,在杨文俊等人眼中,包括多个名牌企业在内的数十家企业产品曾被质检总局检出三聚氰胺的事实,仿佛浮云一般。
在访谈中,杨文俊说,中国乳品企业的奶源的质量保障不亚于国际先进企业,蒙牛与现代牧业合作,建了14个万头奶牛基地,“各方面都处于全球顶尖水平”。
据本刊记者1月份在现代牧业总部安徽马鞍山牧场所见,这个拥有近万头奶牛的牧场,饲料基本靠从东北等地“叫外卖”,“牛均”活动面积大致在几平米,控制污染的难度甚大,即便是在春天里,也不可能有广告里那让消费者神往的场面:闲适的奶牛在生态草原悠然吃草。
质疑从未断绝。饲料质量能否保证?拥挤的环境能否产出高质量的奶?防疫问题、污染问题如何解决?三聚氰胺危机之后,“超级牧场”在中国盛行,已然使奶业进入工业时代。每头奶牛都是一条生产线,但牧业时代没有出现过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见本刊2011年第10期报道)
2010年6月,新的乳品安全国家标准开始实施:每100克生乳中,蛋白质含量的最低值为2.8克,低于国际标准3.0克,也低于1986年旧国标的2.95克;每毫升牛奶中的菌群总数,则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
反映奶牛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体细胞,也未出现在新国标中。
主持新国标制定的专家起草组组长、国家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王竹天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一旦增设体细胞标题,整个行业将要增加巨额设备添置和检测成本,“步子不能走得太前”,急于比照欧盟或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乳业要垮。”
到底是国民健康重要,还是企业增加病牛监测设备重要?
一些国人对国产奶粉丧失信心,一定程度上是乳业系统失信造成的。底线失守、社会参与度差,在这两年,我们还看到蒙牛伊利黑公关、圣元奶粉疑致婴儿性早熟、催乳针剂风波、问题奶粉疑重新包装上市等系列事件。
要从根本上解决奶粉危机,必须从制度上重建信用体系。当然,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也绝不能因此有任何懈怠。当前,市场的充分竞争,外国奶粉的流行,恰可以对国产品牌起到惕励作用,如同一把手术刀,通过市场选择,剔除国产品牌的毒瘤沉疴,让那些没有“道德血液”的企业或惊醒前行,或淘汰消失。
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暂时没有听说酝酿调整奶粉等商品的进口环节税的消息,他本人不大主张对国民有大量需求的产品多征关税。“内地消费者赴港澳买奶粉,只是市场经济下的市场行为,只要保证供应,其实也不能说是一件坏事。”
据国家质检总局规定,至3月底,未能重新获得生产许可的乳制品企业将被要求停止生产。
宁愿相信:这是中国乳业的新起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