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福“我正在学会讲道理”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李书福,汽车工业,福特
  • 发布时间:2011-12-08 17:30
  关于磨合

  《英才》:你在跟包括欧洲人、美洲人搭班子的时候,觉得西方人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什么?是否也有一些你不太能接受或者接受比较慢的东西?

  李书福:西方人是讲道理的。我们中国人也要学会讲道理,所以我现在正在学会讲道理。他有道理,我们就要听他的,我有道理了,他们一定会听我的。所以不是以哪一个人讲了算,而是以事实为准。

  我基本上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东西。当然,一开始有些地方不能适应,是什么呢?就是他们太讲究事物的本质,他们不太追求事物的表面。比方,他们的酒店看上去不豪华,像农村的民房一样。但住起来很舒服,跟在自己家里一样。慢慢你就习惯了。而我们要学会尊重事实,追求事务的本质,而不要太过分的追求表面的东西。

  《英才》:在战略上,目前沃尔沃汽车管理层和你是高度统一的吗?

  李书福:我们参与这场并购,准备怎么做,并购完成以后又会怎么做,事先要跟他们的高层反复讨论,我们要去演说,他们要听,他们要提问,我们要回答。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有一些讨论或者分歧,比如外界报道出来的说是产品的开发上有不同的意见,但我们已经达成一致了。

  我当初的意思是中国这个汽车市场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其实大部分用户对汽车技术是不了解的,就认为汽车大、马力大、价钱高、看上去豪华,表面看上去好看就是好车。我觉得这个和我们的成长背景不协调,和我们整个企业文化也不协调。

  关于分歧

  《英才》:沃尔沃汽车现在在中国主打豪车市场,这是否与在欧美成熟市场主导的“小车”概念,有矛盾的地方?

  李书福:我说在中国市场要投放大的,他认为全球趋势是小排量环保型的,这不一致了。最后决定就是说既能达到我的要求,可以生产大的车,又能符合他们的理念,就是小排量,环保的。这需要在技术上进行投入,今后可以生产大的车,但是发动机很小,功率很大。也就是说这个人很大,饭量是小孩子的量,一点点就够了。

  今后汽车工业如果再讲排量那是一个落后的概念。再过5、10年,其他人也会学起来。就向沃尔沃以前首先发明和使用汽车安全带、ABS、安全气囊、安全玻璃、安全车厢以及尾气排放控制系统等等。它始终在技术创新方面走在前面。

  《英才》:你现在的全球CEO雅各布是北欧人,你们两个人之间已配合默契,还是说你要不断去说服他,或者放权给他?

  李书福:不是说服他。我现在对经营这摊管的比较少。也不是我一个人说放权就能放的,我们董事会是一个全球董事会,中国人就两三个,大部分都是外国人,所以,董事会是一个决策团队,我是其中一员。我怎么可以直接说服CEO呢?什么权力属于经营管理层的,什么权力属于董事会的,这个分工很清楚。完全不是个人意志,如果我讲的不对,董事会也通不过的。

  关于并购的价值

  《英才》:当年福特花了64亿美元收购的沃尔沃,而你只用了18亿美元就接手了沃尔沃,如果你们的角色互换一下,你是福特,福特是吉利,你觉得这生意值吗?

  李书福:这个太正常了。你说64亿资产卖18亿好呢,还是让它变得一文不值好呢?通用千亿资产破产变零了,福特这个决定就是为了保证福特这个公司不会破产,所以它采取了资产剥离的战略行动。这不是要卖多少钱的问题,是你还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

  《英才》:但也有一种说法沃尔沃当时只值15亿美元,你怎么看?

  李书福:这是没有一个标准的价格。市场经济是变化的,今天15亿,明天可能要20亿,后天可能变成2个亿,所以它不存在值和不值的问题。

  《英才》:那你觉得,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是可复制的吗?

