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爷爷:我爷爷性子犟,想办的事情一定要办成。
我小时候,一天,想吃猪头肉。爷爷说,咱们赶集,吃猪头肉去。于是大手牵小手,步行去离家五里的县城。到了肉摊,一摸口袋,钱丢了。爷爷说,走,咱回去再取钱。
折回村,爷爷没回家,直接到一老哥们儿家借钱。让我回家等,他再去县城买猪头肉。没想到,到县城又被人掏了包。他犯了犟劲儿,就在集上转,终于碰到一个熟人,借了钱,买回了猪头肉。
二、窦老爷子:乡人窦氏,有蛮力,三五人不能近身。
尝于村头遇惊马拖车奔驰,众皆躲闪,不知所措。窦氏挺身出,以手拽车身,马不能行半步,众口称赞。窦氏叹曰:可惜这双鞋。众视其鞋,鞋帮与鞋底分离矣。
时年,窦氏五十开外。
三、老妪:村里一老妇,我十岁时她已年逾七十。
老妇衣衫不整,面容不洁,常捧一书,席地坐于门口诵读。
书乃《三国》,虽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流皆可消遣,然捧于一老年村妇之手,亦为稀奇。
或曰,老妇生于大户人家,家道败落,下嫁村人。
四、曾祖:曾祖是个地地道道的庄稼人,田里活计样样拿得起,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
进了腊月,求春联的络绎不绝。裁好红纸不平放桌上,只让人提着,眨眼写完。那年,城里工作的大伯拿走他一幅字。省书协主席和大伯住隔壁,串门时见到了这幅字,连说写得好。问起书者,大伯说是他爷爷所写,只是个拾粪的庄稼老汉。书协主席连说难得难得,又叹可惜可惜。
(林亮摘自《扬子晚报》)
*探花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