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史上最悲惨的事故发生在英剧《布莱克书店》(Black Books)中,伯纳?布莱克和曼尼帮朋友看家时,误喝了一瓶当时价值7000英镑,据说是中世纪酿造的红酒。为了瞒天过海,哥俩动手用泥巴、橡树叶和着各种乱七八糟的液体自制了一瓶。正巧房主有位做红衣主教的表兄弟被人指控,准备将这瓶佳酿送给教皇打点人情——结果比你想的还要杯具,教皇老人家喝过假酒之后over了。
这段颇具英式幽默的情节,说明送礼送酒在老外那儿也盛行。跨越了国界,在国内被奉为品位人士标签的红酒在其原产地,被打回权力结合物的原形。这起码让人揣测:或许,白酒同红酒就只是颜色的不同。
回过头来看正在进行中的高端白酒提价。其实大家都明白,白酒想要走的,无非就是像红酒那样的一条路。如今这条路上从现货市场、拍卖行到理财产品线都站满了人,也有了个大概齐的意思,就看白酒最后能不能咸鱼翻身了。
白酒涨价已经迟到了多年,从那些为国酒叫屈的人的说法里可以听到这层意思,他们对洋贵国贱的现状怀有一种爱国主义式的“悲情意识”,其逻辑就是:东西不比外国差,怎么不能一样价。不知道这样的呼喊方式有多少人埋单,但这肯定不是市场经济下该有的营销手段。一些商务人士就说,茅台、五粮液(35.97,-0.46,-1.26%)都不好往酒桌上端了,现在喝私藏酒才够面子。可见是要酒来迎合喝酒人的尊贵,而不是让喝酒的人倒贴来为酒抬价。
白酒不是第一个意图打造奢侈品的行业,这样的惊悚版豪华大戏在国内屡见不鲜。此番老调重谈,依旧让人对白酒的奢侈品之路难以乐观。讲故事立品牌是国人的弱项,白酒经过几千年依旧是杜康、李白,讲不出个别的来,虽然一种貌似站得住脚的说法是白酒群众基础广,但红酒那种绕得人云里雾里、博物学家式的知识更加诱人,加上与宗教的关联,和欧洲皇室贵族的追捧,舶来的红酒喝起来就乐趣丛生。
绕不开的还有酒的品质。
纯手工制作与大规模工业生产是必须考虑清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葡萄酒中,它是旧世界葡萄酒与新世界(8.87,-0.02,-0.22%)葡萄酒的天然界线,因此,欧洲的葡萄酒品牌十分乐意将自己生产过程中的种种艰辛一一道来。但即使同为手工酿造,历史感的不同也让买家更爱怀旧。不然,像澳大利亚红酒那样虽然挤进了顶级红酒的收藏行列,但从市场表现来看,人们对它的喜爱仍是持一分保留。
谈起高端白酒,起码要在九十年代以前,更好的则在新中国成立前。不同年代的酒,酿造工艺不同,品质更不同。手工酿造限制了酒的产量,形成了稀缺性,更稀缺的是酒里的东西,不少中草药如今已难觅踪影,就是有再多钱也买不到当年那样的酒了。对于红酒来说,这个问题就不那么突出,因为它把每一个尚未到来的年份都说成是未知的传奇,你喝到的不是品质不变,而是独一无二,即使酸涩也酸涩得很特别。也就是说,红酒走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最令人担心的白酒奢侈品路线图还是灰色贵族之路。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总有些物品谈起来讳莫如深,还一并夹杂着许多市井奇闻令草根屁民闻之色变。国酒茅台就有些这样的中国特色,从它的高仿A货的数量、固定消费人群来看,国内奢侈品大牌的地位早已确立。对于如茅台这样的种子选手来说,在本土称王称霸已经不是难事,但想要如红酒那样呼风唤雨,还要先洗白再变红。
李心 / 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