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情感泛滥

  • 来源:英才
  • 关键字:互联网,水门事件,微博
  • 发布时间:2011-12-09 09:31
  你还有秘密吗?你的秘密价值几何?

  身处网络时代,一个人、一件事,经常被体无完肤地曝光在公众面前。的确,在拿起手机就能将任何新鲜事昭告天下的年代,你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他人讲的故事。

  隐私正逐渐成为八卦新闻的代名词。更有甚者,有人开始有意识地利用隐私,故意曝光隐私,博取眼球,谋取私利。因为,那些因炫耀窜红的网络名人,都已经摆脱了最初平凡的生活,变得光鲜亮丽。

  从自我吹嘘到自我丑化,再到炫富、炫权力,生活中的一切无可挽回地成为卖点。何去何从。

  隐私是该掩藏在内心深处,还是亮出来招摇过市;是保留自己的内心空间,还是一切皆可为名所用?当自曝隐私成了出人头地的通天大道,接下去又会发生什么?

  没有隐私

  主持人:微博时代有隐私吗?

  张鸣:水门事件后,尼克松一直得不到公众原谅,就是因为在美国窃听他人隐私是一种最可耻的事情。而在中国,一个人根本就没有秘密,任何秘密都会在强大的八卦氛围面前无所遁形。

  在一个正常的社会,个人权益得到尊重的最好诠释就是没有人能侵犯他人的权益。但是,在中国,每个人都不是单个、独立的人,而是一张巨大的网络上的一个个节点。中国人自己都不尊重自己的个人尊严、个人权益,对别人就更难尊重。

  至于官员,一些被公民视为隐私的事情,在官员身上则不应该是隐私,比如收入。因为官员手中的资源是公众赋予的,财富是纳税人赋予的。某些官员质疑,当了官就没有隐私了?是的。你享受了权力带来的便利,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许知远:当知情权不能得到保证,那强调隐私权就是个笑话。在中国,知情权和隐私权存在失衡。当民众无法从正规渠道知道某些东西,他们只能发挥自己的想象。

  正常情况下,社会是依靠信任系统维系的。如果这个系统出了问题,会抬高整个社会的生活成本。因此,由于不相信内地的奶粉,很多人去香港买奶粉;很多人去医院看病,如果不找个熟人就不放心……在失衡情况下,这些简单的事情,最终却无比复杂。

  困困:在微博出现之前,人肉搜索很强大。站在中立的角度看,人肉搜索的确会侵犯人权,但是,谁能否认人肉搜索具备了社会监督功能?一群互不相识的人,不求个人利益,为了公共利益集结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可谓是网络社会的小NGO(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实际上,NGO对社会很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它能减轻政府的负担,是对政府的补充。

  公开隐私

  主持人: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晒”出自己的生活,还有人靠自曝隐私而求名求利,如何评价这种现象?

  困困:隐私之所以叫隐私,就是一些不愿意对外揭露的东西。然而,很多时候,一个人在网上会进入人格的表演状态,网络成了舞台。

  表演人格是一个非常老的话题。在上世纪90年代,论坛刚出现的时候,曾经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个人还是一条狗。一个人,可以在网上表现出一种人格,在现实中又是一种完全不同的人格。

  现在,表演人格有所发展,越来越深入,从原来在整块时间内——上论坛的时间——表演,变成无时无刻都在表演,因为,微博让表演的时间更加碎片化。

  微博出现之后,伪装自己变得非常困难,因为上微博需要大量的时间,一个人不可能每一分钟都在表演。由此,大量的、不为人知的真实人格就在微博上表现了出来。比如说,任志强是个大炮,但微博上又有了憨态可掬的一面;潘石屹则在微博上显现出了农村人的敏锐、好奇心。

  并非所有人最终都会演变成娱乐化人格。一些娱乐明星,对待自己娱乐化的被消费,看法各不相同。左小祖咒说,“30岁前我一直是不出名的歌手,穷困潦倒,而30岁之后我幡然醒悟。我要塑造我的人格,供人们消费。”

