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幸福”的幸福

  2006年底,当本刊抽取7000个样本,首次对全国31个城市进行居民幸福感调查时,“幸福感”还是个新鲜词汇,以之衡量城市发展品质更是首创。当年,中国的GDP总量在全球排名第四。

  到2010年底,本刊推出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已连续五年,并展开地级市和县级市两个序列,而“幸福”也继“和谐”之后成为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家级词汇。

  一般而言,对于幸福感的度量,一者基于综合指数,由经济、人文、环境、交通等客观数据加权平均;二者是直接问受访者的主观感受,是满意还是不满意。本刊选择了后者。

  五年来,由居民为城市打分,构成幸福感的整体评价。人情味、赚钱机会、生活便利程度、自然环境、文明程度、娱乐氛围、交通状况、政府执政力、治安、发展预期、房价、物价、医疗质量、教育质量、生活节奏等等,越来越多的内容,列入居民幸福感的打分表。

  五年的幸福度量,我们有这样的感受:

  其一,幸福内涵丰富,超越了经济增长。

  幸福学研究显示,当一个国家中的大部分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发展经济无疑会提高人的生存率和幸福感;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经济与幸福的关联度就会减弱。

  连续几年的城市幸福感调查显示,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并不能完全代表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程度,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主观幸福感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很多与经济无直接关系的因素,例如情感状况、社交关系、生活环境等。

  人情味、赚钱机会、生活便利程度、建筑美观程度、自然环境等不直接被诸如GDP等经济指标所囊括的“软性”因素,于市民对城市的幸福感均有重要影响。比如人情幸福感每增加1个单位,城市总体幸福感就会增加0.3个单位;而赚钱机会、生活便利、建筑美观、娱乐、城市发展等因素,每增加一个单位,对城市总体幸福感的贡献是0.15。

  其二,幸福来自愿景。

  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对未来的期待,也就是温家宝总理说的“信心”。在本刊以往的调查中,“发展预期”是提升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而在2009年将县级市也列入幸福感调查序列之后,一个意外的发现是,“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在发达地区的小城市找到了更实在的发展期待。

  幸福,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当“幸福”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当这个温暖而丰富的词汇被写进政府规划,基于五年来的调查,本刊更希望从执政者到公众,能够理性冷静地面对,不执着于统计数据,不止步于民生工程,也不苛求“幸福指数”直线飙升。

  幸福之途没有终点,只有眺望的目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