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守道:书法成功贵在坚持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朱守道,书法,成功,坚持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6-22 14:16
“守道心自乐,下帷名亦彰”,浓墨深处被隐去的是朱守道恬淡的人生智慧和超脱的艺术境界。
如果你到过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浙江普陀山、济公活佛故里“永宁村”等古迹名山游览,就会看见大门前的牌匾神韵相似,洒脱的走笔内涵十足。这些题匾出自著名书法家朱守道之手。不仅如此,朱守道书法作品还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邓小平故居、中国美术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国家奥运体育场(鸟巢)等收藏。
有人说他的字“笔简意足,厚重雄强”;有人说他的字“端庄凝重,千钧难撼” ;有人说他的用笔圆融劲健,似行云流水一泻千里;有人说他的行草书以小见大,以简驭繁,通篇文雅脱俗。
字如其人。那些浓墨深处被隐去的,是朱守道恬淡的人生智慧和超脱的艺术境界。
从业余爱好到专业坚持
初见朱守道,对他温文尔雅的风度印象深刻。他说话的速度比较慢,斟酌再三吐露出的字句像他的书法创作一样走笔柔缓又浑厚有力,谈笑间颇有闲看窗外云卷云舒之境。
朱守道的中学时代正是文革初期,学校组织“学工、学农、学军”,经常要写标语、出板报,朱守道有书法基础,就被选到宣传组里抄抄写写。当时家庭困难,买不起纸墨,他就买了块铺地大砖,以砖代纸,以水代墨,用毛笔蘸水在砖面上练字。铺地砖吸水性太强,写上去的字很快就不见踪影,怎么办呢?想办法在砖面上抹上一层油,延长一点时间,可以看清字的间架结构。天天书写,久而久之,腕力大增,他的书法被社会认知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无论是大学学习期间还是毕业工作之后,朱守道一有时间就会读帖临习。四年的大学生涯使他系统地了解了中国国学,此后他更多地接触北魏的龙门造像等碑刻,探研王羲之、米芾以及明清文人书法。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艺术氛围浓厚,为朱守道书法艺术的充实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他有更多机会阅览历代碑帖、与书家进行交流切磋,千锤百炼,厚积薄发,寻找着自己的艺术语言。
这些年来朱守道参加了国家级的重要展览,在全国书法竞赛中频频获奖,应邀到北京电视台、中国电视台讲授书法艺术。他的著作《中国书法史话》问世后,《朱守道书法作品集》、《朱守道书法艺术》等相继出版,并在北京荣宝斋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览。
面对这些成就,朱守道心里却有着另一番说不出的滋味。30年前的1981年,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大赛在北京举行。那会儿,多少大学生夜半秉烛临池创作,向公众展示新一届大学生的翰墨情怀。近万人参加了这场比赛,最终一百多人榜上有名,朱守道获得了大赛的银奖。30多年过去了,当年获奖的一百多人中,还继续坚持从事书法创作和研究的为数不多,这些人在全国都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当年多数获奖者,有的商海经营,分身乏术,与艺术缘分渐渐消失;有的出国定居,在异国他乡寻求发展,已没有先前的情怀。朱守道感慨地说,既然选择了这门艺术,就应当不弃不离,把它当作一项事业来发展。一旦放弃,就很难再找回来。
与海外侨胞的翰墨缘
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素来为海外侨胞所珍爱。朱守道多次利用出访国外之机,与海外侨胞切磋书艺,其独具一格的书法深受好评。他曾在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美国、阿根廷、墨西哥等地与华侨华人聚会之际,当场蘸墨挥毫,让大家在暖暖的亲情之余,感受中华国粹的博大精深。朱守道对笔者说,有一次在日本横滨唐人街拜会侨团侨社,热情的侨领们簇拥着,红木案子上铺着洁白如玉的宣纸,他应邀题字,在一片叫好声中,自己内心也得到极大的满足。“我觉得自己并不仅仅是代表个人,而是整个代表团,或者说是代表祖国来看望海外侨胞。同是中华儿女,大家的心贴得更紧了。”
英国伦敦唐人街举办大型书画艺术品义卖会,朱守道无偿捐赠两件书法精品,后在伦敦拍买会上被高价竞买,所拍款项全部用于发展当地的华文教育。朱守道高兴地说,把钱花在侨胞子弟身上,让他们更好地学习中华文化,很值!