  张鸣:如今,微博成了隐私的公共汽车,这不是自由,而是滥情。在我看来,私奔事件在中国炒得这么热,就反映了中国人围观他人隐私的变态心理。

  至于更多的所谓“公共知识分子”,他们炫耀的不是隐私,而是散播自己的影响。他们通常先抢占一个道德制高点,然后以个人的标尺去指导全中国人民,这是愚蠢的。

  许知远:某些艺人,自己的什么事情都不许别人说,还把自己定位为表演艺术家,大放厥词,其实这是媒体惯的。整个中国都变成了糟糕的明星文化社会,很可笑,非常可怜。

  对于普通人而言,炫耀隐私,是自恋的延伸,更是内心空洞的标志。热衷于炫耀的人,一方面对自己的生活不自信,一方面又觉得很多人都想知道自己的秘密,所以,要演给别人看。其实,他们没有真正的隐私,也没有真正的内心生活。他们所炫耀的,不过是影子和幻象。

  这是滥情,也是无情。所谓滥情,就是情感可以无限制、无原则的复制,因为情感不独特,才能够不断复制。为什么不独特?是因为这些情感都是从别人那里复制来的。

  在微博世界里,一个人可以有短暂的名声、短暂的关注力,可以从那里获得短暂的安慰感。这是整个社会情感匮乏的特征。

  微博的出现,对个人情感不是好事,它放大了、激发了表演欲,激发了内心的空洞,大多数人本来就没有内在情感。我觉得,人的情感没有那么多需要切分的。一个人怎么能够把自己24个小时的生活细分成无数个小段,无数个140个字,你甚至没有时间去酝酿出这么多的情感。宫玉国:表演人格不是网络的产品,而是社会的产品,网络只是提供了一个更廉价的平台。其实想通过自曝隐私来求名求利的人一直很多,但是借助传统媒体,成本太高了。而互联网,进入门槛低。

  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大众化平台。在这样的平台里,廉价的关注,能助长人的虚荣心,甚至给人以利益。然后,这些网络明星们,如同一个又一个的浮云,很快的灿烂,又很快的烟消云散。

  出现这一切,不能赖互联网。互联网真正推动了思想的进步,即使这一切糟糕的事情出现了,也不能掩盖它最大的优点。

  我不觉得是微博放大了炫耀的欲望,我觉得只是因为微博的传播方式太先进了。科技的进步没有错,是人的欲望膨胀、扭曲了。这一切不能赖到科技进步身上。而且,网络有自我清洁的功能,一切谣言在网络上最终都是纸老虎。网络放大了谣言,最终,它也能让谣言无所遁形。

  炫耀欲望

  主持人:网络上何以炫耀成风?

  许知远:影响他人,是人的天性。炫耀也是人的天性。没有人愿意锦衣夜行,包括公共知识分子。只不过,一个好的社会,会控制人炫耀的欲望。因为炫耀是浅薄的标志。人还有很多欲望,贪婪、愤怒……都是要克制的。一个人不可能把自己所有的欲望都释放出来,那样,会彼此伤害,就无法与别人共存了。

  但是,现在这个时代,人们不得不去炫耀。如今,每个人都有身份焦虑,都觉得自己是被忽略的。因为,每个人都渴望个人价值得到认可。但是,如今衡量人的标准太少了,这个时代不认同任何东西,只剩权势、金钱,名声。这些东西,大部分人都得不到,或者不够多。每个人的内心都在慌乱。然而,内心越空洞,越需要外界的认可。如果内心足够强大,就会形成自己的世界,则不需要外界承认了。

  困困:娱乐、消费,这两件事在中国已经太弥漫了,甚至已经是生活的全部,而炫耀正是弥漫于其中。实际上,生活应该还有思想上的,精神上的,包括对公共生活发表意见。但是,这些东西目前都很少。

  其实,精神生活是个困难的事情。包括我本人在内的很大一个群体,都一直没能找到让自己有归属感的价值体系、地域。

  宫玉国:娱乐和消费,都是符合,甚至能够取悦人的本能的。因为过度的崇尚娱乐和消费,社会如今进入盲动阶段,没有方向。

  现在,微博和互联网就是各种信息杂糅的汪洋大海,没有人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种局面已经出现了,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任何人、特别是有话语权的人,说话都要负责任。利用粉丝,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不择手段的获取名利,这种人最终难免落入哗众取宠的怪圈。

  微博的出现,是人的炫耀本性的大爆发。毕竟,人从来没有得到过这种机会——无时无刻来炫耀自己。中国人被压抑得太久了。随着大家对微博热情的下降,一切也都不会那么夸张了。

  主持|本刊记者 王雨佳

  嘉宾|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张鸣

  知名作家 许知远

  《彭博商业周刊》主笔 困困

  前人民搜索副总经理 宫玉国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