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素减肥”忽悠谁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酵素减肥,美容,脂肪燃烧
  • 发布时间:2012-02-24 14:28
  美容界总是新品不断,往往还挑战科学常规。比如减肥。左旋肉碱的忽悠在专业人士的不断揭露中依然强劲有力,而一个号称“比左旋肉碱还好”的“清脂酵素”又闪亮登场。

  这个号称“100%法国原装进口”的产品,拉着“世卫组织”“诺贝尔奖候选人”“研究生教科书”做虎皮,各种杨女士、赵先生现身说法,把忽悠这门手艺发挥到了极限。

  实际上“酵素”并非什么新事物。学过中学化学的人,可能会知道有个词叫做“酶”。酵素,就是“酶”这个规范中文名词的小资翻译。

  酶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催化剂。我们的身体内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不计其数的生化反应,绝大多数都需要酶的参与。任意一种酶的缺乏,都会影响身体的正常运转。

  确实有一些酶在细胞内负责“燃烧”脂肪。左旋肉碱的忽悠是说帮助把脂肪分子运送到燃烧场所(即细胞内的线粒体),而“清脂酵素”则宣称直接燃烧脂肪。

  清脂酵素,是不是就是这些负责燃烧脂肪的酶呢?答案是:不管是或不是,补充它都帮不了脂肪燃烧!

  “清脂酵素”的广告中宣称它是一种“氨基酸”。这是典型的概念错误。氨基酸是小分子,加上不常见的、特殊的,总共也就二十几种。每一种的分子结构与能够发生的反应,在生物化学的教科书中都可以查到,其中没有一种能够“燃烧脂肪”。

  脂肪燃烧是一系列很复杂的反应,必须要作为大分子的“酶”来帮忙。单个的氨基酸是无能为力的。酶是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这些氨基酸会互相连接,组成一串或者几串。不互相连接的氨基酸之间也会发生吸引或者排斥的作用,导致互相牵制,最后会形成特定的空间构型。

  这种“特定”的空间构型是酶能够行使功能的关键。以燃烧脂肪的酶为例,只有在特定的构型之下,才能与脂肪分子结合,然后发生进一步反应,最终把脂肪变成二氧化碳和水。

  但这种空间构型相当不稳定。周围环境发生了变化,有些本来互相吸引的氨基酸之间的吸引力就可能下降,或者本来互相排斥的氨基酸也不再那么仇视对方。总之,它们之间的相互牵制就跟起初的状态不同,而最终的空间构型也就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就是通常说的“蛋白质变性”。变性之后,它们的催化能力就下降了。一旦变性得比较厉害,就会完全失去活性。

  能够导致酶变性的因素非常多,比如温度、酸度、盐浓度等等。而那些作为减肥或者美容产品的“酵素”,居然是口服的。即使是它们在天然构型下具有燃烧脂肪的作用,吃到肚子里也完全是另一回事了。

  人的胃里是酸性的,而燃烧脂肪的线粒体环境是接近中性的。也就是说,这些酵素首先要经过酸的考验。然后,它们进入胃肠,接受消化液的洗礼。消化液中的蛋白酶可以攻击任何蛋白质,把它们切成小片段。绝大多数的蛋白质或多或少都会被切开,直至成为碎片。

  切开的蛋白质自然无法保留空间构型,也就不再具有活性。有的人喜欢说“这是一般情况,万一有例外呢”。确实,有一些天赋禀异的蛋白质,对于蛋白酶的攻击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经过了蛋白酶的连续打击,多数分子阵亡之后,能有一小部分活着进入血液系统。

  清脂酵素会不会就是这样的天赋禀异的蛋白质呢?要知道,任何一种这样的蛋白质被发现,都会引起生物化学界的巨大关注。而迄今为止,还没有听说有这样的发现。科学界没有发现,而商品推销中却出现了,也就只能以“忽悠”来形容。

  有人喜欢说:我认识的某某人,吃了之后确实有效了。对于那些从科学知识上分析不会有效、又没有可靠的实验数据来显示有效的东西,如果“有效”只是“安慰剂效应”,倒也没有什么大损失。如果是靠加入药物成分来实现,那么问题就大了。这样“有效”而“天然”的产品,美国FDA已经公布过许多。

  云无心:食品工程博士,现在美国从事食用蛋白质的研发工作,通俗点说,是“在实验室里研究如何做饭”。

  云无心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