这些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出国代表团时常带着朱守道的书法作品走出国门,赠送外国首脑和国际友人。在世界60多个国家的唐人街、华侨社团会馆和华文学校,常能见到朱守道的书法作品。朱守道说,希望通过书法艺术这一载体,让更多的海外侨胞加深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和研究,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和喜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艺术与奉献
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朱守道将书法创作看成自己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一种形式,用书法艺术去参与并促成社会公益事业,以此实现书法艺术的社会价值。二十年前,一位残疾人为养家糊口开办一家书店,朱守道没有二话,立即为书店题写匾额。社会上有贫困大学生上不起学,有失学女童告别课堂,有病患者病榻上托人来函请求支持,朱守道濡墨挥毫,创作一件件书法作品寄去相助,尽其绵薄之力。汶川地震的那些天,由民政部门、中华慈善总会等机构举办书画义卖专场,朱守道埋头创作,不计报酬,有时几万一件,或是十几万一件,拍卖所得款项全部由慈善机构捐往灾区,为受灾群众解难分忧,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也体现主人翁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传播文化,美化生活,扶贫济困,通过自己的书法艺术创作,为建设小康社会多做一点贡献,我从不推辞。” 他的内心世界正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竹山堂联句》中所写:“守道心自乐,下帷名亦彰”。执著勤奋是成功之道,尊古厚今是传承之道,奉献社会是修身之道。朱守道正是这样播种、耕耘,在书法艺术的精神家园中留下了一页清雅恬淡、韵味深长的篇章。
Introduction
朱守道
祖籍福建泉州,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国家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现任全国人大正司级干部,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六届理事,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韩书法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理事,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副院长、《名人名家书画报》总编辑等。
在全国书法竞赛中获金、银等多项奖。参加首届国际青年书法展,全国第五、六、七届书法展,全国第三、五、六、七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大展,2000年联合国世界和平艺术展。2003年在北京荣宝斋举办个人书法展览。
被评为全国首批“德艺双馨”书法家。 2007、2009、2010年荣获中国书协“中国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称号。
2008年9月,其书法作品搭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经历太空飞行后返回,作品为国家收藏。
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英才》、人民网、新浪网等主流媒体和专业报刊介绍其书法艺术。
采写|《小康·财智》记者 彭照
……
如果你到过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浙江普陀山、济公活佛故里“永宁村”等古迹名山游览,就会看见大门前的牌匾神韵相似,洒脱的走笔内涵十足。这些题匾出自著名书法家朱守道之手。不仅如此,朱守道书法作品还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中南海、邓小平故居、中国美术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国家奥运体育场(鸟巢)等收藏。
有人说他的字“笔简意足,厚重雄强”;有人说他的字“端庄凝重,千钧难撼” ;有人说他的用笔圆融劲健,似行云流水一泻千里;有人说他的行草书以小见大,以简驭繁,通篇文雅脱俗。
字如其人。那些浓墨深处被隐去的,是朱守道恬淡的人生智慧和超脱的艺术境界。
从业余爱好到专业坚持
初见朱守道,对他温文尔雅的风度印象深刻。他说话的速度比较慢,斟酌再三吐露出的字句像他的书法创作一样走笔柔缓又浑厚有力,谈笑间颇有闲看窗外云卷云舒之境。
朱守道的中学时代正是文革初期,学校组织“学工、学农、学军”,经常要写标语、出板报,朱守道有书法基础,就被选到宣传组里抄抄写写。当时家庭困难,买不起纸墨,他就买了块铺地大砖,以砖代纸,以水代墨,用毛笔蘸水在砖面上练字。铺地砖吸水性太强,写上去的字很快就不见踪影,怎么办呢?想办法在砖面上抹上一层油,延长一点时间,可以看清字的间架结构。天天书写,久而久之,腕力大增,他的书法被社会认知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无论是大学学习期间还是毕业工作之后,朱守道一有时间就会读帖临习。四年的大学生涯使他系统地了解了中国国学,此后他更多地接触北魏的龙门造像等碑刻,探研王羲之、米芾以及明清文人书法。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艺术氛围浓厚,为朱守道书法艺术的充实提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他有更多机会阅览历代碑帖、与书家进行交流切磋,千锤百炼,厚积薄发,寻找着自己的艺术语言。
