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店:投资者你伤不起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海南三亚,免税店,投资者,消费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6-22 13:44
门槛高、限制多、进货难,对很多想要投资免税店的企业来说,免税店依然只是个美好的未来。
三亚免税店开业一周卖货5.28万件,销售势头强劲,引来多方关注。
免税店是指经海关总署批准,由经营单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或其授权部门批准的地点设立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销售场所和存放免税品的监管仓库,向规定的对象销售、供应免税品的企业。
目前,我国境内的免税店主要有口岸免税店、运输工具免税店、市内免税店、外交人员免税店、供船免税店及我出国人员外汇免税店。今年4月底,海南成为中国第一个离岛免税试点。
海南三亚免税店的开业,最吸引眼球的是庞大的客流量和仿佛被压抑很久爆发出的10分钟就可以将某件商品抢购一空的购买力。免税店营业时间内,消费者排成的超长购买队伍和为了抢货,消费者先把物品占为己有,然后再慢慢删选的行为,都成为三亚免税店开业以后被人们乐道的话题。
市场:看到希望
三亚免税店爆发出的购买需求,真实地折射出中国民众的消费倾向和消费能力:对进口奢侈品青睐和经济富足。三亚的热销场面实际上只是免税店的个例,没有享受到离岛免税政策优惠的免税店,依然是不咸不淡地经营着。
其实,中国的免税店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历过自己的辉煌,后来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主营电器的免税店开始“美人迟暮”。如今,因为政策的滞后,免税店的经营面临很多瓶颈。
记者在走访免税店的过程中,负责人见到记者基本上都是大吐苦水,称生意不好。不过,离岛免税政策的推出,让他们觉得,免税店的现状可能会因此而大有改观。
中国海南,是继日本冲绳岛、韩国济州岛和马祖、金门之后,第四个实施离岛免税政策的区域。在已有的先例中,实施时间较长、运行较为成熟的主要是日本冲绳和韩国济州。
三亚免税店是很早就开设的免税店,此次只是附加了离岛免税政策,结果就出现了完全不同的局面,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对国外品牌的青睐程度。不过,专家称,目前离岛免税还是试点,未来究竟如何发展,现在还无法给出明确的答复。
尽管如此,很多政府和企业已经蠢蠢欲动,上海浦东和浙江舟山都在积极申请试点。
实际上,离岛免税政策只是免税市场的一个好消息。对免税店来说,消费能力和客流量才是真正考验项目的关键。
贝恩咨询公司公布的《中国2010年奢侈品市场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消费者在境外消费奢侈品872亿元。201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0年奢侈品的海外代购金额达到了120亿元。
这些数据都在验证一个事实,中国出入境人数的增长和消费需求的旺盛。中国公安部的资料显示,2010年,全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共检查出入境人员3.82亿人次,同比增长9.8%。其中,内地居民出入境人数共计1.41亿人次,同比增长20.5%。
这些人都是免税店的潜在客户,曾有人算过一笔账,如果这些人平均每人在免税店消费1000元,那么,中国免税店一年的销售额就可以达到3820亿元人民币,和现在不到5亿元的收入形成鲜明对比。
国际上,免税市场做得好的美、英、法等免税店,每年的销售额都在上百亿美元。
中国市场看起来各项条件都已经具备,但是,我们发现,这些出入境人员仿佛更喜欢在国外消费,对可以在价格上优惠10%~35%的中国免税店态度冷漠。
投资:困难重重
其实,并不是这些人不喜欢在免税店消费,而是在政策的限制下,中国免税店的优势没有凸显出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下文简称A)告诉记者:首先,免税店的申请很难,要报国务院审批,能通过审批的基本上都是国企。免税公司想要开连锁店,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审批很严格。
