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问题反映出的治理思想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税收,物价,福布斯
  • 发布时间:2011-09-26 08:54
  最近,一场围绕“税收痛苦指数”的争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这场辩论的缘由,却是2009年美国《福布斯》杂志亚太版发布的“税负痛苦与改革指数”排行榜。该榜单中,中国综合名义税率之和,在榜单所列的50个国家或地区中名列第二,仅次于最高的法国。

  这份两年前的榜单,被“好事者”认为是中国税负之痛的又一力证。但很快,不断有专家对榜单进行批评,认为其片面地将“税收”等于“痛苦”、未考虑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的区别。并且,榜单将适用于少数人群的高边际税率作为依据、将税率简单相加等做法,得出了错误的各国税负比较结果,夸大了中国的税收负担。

  为什么这场口水官司会在事发两年之后出现?这与近来社会对税收问题的诟病不无关系。近两个月来,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的税收,总在挑动人们的神经,比如前段时间引起非议的“月饼税”、“房产加名税”……而近几天,最新的全国财政收入数据公布后,有媒体预测今年全国财政收入将创10万亿元新高。

  税收猛涨、物价猛涨,人们的收入却增长缓慢,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甚至还有扩大趋势,难怪老百姓会有“痛苦”之感,这种“痛苦”居然还被外国媒体用数据“证实”,自然会引起关注。而且,事情就怕比较,税收负担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原来我们生活在一个税负痛苦如此之高的国家。

  但在专家看来,税负是没有痛苦的。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认为,如果认为纳税“痛苦”,就是否定政府收税的必要性,其实是鼓吹无政府主义。这个逻辑我们不敢苟同,纳税当然有痛苦和不痛苦之分,痛苦与否要看税收轻重,否则,孔子所见避苛政甚于猛虎的妇人、《捕蛇者说》中冒死捉蛇的蒋氏,苦从何来?

  《福布斯》榜单的计算方法,被专家批评得最多。社科院财贸研究所税收研究室主任张斌认为,该榜单有几个重大缺陷,其一是现实中名义税率比实际税率高,其二是榜单选取的是最高边际税率,但这只适用于很少的纳税人,其三是榜单不分权重地对各税种的税率简单相加。

  我们想知道的是,其他进入榜单的50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就没有差别吗?他们的最高边际税率就适用于大部分人吗?他们的各税种权重在计算上又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呢?当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人时,个子矮的人责怪尺子不对,算不算胡搅蛮缠?

  专家们还说,要用“宏观税负”来考察一国税负的高低,即以一国税收总量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来表示。但不要忘记,我国宏观经济结构与他国不同,大部分经济总量来自于和老百姓无直接关系的“投资”,而税收的重头却在和老百姓有直接关系的消费上。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社会保险的成本,很大一部分都在商品价格中转嫁到老百姓头上,这个意义上的宏观税负,哪位专家又认真计算过呢?

  我们并不是想说《福布斯》的排名就正确,任何排行榜(尤其是媒体主导的)都是某种数据和逻辑的结合,它只能让我们看到事物的一个侧面,供我们参考或娱乐,对其太过认真反而是自寻烦恼。

  有趣的是,官方专家们对这份“税负痛苦指数”排行榜却过于敏感,除了对其方法大加驳斥之外,反复强调“公众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的支出大幅增长”,仿佛这就是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的道理所在。

  从古至今,当权者的治理思想就是自上而下的,似乎只有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只有权力和财力集中在中央政府手里,才是治理好国家的唯一办法。从我国当前的财政收入结构来看,依然是中央政府的比例高于地方政府,省级政府的比例高于地市级政府,所有的大事情、大问题,都要由“上面”来解决。

  集中力量是可以办些大事,近五年来政府在义务教育、医疗、社保和农村事务上的投入,以及对一些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中央政府主导、集中财力办成的大事。但是,政府机构在公款吃喝、公车使用和公费出国的三公消费也是每年过万亿,能如此豪迈的花钱恐怕也是托“集中力量”之福吧。

  税收是一种治理思想的表象,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的背后,是政府对“集中”上瘾般的偏爱。也许当权者认为,这种集中是给老百姓带来“幸福”的最佳途径,人们如果不觉得幸福,真是误解了其良苦用心。

  理智的人都不会反对政府收税,但税收的原则首先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用多少、如何用,也应该以民为先。能让百姓办的事情,政府不要办;能让地方办的事情,中央不要办。政府只有先克制自己花钱的欲望,节制自己收税的规模,进而做到让利于民,才能真的让民众感觉到幸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