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一轮下行结构中
-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A股市场,资金流入,金融资本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8-23 13:09
事实上自8月16日早盘,市场出现第一级下行推动,周四晚间欧美股市场的大跌,强化了A股市场下跌的这一趋势。其实,并非外盘影响内盘,而是内盘本身已领先于外盘进入了新一轮下行结构。
自4月份以后,我们就反复强调今年的行情很复杂,其内在原因是市场的资金供给不足而筹码供给有余。此外,宏观实体的不景气,也令社会资金未流入实业,而大量流入提供高于证券市场回报的银行理财产品与民间借贷链。大量的社会资金流入不产生经营性利润的金融市场,最终会导致大量的“庞式骗局”因缺少后续资金流入,而形成多米诺骨牌的倒塌效应。
目前的社会资金面窘迫现象,已经扩散到各个行业,央行的货币政策并没有出现如主流卖方机构所预期的放松。我们注意到,7月的M1只有11.6%,低于6月的12.7%,这让主流机构的预期落空。货币供应量的减少,以及目前央行严控资金进出国境的动作,说明高层期待在略做减少货币供应量的环境下继续执行稳定物价的工作。
从另一层面,我们此前推测今年的社会资金流动性缺失最为严重的时点应该在10月,原因在于地方债到期时点与地产资金面紧缺时点交叠在一起。这方面的情况我们从近期地产界大佬任志强的言论,以及地方政府拟抛售国资委控制的国有股等信息中得到证实。因此,我们可以作一个简单的判断,未来仍然有相当长的时间,市场需要消化这些不利因素,而这些不利因素所涉及的资金总量远比市场的资金供应量要大得多。
对比一下Wind资讯统计数据,今年以来股票基金80只产品募集资金922亿元;偏股类型阳光私募485只募集150亿元;券商理财产品发行75只,募集资金405亿元。也就是说,这三类产品共计能给市场带来不到1500亿元的“活水”。上述数据跟2007年时抢售基金的景象大相径庭。
简而言之,就是市场没钱,这与上海、江浙地区看大牛市者的感受绝然不同,因为他们的身边充斥着寻找投资机会的金融资本,而且数量仍然很大。这可谓是旱涝不均,但站在全国的市场看,的确是没有那么多钱可以托起高达20多万亿的证券市场。
很多分析者是主流学院派的,他们通常以传统的经济学原理以及数据分析经济状况,这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我们更应该考虑资本博弈层面的问题,如果忽略了资本博弈关系,对市场的分析难免会陷于形而上学的尴尬境地。
实际上前一轮牛市,金融资本是得益于社会实物资产的暴增,赚的是制度改革的钱。如果确认之前的发展方式是不可持续的,那么未来产业结构转型就是必然的,由此推理实物资产暴增的那一页终将翻过去,未来的社会财富增长方式,必然不会是简单的资金堆砌,它必定通过新兴的战略产业发展所实现。而现在社会处于这种转型时代交接期,大量的社会资本看不清未来到底哪些行业能够胜出。因此,大量的从实业资本中转型成金融资本的资金无处可去,又不甘被通胀所吞噬,必然要向高息的民间借贷市场流动。
恰好此时我们的A股市场也面临着新旧观念与新老势力的交替之中,所以,弃旧迎新没有完成之前是不太可能出现牛市。它必须经历一次阵痛,令市场平衡重构,否则就不会出现新生。而市场代表过去发展方式的权重蓝筹股目前仍然占有极大的市值,如果不令其中的资金溢出,新兴战略行业的成长股就不可能有好的发展。这方面我们参照当年市场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型期,四川长虹的走势便可知未来过气的老蓝筹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形。
过去的十年,人们在市场中赚的是时代的钱,权力资本得益于时代提供的“寻租”机遇。而未来的十年,市场一定不会像前十年一样。市场总在变,而分析者乃至操作者如果思维不跟着变,那就会很难适应市场。未来是什么样的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的社会变革一定是因新技术的推动,我相信创新才是未来的出路。如果循着这个思路,我们猜想一下未来的十年,人们的财富暴增一定是因为创新的活力,或者许多新兴的行业我们从未听说过,或者崭新的盈利模式我们从未见过。重工业出现转型之后,必定会有更强大的新型产业取代旧的支柱产业。因此,以这样的逻辑推理,我个人以为未来能够成为伟大的企业,一定是一些创新型的轻资产公司。
这样的推理本身没有逻辑问题,但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去发现这样的企业,并耐心地等它成长。崭新的盈利模式一定是不为公众所知的,它甚至在发展的初期无法通过财务数据进行判断。正因如此,我们尝试着通过从社会组织结构,去发现企业组织模式上的先进性。通过对过往代表时代特征的好企业的研究,我们发现拥有积极进取的星型组织结构者,其发展速度将远好于树状结构的公有经济体。但是,我们同样也发现这样的企业在它萌芽期往往是不稳定且需要耐心哺育的。为此,我们断言,未来的十年人们通过市场赚的钱,一定是赚时间的钱,而方向一定是在新兴产业的成长股中。
我们推论,此次的大调整即是为未来的成长股腾出发展空间。当市场的流通市值因全流通而急剧膨胀之后,市场已经不可能出现齐涨共跌的状态。所以,对于公众参照物的上证指数的波动状态研究,将会被对成长股波动状态的研究所取代。
正因为市场未来可能出现质的变化,我们推论未来的市场将不再适合于用陈旧观念看待市场的普通投资人。也就是说,即使未来你能捕捉到上证指数的转折节点,也可能只能赚到市场平均利润,而不可能赚到代表社会发展洪流的高成长超额利润。
由于选择成长股的难度以及专业性,未来的市场将是敏锐的专业投资人才可能发现这样的机会。但非常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我仍然看不到主流机构的分析者中有这样思维的人,表明目前即使是机构本身目前也仍然没有朝这样的思维转变,除了已经转投私募阵营的原华夏基金经理孙建冬。
从2003到2007年,市场尽管几经波动终出大牛市,但注意一下这个过程中,诸如苏宁、福耀、格力、三一、海油、盐钾、张裕等大牛股,受指数的影响很小。因为,它们代表着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中国城镇化从12%到47%的发展趋势成就了这批细分行业的牛股。未来仍然不会脱离这样的格局,一定也会是社会发展进程推动着新型成长股不断攀升。
对于指数的波动,大指数短期进入一个新的下行结构已经是确认的。但我认为8月16日高点下行至周五的低点,已经完成本级第Ⅰ段下行推动。其后会出现同级Ⅱ段回拉,从情理上讲,多头会在此处再次对做空盘进行稍有力度反击,但是,它仍然不是二次探底的结束,这个下行推动结构应该是个延伸结构,仍然会有一定的持续性。
但是,后面市场的复杂性在于创业板指数与大指数波动不同步。此前在6月末市场出现上行时,我曾经指出要关注创业板指数的低点上行推动。从目前创业板指数的波动状态看,即使我们认定它中是个中等级别的三波段5-3-5上行段,显然这样的预判情况下,它也没有完成结构。所以,综合上述指数的差异,我个人认为,市场未来仍然会出现很纠结的状态,即是看大指数似跌不跌,小指数涵盖的部分品种出现奇怪的上涨。如果你真是严格根据大指数波动操作的人,看到这种现象一定不敢做。
我还是想说,别太在意上证指数的波动,尽管我们知道它未来还会继续寻底。持有成长股,耐心等待时间玫瑰绽放。
莫大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