而且对免税店店面的选址,政策也有着要求,像北京王府井这样客流大的购物区,市内免税店是没法进入的。细数中国的免税店,多数开在机场,市内免税店多开在并不起眼的区域,例如北京免税店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那里的客流量和王府井这样的商业街是没法比较的。
并且这些免税店的面积都不大,1000平米左右,三亚免税店是最大的,6000多平米,规模不大主要是源于资金问题,政策面没有太多限制。
这些软件上的限制还不是免税店最头痛的问题。A对记者说,货源不足才是整个免税店市场面临的共同难题。
确实如此,在北京南苑机场免税店,记者只看到一个不足5平米的柜台,里面摆着数得清楚的几件化妆品和一些国产的高档烟。在杭州萧山机场免税店,里面的商品也是种类贫乏,主要以化妆品、包、服装等为主。
记者截住在萧山机场免税店里转悠的丁女士,问其对中国免税店的看法,她给出的答案是,她会选择去香港、国外这些地方购物,因为那些地方购物种类多样,价格上可能更优惠,在国内免税店购物一般都是着急要带礼品。
免税店货品种类少,A颇有微词。他认为造成这个弊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免税店政策没有跟上时代节奏,还沿用着上世纪90年代的政策。最明显的就是免税品范围的限制,在北京超过1000元的剃须刀和手表都不能在免税店免税销售。免税店可经营的商品种类实在有限。
就是三亚免税店,可经营的商品范围也仅有首饰、工艺品、手表、香水、化妆品、笔、眼镜(含太阳镜)、丝巾、领带、毛织品、棉织品、服装服饰、鞋帽、皮带、箱包、小皮件、糖果、体育用品共18种。
而且,经济大环境影响,A说,很多国际品牌在和免税店谈判的过程中都处于高位,因为这些品牌在自己国家或者是在中国市场,产品的销售是没有问题的,尤其是受到中国消费者的追捧,例如古奇、香奈儿、雅诗兰黛、LV等品牌。
因此作为供应商的他们,断货或者不予供货都是经常的。这就导致免税店很被动,在定价上还要看供应商的脸色。过低的标价供应商会不满,怕影响他们缴税商品在中国的定价。过高的标价,就会影响免税店的销售。
而免税店的进货渠道,基本上只能是和上游厂商接触,直接进货,保证货品的真实性和最低成本。于是,货品单一、谈判辛苦是中国免税店的老总都头痛的问题。
对此,A认为,国家如果能在政策上,不仅是税收,在其他方面,诸如供应类别、购买限制上对免税店多一点优惠,那么,免税店的发展会完全不同。
与其让消费去到国外,不如想办法将这种消费拉回国内,充分发挥免税店的优势。A说,免税店发展好的结果是,不仅可以抑制国外品牌在中国的价格炒作,还可以鼓励民族企业的发展。
采写|《小康·财智》记者 胡柯
……
三亚免税店开业一周卖货5.28万件,销售势头强劲,引来多方关注。
免税店是指经海关总署批准,由经营单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或其授权部门批准的地点设立符合海关监管要求的销售场所和存放免税品的监管仓库,向规定的对象销售、供应免税品的企业。
目前,我国境内的免税店主要有口岸免税店、运输工具免税店、市内免税店、外交人员免税店、供船免税店及我出国人员外汇免税店。今年4月底,海南成为中国第一个离岛免税试点。
海南三亚免税店的开业,最吸引眼球的是庞大的客流量和仿佛被压抑很久爆发出的10分钟就可以将某件商品抢购一空的购买力。免税店营业时间内,消费者排成的超长购买队伍和为了抢货,消费者先把物品占为己有,然后再慢慢删选的行为,都成为三亚免税店开业以后被人们乐道的话题。
市场:看到希望
三亚免税店爆发出的购买需求,真实地折射出中国民众的消费倾向和消费能力:对进口奢侈品青睐和经济富足。三亚的热销场面实际上只是免税店的个例,没有享受到离岛免税政策优惠的免税店,依然是不咸不淡地经营着。
其实,中国的免税店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历过自己的辉煌,后来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主营电器的免税店开始“美人迟暮”。如今,因为政策的滞后,免税店的经营面临很多瓶颈。
记者在走访免税店的过程中,负责人见到记者基本上都是大吐苦水,称生意不好。不过,离岛免税政策的推出,让他们觉得,免税店的现状可能会因此而大有改观。
中国海南,是继日本冲绳岛、韩国济州岛和马祖、金门之后,第四个实施离岛免税政策的区域。在已有的先例中,实施时间较长、运行较为成熟的主要是日本冲绳和韩国济州。
三亚免税店是很早就开设的免税店,此次只是附加了离岛免税政策,结果就出现了完全不同的局面,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对国外品牌的青睐程度。不过,专家称,目前离岛免税还是试点,未来究竟如何发展,现在还无法给出明确的答复。
