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预防可能带来的哪些风险

  • 来源:金融理财
  • 关键字:风险,投资,住房,利益
  • 发布时间:2011-10-25 17:02
  作为一项生活必需品,住房应按其使用价值定价,但是,一旦被赋予了投资功能,尤其是当掌握市场话语权、定价权的利益群体力量过大时,住房就会成为不折不扣只涨不跌的商品。

  □ 本刊记者 张萌 l 文

  国内房价迟早会有一次较大的调整,而且调整已近在眼前。然而,考验政府“调控艺术”的是,住房货币化以来,我国还没有经历过一个较长时间的房价回调周期,那么应如何预防房价下降带来的风险?

  很显然,一线城市住房投资造就无数财富神话终于到了曲终人散之时,获利空间开始消失,对于以投资为目的的购房者无疑是一个极大利空。因此,在房价回调周期,商业银行应高度警惕投资者的断供风险。

  较之于获利空间趋窄,投资者更大的风险在于越来越难以套现。尤其是一线城市房价形成不可逆转的回调趋势后,成交量更加难以反弹,很有可能会有大量投资者被套。即使房价下跌幅度不大,仍有一定的套利空间,但是成交量的萎缩却使许多投资者难以套现。比如,在2008年下半年一线城市房价的短暂回调中,在深圳等地就出现了不少断供的个案。

  中投证券分析师李少明认为,当前房价短期普跌已成趋势,小幅降价只会使短期看跌预期进一步强化,成交量进一步萎缩。而大幅降价则会削弱甚至逆转短期看跌预期,吸引购房者入市,刺激成交量回升。与回款压力加大、资金链条紧绷的开发商相比,二手房业主尽管不急于出售,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新盘跳水降价促销,唯开发商马首是瞻的二手房业主也会相应地调整自己的预期。

  在曾经亢奋的、空前一致的房价上涨预期中,许多投资者并非利用自有资金,而是通过银行信贷杠杆甚至借民间高利贷入市,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如今,调控政策对曾经自我膨胀、泡沫化的住房“投资属性”釜底抽薪,实质性降价的来临使投资者眼里房价只涨不跌、投资炒房一本万利的认知开始动摇。在入市时就怀着“赌一把”心态的投资者很可能会同样选择非理性方式退市,断供现象从而会死灰复燃。

  此外,二三线城市房价的迅猛上涨势头也引发业界担忧。尽管从城镇化加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入城的角度看,二三线城市房价上涨是一个长期趋势,但是如果过热的投资性需求充斥楼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必会重蹈一线城市覆辙积攒大量泡沫,透支楼市未来的发展能力。

  当前,投资性需求以及房企的开发重点正在向二三线城市加速转移,为避免投机性泡沫过多而积重难返,地方政府也应未雨绸缪,通过限购培育居民理性的消费观念,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

  但是,在住建部出台新增限购城市建议标准以后,出于房地产开发带动投资的考虑以及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许多地方政府推进积极性并不高,甚至出现了以限价等手段规避限购、博弈调控政策的情况。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当前小企业盈利空间趋窄、部分产业利润率下滑的背景下,二三线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势必还会形成投资洼地,吸引实体经济中的资金向这里聚集,对这些城市的整体经济发展结构也不利。

  一线城市的房价暴涨周期给我们一个深刻教训。作为一项生活必需品,住房应按其使用价值定价,但是,一旦被赋予了投资功能,尤其是当掌握市场话语权、定价权的利益群体力量过大时,住房就会成为不折不扣只涨不跌的商品。而且与股票、黄金不同的是,住房既是一项实物资产,又有无数的潜在刚性需求作为支撑,就具备了更多只涨不跌的理由。

  过去几年火爆的住房投资氛围中,既有开发商不断推出天价房赚取暴利,又有投资者兴风作浪制造套利空间,更有中介人员推波助澜扭曲市场信息,背后还有一批专家在舆论上造势。投资性阵营过为庞大,导致一线城市房价陷入屡调屡涨的怪圈,每次调控都会引来房价报复性上涨。

  事实上,房市的调整是一个中期过程,更是货币政策恢复正常化的衍生结果。逆市炒房,比逆市炒股票要难得多。中国缓慢的货币政策正常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中国房地产市场其实与其他国家没有太大的不同,除了资金环境相对封闭外,最大的不同是负利率现象逼迫银行储蓄搬家,货币政策已连续扩张了8年,2011年仅是紧缩的开始。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