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契约精神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房地产,娃哈哈,支付宝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12-01 10:20
楼市一旦降价,立刻就会出现退房潮。这样的事态自2008年以来一度在国内各大城市上演,已不是“新闻”。
当上海业主因为楼盘降价而闹事打砸售楼处的事件见诸媒体后,上海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威在10月27日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对楼盘降价纠纷作出回应。表示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商品房销售价格由房地产企业和购房人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协商约定,如果在履约中当事人发生矛盾纠纷,应当根据合同约定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此番退房潮事件中,绝大多数评论表达出对于国人缺乏契约精神的忧虑。
将契约精神归结为西方文明的产物,认为中国社会历来缺少契约,缺少契约文化的资源,是一种常识性的误解。
中国社会使用契约的历史源远流长,目前有据可考的契约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且自西周至民国三千年来契约的使用从未断绝。
传统中国社会契约数量之巨,范围之广,受影响之深,连西方研究者都颇感惊讶。
与西方社会不同的是,中国的契约不只用于调整财产关系,更多地还用于调整人身关系。买卖借贷需要契约,婚丧嫁娶也赖于契约,父母兄弟亲族协商亦需契约为凭。
既如此,在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的现代中国社会,为何还会出现诸如退房潮这类悔约现象呢?
从流传至今的一些契约文书和司法档案中,我们可以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
在这些古老的文本中,常常会见到这样一些案例:在土地转手之后,人们常常可以起诉买家要回土地,只要他们能够证明自己是由于债务负担而被迫出卖;成年子女变卖祖产后,其父母认为售价过低,亦可请求亲戚、族人出面干涉,要求买主退回田产;房屋几经买卖之后,孤儿寡母亦可以体恤为由,请求官府助其收回部分家产以供生计。
这些案件穿越至今,与将自身视为弱势群体的房闹一族的情形何其相似。由此可见,诸如退房潮这类事件的屡屡上演,关键恰恰不在于我国社会契约精神的稀少,而是传统契约精神的泛滥。
我们缺乏以遵循规则为基本价值的现代契约精神。
没有买卖,就没有契约。现代契约精神只能诞生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实践。那种认为中国尚不存在真正的市场,因而也就无所谓契约精神的观点,合情但不合理。倘若人人都可以因为市场不完善而废约,不仅现代契约精神无从谈起,市场规则也永远无法建立。
当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在中国实践30年之后,我们遇到了越来越多看似背离契约精神的案例,例如达能—娃哈哈事件、马云的支付宝事件,以及现在的“房闹”事件。这些冲突反映出我们传统的契约精神已经越来越难以兼容现代市场经济的规则,这是好事,不是坏事。只有这样才能唤起我们对于现代契约精神的诉求。
本刊评论员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