尽管如此,很多政府和企业已经蠢蠢欲动,上海浦东和浙江舟山都在积极申请试点。
实际上,离岛免税政策只是免税市场的一个好消息。对免税店来说,消费能力和客流量才是真正考验项目的关键。
贝恩咨询公司公布的《中国2010年奢侈品市场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消费者在境外消费奢侈品872亿元。2010年度中国电子商务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0年奢侈品的海外代购金额达到了120亿元。
这些数据都在验证一个事实,中国出入境人数的增长和消费需求的旺盛。中国公安部的资料显示,2010年,全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共检查出入境人员3.82亿人次,同比增长9.8%。其中,内地居民出入境人数共计1.41亿人次,同比增长20.5%。
这些人都是免税店的潜在客户,曾有人算过一笔账,如果这些人平均每人在免税店消费1000元,那么,中国免税店一年的销售额就可以达到3820亿元人民币,和现在不到5亿元的收入形成鲜明对比。
国际上,免税市场做得好的美、英、法等免税店,每年的销售额都在上百亿美元。
中国市场看起来各项条件都已经具备,但是,我们发现,这些出入境人员仿佛更喜欢在国外消费,对可以在价格上优惠10%~35%的中国免税店态度冷漠。
投资:困难重重
其实,并不是这些人不喜欢在免税店消费,而是在政策的限制下,中国免税店的优势没有凸显出来。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下文简称A)告诉记者:首先,免税店的申请很难,要报国务院审批,能通过审批的基本上都是国企。免税公司想要开连锁店,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审批很严格。
而且对免税店店面的选址,政策也有着要求,像北京王府井这样客流大的购物区,市内免税店是没法进入的。细数中国的免税店,多数开在机场,市内免税店多开在并不起眼的区域,例如北京免税店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4号。那里的客流量和王府井这样的商业街是没法比较的。
并且这些免税店的面积都不大,1000平米左右,三亚免税店是最大的,6000多平米,规模不大主要是源于资金问题,政策面没有太多限制。
这些软件上的限制还不是免税店最头痛的问题。A对记者说,货源不足才是整个免税店市场面临的共同难题。
确实如此,在北京南苑机场免税店,记者只看到一个不足5平米的柜台,里面摆着数得清楚的几件化妆品和一些国产的高档烟。在杭州萧山机场免税店,里面的商品也是种类贫乏,主要以化妆品、包、服装等为主。
记者截住在萧山机场免税店里转悠的丁女士,问其对中国免税店的看法,她给出的答案是,她会选择去香港、国外这些地方购物,因为那些地方购物种类多样,价格上可能更优惠,在国内免税店购物一般都是着急要带礼品。
免税店货品种类少,A颇有微词。他认为造成这个弊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免税店政策没有跟上时代节奏,还沿用着上世纪90年代的政策。最明显的就是免税品范围的限制,在北京超过1000元的剃须刀和手表都不能在免税店免税销售。免税店可经营的商品种类实在有限。
就是三亚免税店,可经营的商品范围也仅有首饰、工艺品、手表、香水、化妆品、笔、眼镜(含太阳镜)、丝巾、领带、毛织品、棉织品、服装服饰、鞋帽、皮带、箱包、小皮件、糖果、体育用品共18种。
而且,经济大环境影响,A说,很多国际品牌在和免税店谈判的过程中都处于高位,因为这些品牌在自己国家或者是在中国市场,产品的销售是没有问题的,尤其是受到中国消费者的追捧,例如古奇、香奈儿、雅诗兰黛、LV等品牌。
因此作为供应商的他们,断货或者不予供货都是经常的。这就导致免税店很被动,在定价上还要看供应商的脸色。过低的标价供应商会不满,怕影响他们缴税商品在中国的定价。过高的标价,就会影响免税店的销售。
而免税店的进货渠道,基本上只能是和上游厂商接触,直接进货,保证货品的真实性和最低成本。于是,货品单一、谈判辛苦是中国免税店的老总都头痛的问题。
对此,A认为,国家如果能在政策上,不仅是税收,在其他方面,诸如供应类别、购买限制上对免税店多一点优惠,那么,免税店的发展会完全不同。
与其让消费去到国外,不如想办法将这种消费拉回国内,充分发挥免税店的优势。A说,免税店发展好的结果是,不仅可以抑制国外品牌在中国的价格炒作,还可以鼓励民族企业的发展。
采写|《小康·财智》记者 胡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