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八寨的中国年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张八寨,春节,养猪,考研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2-24 14:40
【春节见闻录·河南新乡】
腊月二十七的晚上,村里干部到饭店扎堆,领一年的工资。张锡江开着小车去了,拿回2400元,这是他当上张八寨村四队队长15年以来,开资最多的一次,最早是40元一个月,后来涨到了60元,如今是200元一个月。
张锡江生活的张八寨村位于河南新乡郊外,紧邻107国道,已竣工待通车的石家庄至武汉高铁穿过村庄西南边缘的土地。随着城镇化的发展,2011年,占地100多亩的物流公司开在了村旁,村里规划的占地40多亩的8栋小产权房也建好了……
村里的养猪户都发家了
对于张锡江来说,当队长的工资只是年底家中的一部分“收成”,他还置有一辆拉货卡车和一辆拖拉机。他包下了8栋小产权房建设所需的水泥,拉一趟水泥要先垫资四五千,他借了表妹五万、亲姐三万、老婆的二妹一万,赊欠水泥厂12万,石武高铁在村旁修建的时候他拉了很多趟石子,赚了五万多块,这些钱都投了进去。腊月里他就主要跑这块的钱,去了十来趟,拿回五万。
这五万在家里放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他就拿去还表妹了。表妹这几年养猪发了家,她是个能干的女人,和他老公租了一亩地,盖了猪圈,包下市里几家饭店的泔水,养了一百多头猪。表妹说,她养的猪每头都有三百多斤,每头都养上一年才成,这种泔水猪比饲料猪的肉要好吃,一头猪能赚个一千块。去年瘦肉精的事出来后,上面查得紧,没人再敢用那个东西了,这几年猪肉价格不赖,她村里的养猪户都发家了。
张锡江听了后也隐约萌生了养猪的念头,他琢磨着今年卡车生意不会好了,张八寨村以及周边村庄的小产权房都建得差不多了,村里盖房子的人家也会越来越少。
离开表妹家,他驾着东风雪铁龙的轿车,吹着暖风,愁着“2012年该干啥活儿”。去年赚的钱买了这辆七万多块的车,修整了房子,马上48岁了,他觉得自己还远没到退休的日子,要再谋个营生。
两儿女都要去北京
这个年,张锡江在食材上花费了不少,豆角和蒜苔一斤六块,蘑菇一斤五块,菜价相比往年大致贵了两三块。
肉也不便宜,但不比往年贵多少。张锡江喜欢吃牛肉,这一直是过年食材里必备的。张八寨村隔着不远的古固寨镇上有家杀牛的,不勾芡、不加色素的牛肉一斤三十八块,这种口感好,他买了两斤,还有种勾芡加色素的三十块一斤,这种看上去好看,他买了四斤。
他老婆年前在一个粉皮厂里干了三个月活,有种白色粉末总是在有人去检查的时候被藏起来,她很好奇,就偷偷拿回家一些,不过最终也没弄清楚是啥东西。
老婆觉得食物的事较真不得,否则啥东西都吃不了。年货断断续续采购了一个多星期,跟着贴了对联,煮了饺子,燃了鞭炮,年气就来了。
在张八寨村,正月初一大早所有人要走街串巷拜年,见面时大人都会闲说起家里孩子的学习。张家惠是张锡江近门哥哥的小孙女,正在读小学二年级,家里送她读了附近的明昌学校,私立的,教学质量比村里的好些,就是离家远,每天要坐校车往返。
明昌学校有三辆校车,每天挨村接学生,2011年甘肃校车出事故后,学校把校车停了,学生上下学就得家长接送。校车风波在张八寨村各家的电视上日渐减退后,加上许多家长都怨没工夫每天接孩子,校车就和往常一样接着开起来了。
校车能坐得下二十多个学生,张家惠一般早上七点半的时候在路口等校车,通常能抢得座位,偶尔会拥挤。每学期车费五十块,她已经坐了两年多校车,司机是她近门的一个爷爷,家里人还是放心校车的,因为一直也没出过意外。
对张锡江来说,看到孙辈上学,还是遥远的事。儿子在省内念二本,大三了,打算考研去北京,闺女把工作也定在了北京,俩孩子提起结婚就摇头,更别提育养下代人了。
很少去大医院,怕被坑