  李书福:我不知道,也没有研究过能复制还是不能复制。但是全世界就一个沃尔沃和一个吉利。所谓复制,在标准化的前提下才能叫复制。像这个案例,它不存在标准化的问题,企业形态不同。《英才》:是否还有并购其他汽车企业的想法?

  李书福:想,我什么都想过,这叫想入非非,关键是做不做的问题。

  关于资金链

  《英才》:并购之后,吉利的负债率大幅上升,难道你一点都没有资金链方面的压力吗?

  李书福:衡量资金风险,还得看效益,如果能产生效益,产生正现金流,那就没有资金风险。如果没有效益,不会产生正现金流,那当然有风险。我们是非常注意的,也不是我在把关,整个董事会都是专家。原来奥迪的全球CEO、老沃尔沃的CEO、还有一些财务专家都是我们的董事。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

  《英才》:沃尔沃汽车后续还要有大的投入,眼下全球经济又持续低迷,这是否会有很大的问题?

  李书福:全世界所有企业倒闭,最终都是因为现金流断了。哪一个企业倒闭了、破产了还能说它有好多钱。所以,现金流断了的这个说法不准确,因为这都是表面形式。都是应付款付不了,逼债了,打官司了,厂房门给封了,肯定是这样子。

  全球经济持续低迷,这是一个风险,但这是全人类所共同面临的,不是沃尔沃汽车一个公司。我们只能做到,内部基本上不会有太大风险,因为我们的安排是科学的。

  关于投资方

  《英才》:很多投资方对于投资项目的短期业绩要求很高的,高盛的投资对你来说,有很大的资本压力吗?

  李书福:资本市场也是要看你这个企业的前景,你企业的生机和活力、追求和使命,愿景也很重要。高盛当然追求利益,但也是有追求带有使命感的利益的。

  《英才》:你觉得高盛对于吉利的投资是有使命感的吗?

  李书福:资本就像水一样,它渗透到每一个产业的每一个角落。渗透的路径、方式不一样,目的也不同。资本要想成长,当然要产生效益,要推广自己的理念。

  关于新能源汽车

  《英才》:现在说新能源车,国内很多车企都在做,但始终雷声大,雨点小。为什么大家都认同新能源车,也寄予厚望,但国内总是做不起来?

  李书福:这很简单。第一,我们的政策补助没有人家的大;第二,政策补助的方向有误,我们补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到今天为止,本来就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个企业在这方面真正的形成商业价值。所以,现在中国想一步到位,搞纯电动汽车,没有人有能力搞起来。

  《英才》:有一种说法是,新能源车是中国汽车工业与世界汽车工业同步发展的,借力新能源车的发展,我们可以实现对传统汽车强国的“弯道超车”,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李书福:弯道超车,这是很天真的说法。小学都没念完,直接念研究生,有可能吗?

  关于个性变化

  《英才》:很多人觉得以前你很有个性,很敢讲,但现在,大家觉得你变得越来越理性了,你自己有这种意识吗?

  李书福:我现在说话确实要稍微理性一点,不理性,让你们一写就变疯子了。我没有花天酒地,就是想默默为社会做点贡献,做个孺子牛。

  《英才》:你是一个很有想象力的人,很多想法被认为是“天马行空”,但后来一一实现了,是什么赋予了你的想象力?

  李书福:我的想象力就是基于基本的人性,然后再看看世界各国不同的文化、经济、政治和社会变化,这些东西要综合起来思考决定,包括行业的变化。

  《英才》:现在的社会环境也赋予企业家很大的压力。在你的人生过程中,是否有失望甚至感到绝望的时候?

  李书福:有,怎么会没有呢。《英才》:大概是在什么时候你有这样的感觉?

  李书福:这也不是在哪一个阶段上,就是精神崩溃的时候或者思考、想象的过程中突然出现这样一种情境。我想可能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在面临某一些事情的时候,都可能会感到绝望,但也不是说真去采取行动。

  (本刊记者和阳对本文亦有贡献)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