这些年来朱守道参加了国家级的重要展览,在全国书法竞赛中频频获奖,应邀到北京电视台、中国电视台讲授书法艺术。他的著作《中国书法史话》问世后,《朱守道书法作品集》、《朱守道书法艺术》等相继出版,并在北京荣宝斋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览。
面对这些成就,朱守道心里却有着另一番说不出的滋味。30年前的1981年,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大赛在北京举行。那会儿,多少大学生夜半秉烛临池创作,向公众展示新一届大学生的翰墨情怀。近万人参加了这场比赛,最终一百多人榜上有名,朱守道获得了大赛的银奖。30多年过去了,当年获奖的一百多人中,还继续坚持从事书法创作和研究的为数不多,这些人在全国都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当年多数获奖者,有的商海经营,分身乏术,与艺术缘分渐渐消失;有的出国定居,在异国他乡寻求发展,已没有先前的情怀。朱守道感慨地说,既然选择了这门艺术,就应当不弃不离,把它当作一项事业来发展。一旦放弃,就很难再找回来。
与海外侨胞的翰墨缘
书法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素来为海外侨胞所珍爱。朱守道多次利用出访国外之机,与海外侨胞切磋书艺,其独具一格的书法深受好评。他曾在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美国、阿根廷、墨西哥等地与华侨华人聚会之际,当场蘸墨挥毫,让大家在暖暖的亲情之余,感受中华国粹的博大精深。朱守道对笔者说,有一次在日本横滨唐人街拜会侨团侨社,热情的侨领们簇拥着,红木案子上铺着洁白如玉的宣纸,他应邀题字,在一片叫好声中,自己内心也得到极大的满足。“我觉得自己并不仅仅是代表个人,而是整个代表团,或者说是代表祖国来看望海外侨胞。同是中华儿女,大家的心贴得更紧了。”
英国伦敦唐人街举办大型书画艺术品义卖会,朱守道无偿捐赠两件书法精品,后在伦敦拍买会上被高价竞买,所拍款项全部用于发展当地的华文教育。朱守道高兴地说,把钱花在侨胞子弟身上,让他们更好地学习中华文化,很值!
这些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出国代表团时常带着朱守道的书法作品走出国门,赠送外国首脑和国际友人。在世界60多个国家的唐人街、华侨社团会馆和华文学校,常能见到朱守道的书法作品。朱守道说,希望通过书法艺术这一载体,让更多的海外侨胞加深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和研究,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和喜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艺术与奉献
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朱守道将书法创作看成自己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一种形式,用书法艺术去参与并促成社会公益事业,以此实现书法艺术的社会价值。二十年前,一位残疾人为养家糊口开办一家书店,朱守道没有二话,立即为书店题写匾额。社会上有贫困大学生上不起学,有失学女童告别课堂,有病患者病榻上托人来函请求支持,朱守道濡墨挥毫,创作一件件书法作品寄去相助,尽其绵薄之力。汶川地震的那些天,由民政部门、中华慈善总会等机构举办书画义卖专场,朱守道埋头创作,不计报酬,有时几万一件,或是十几万一件,拍卖所得款项全部由慈善机构捐往灾区,为受灾群众解难分忧,以实际行动表达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也体现主人翁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传播文化,美化生活,扶贫济困,通过自己的书法艺术创作,为建设小康社会多做一点贡献,我从不推辞。” 他的内心世界正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竹山堂联句》中所写:“守道心自乐,下帷名亦彰”。执著勤奋是成功之道,尊古厚今是传承之道,奉献社会是修身之道。朱守道正是这样播种、耕耘,在书法艺术的精神家园中留下了一页清雅恬淡、韵味深长的篇章。
Introduction
朱守道
祖籍福建泉州,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国家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现任全国人大正司级干部,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五、六届理事,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韩书法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大众文学学会理事,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副院长、《名人名家书画报》总编辑等。
在全国书法竞赛中获金、银等多项奖。参加首届国际青年书法展,全国第五、六、七届书法展,全国第三、五、六、七届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大展,2000年联合国世界和平艺术展。2003年在北京荣宝斋举办个人书法展览。
被评为全国首批“德艺双馨”书法家。 2007、2009、2010年荣获中国书协“中国书法进万家先进个人”称号。
2008年9月,其书法作品搭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经历太空飞行后返回,作品为国家收藏。
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华英才》、人民网、新浪网等主流媒体和专业报刊介绍其书法艺术。
采写|《小康·财智》记者 彭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