大年初一过后的几天里,大人就忙着走亲戚,年轻人就张罗着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聚会,张锡江的闺女年初五聚了高中同学,回来说起她一个当医药代表的朋友,月薪一两万,但他刚干这个职业的时候,心头不舒服了很长一段时间,总觉得有点儿像赚了黑心钱。他所在的制药厂,是一家以肿瘤药、麻醉药知名的企业,他的工作就是负责跟某个医院的医生搞关系,不定期地送些钱物,拜托医生多开他们公司产的药。
这个支出最后要加到药价里。他举例说,一个成本六十块的药,加上给医生送礼的钱,一般以369元的价码供给医药公司,医药公司再410元卖给医院,医院再478元卖给患者。对这种行业明规则,他刚开始心里很痛恨,“不过许多制药厂都这样,日子久了,也习以为常了。惯坏的是医院,坑惨的是患者”。
他觉得这种行业状况不大可能根除,他说,医改一直抓虚高药价,但怎么改也改不到他们头上,没有现在这种模式,也会有别的方法代替。
闺女说她的另一个女同学对此看法不一样。这个女同学去年从南方一所重点大学医学院的护理专业毕业,今年刚考完临床专业的研究生。她说自己实习的时候,曾跟着一个有良知的教授,他做手术绝不多收钱,这个教授给她很大影响,她觉得自己以后当医生了,坚决不会干缺良心的事。
张锡江对闺女这个女同学的话还是有点含糊,“大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沾油水的机会多,没办法处事特干净。”他说他很少去大医院,怕被坑。
去年有段时间他牙疼难忍,就到村口的一家口腔诊所治了痛,比大医院要少花很多钱。今年闺女临过年回家时在北京也遭了牙疼,北京的医生检查说是根尖炎,治一下要两三百块,还要花几周时间,她就在北京的药店只买了两盒消炎药,花掉四十多块,打算在新乡市里的医院治。
张锡江拿自己的治牙经历为例,坚持带闺女又到村口的口腔诊所看了牙。最后抓了三块钱的药,花五十块拔掉牙神经又补了牙,病果然就除了。张锡江得意了几天,他觉得农村人看病,就图个药到病除,图个便宜,村里诊所开的药足够医治平常的病痛,所以他几乎不去大医院。
张锡江的日子是许多农村人每天经历着的,他们活在中国,日子都是真实的,也一直是变化的。
文|张海林
……
腊月二十七的晚上,村里干部到饭店扎堆,领一年的工资。张锡江开着小车去了,拿回2400元,这是他当上张八寨村四队队长15年以来,开资最多的一次,最早是40元一个月,后来涨到了60元,如今是200元一个月。
张锡江生活的张八寨村位于河南新乡郊外,紧邻107国道,已竣工待通车的石家庄至武汉高铁穿过村庄西南边缘的土地。随着城镇化的发展,2011年,占地100多亩的物流公司开在了村旁,村里规划的占地40多亩的8栋小产权房也建好了……
村里的养猪户都发家了
对于张锡江来说,当队长的工资只是年底家中的一部分“收成”,他还置有一辆拉货卡车和一辆拖拉机。他包下了8栋小产权房建设所需的水泥,拉一趟水泥要先垫资四五千,他借了表妹五万、亲姐三万、老婆的二妹一万,赊欠水泥厂12万,石武高铁在村旁修建的时候他拉了很多趟石子,赚了五万多块,这些钱都投了进去。腊月里他就主要跑这块的钱,去了十来趟,拿回五万。
这五万在家里放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他就拿去还表妹了。表妹这几年养猪发了家,她是个能干的女人,和他老公租了一亩地,盖了猪圈,包下市里几家饭店的泔水,养了一百多头猪。表妹说,她养的猪每头都有三百多斤,每头都养上一年才成,这种泔水猪比饲料猪的肉要好吃,一头猪能赚个一千块。去年瘦肉精的事出来后,上面查得紧,没人再敢用那个东西了,这几年猪肉价格不赖,她村里的养猪户都发家了。
张锡江听了后也隐约萌生了养猪的念头,他琢磨着今年卡车生意不会好了,张八寨村以及周边村庄的小产权房都建得差不多了,村里盖房子的人家也会越来越少。
离开表妹家,他驾着东风雪铁龙的轿车,吹着暖风,愁着“2012年该干啥活儿”。去年赚的钱买了这辆七万多块的车,修整了房子,马上48岁了,他觉得自己还远没到退休的日子,要再谋个营生。
两儿女都要去北京
这个年,张锡江在食材上花费了不少,豆角和蒜苔一斤六块,蘑菇一斤五块,菜价相比往年大致贵了两三块。
肉也不便宜,但不比往年贵多少。张锡江喜欢吃牛肉,这一直是过年食材里必备的。张八寨村隔着不远的古固寨镇上有家杀牛的,不勾芡、不加色素的牛肉一斤三十八块,这种口感好,他买了两斤,还有种勾芡加色素的三十块一斤,这种看上去好看,他买了四斤。
他老婆年前在一个粉皮厂里干了三个月活,有种白色粉末总是在有人去检查的时候被藏起来,她很好奇,就偷偷拿回家一些,不过最终也没弄清楚是啥东西。
老婆觉得食物的事较真不得,否则啥东西都吃不了。年货断断续续采购了一个多星期,跟着贴了对联,煮了饺子,燃了鞭炮,年气就来了。
在张八寨村,正月初一大早所有人要走街串巷拜年,见面时大人都会闲说起家里孩子的学习。张家惠是张锡江近门哥哥的小孙女,正在读小学二年级,家里送她读了附近的明昌学校,私立的,教学质量比村里的好些,就是离家远,每天要坐校车往返。
明昌学校有三辆校车,每天挨村接学生,2011年甘肃校车出事故后,学校把校车停了,学生上下学就得家长接送。校车风波在张八寨村各家的电视上日渐减退后,加上许多家长都怨没工夫每天接孩子,校车就和往常一样接着开起来了。
校车能坐得下二十多个学生,张家惠一般早上七点半的时候在路口等校车,通常能抢得座位,偶尔会拥挤。每学期车费五十块,她已经坐了两年多校车,司机是她近门的一个爷爷,家里人还是放心校车的,因为一直也没出过意外。
对张锡江来说,看到孙辈上学,还是遥远的事。儿子在省内念二本,大三了,打算考研去北京,闺女把工作也定在了北京,俩孩子提起结婚就摇头,更别提育养下代人了。
很少去大医院,怕被坑
大年初一过后的几天里,大人就忙着走亲戚,年轻人就张罗着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聚会,张锡江的闺女年初五聚了高中同学,回来说起她一个当医药代表的朋友,月薪一两万,但他刚干这个职业的时候,心头不舒服了很长一段时间,总觉得有点儿像赚了黑心钱。他所在的制药厂,是一家以肿瘤药、麻醉药知名的企业,他的工作就是负责跟某个医院的医生搞关系,不定期地送些钱物,拜托医生多开他们公司产的药。
这个支出最后要加到药价里。他举例说,一个成本六十块的药,加上给医生送礼的钱,一般以369元的价码供给医药公司,医药公司再410元卖给医院,医院再478元卖给患者。对这种行业明规则,他刚开始心里很痛恨,“不过许多制药厂都这样,日子久了,也习以为常了。惯坏的是医院,坑惨的是患者”。
他觉得这种行业状况不大可能根除,他说,医改一直抓虚高药价,但怎么改也改不到他们头上,没有现在这种模式,也会有别的方法代替。
闺女说她的另一个女同学对此看法不一样。这个女同学去年从南方一所重点大学医学院的护理专业毕业,今年刚考完临床专业的研究生。她说自己实习的时候,曾跟着一个有良知的教授,他做手术绝不多收钱,这个教授给她很大影响,她觉得自己以后当医生了,坚决不会干缺良心的事。
张锡江对闺女这个女同学的话还是有点含糊,“大医院的医生和护士沾油水的机会多,没办法处事特干净。”他说他很少去大医院,怕被坑。
去年有段时间他牙疼难忍,就到村口的一家口腔诊所治了痛,比大医院要少花很多钱。今年闺女临过年回家时在北京也遭了牙疼,北京的医生检查说是根尖炎,治一下要两三百块,还要花几周时间,她就在北京的药店只买了两盒消炎药,花掉四十多块,打算在新乡市里的医院治。
张锡江拿自己的治牙经历为例,坚持带闺女又到村口的口腔诊所看了牙。最后抓了三块钱的药,花五十块拔掉牙神经又补了牙,病果然就除了。张锡江得意了几天,他觉得农村人看病,就图个药到病除,图个便宜,村里诊所开的药足够医治平常的病痛,所以他几乎不去大医院。
张锡江的日子是许多农村人每天经历着的,他们活在中国,日子都是真实的,也一直是变化的。
文|张海林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