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整更多源自于情绪宣泄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市场调整,信贷,监管
  • 发布时间:2012-04-09 13:40

  始自春节之后的上攻行情已经告一段落。尽管我们当初就确定地告诉大家,这仅仅是一波反弹而非反转行情,尽管我们3月26日明确地提醒大家“前景变得模糊起来”,但市场以暴跌的方式,在短短数日便下挫百余点,这种表现还是比我们预计得更差一些。

  如果从反弹高点计,A股在数周内已经跌去10%。在此期间,全球市场基本上维持窄幅震荡走势,具有典型标志意义的道琼斯指数还坚守于13100点之上。显然,在人家站得挺直的时候,A股兀自趴下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局面急转直下的首因,当然与政治上的一些因素变得不那么清晰有关。在中国这么一个以“讲政治,顾大局”为旗号的国度,如果某些人不那么讲政治,从而让公众对大局、对前景变得不那么踏实,那么,投资人首先想到落袋为安,一传十、十传百,股市有些过激反应,就难以避免。

  当然,经济上的一些数据,也让投资人加重了悲观心态。比如按照此前媒体报道,今年银监会下达的新增贷款额度为八万亿元,按照一般的“3332”的季度性投放节奏,今年一季度应该达到2.5万亿元左右的规模。然而,1月份新增贷款不足8000亿元,2月份似乎很难超过7000亿元,照此趋势,一季度的投放规模将大大低于市场预估。

  问题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数字的减少,而在于大家在数字中丢失的信心。一般而言,商业银行倾向于“早放贷、早受益”的经营模式,也喜欢在年初冲贷来抢占信贷规模。如今,在2012年前几个月,银行新增贷款规模明显减少,人们担忧的主要因素之一便是需求不旺,相当程度的企业呈现“投资谨慎”的状态。企业主们由于对未来信心不足而不愿意大规模借贷,这种信号反过来又导致投资人对未来信心不足。

  同时,信贷规模减少也与监管因素有关。据报道,有部分商业银行已经接到通知,必须严控放贷规模。大家原先对于一二月份信贷规模的减少,基本上归咎为节日效应,觉得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会有明显改变,但是,“房价远远没有调整到位”等一系列严厉的警告,使得人们本来对宏观调控力度或许会有所放松的预期,再次变得模糊起来。

  至于GDP增速,更是首先容易诱发悲观情绪--大家马上看到的是“量变”(经济增速调低为7.5%),却一时半会儿还看不到“质变”(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内生性增长转变),这可以称之为“转型迷茫”。

  是的,这些都是不利因素。可是,其中的一些因素(尤其是经济上的一些因素)并没有比两个月前更差,它只是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好而已。从感情上说,随着市场走高、成交量放大、开户数量增加,人们会把事情想象得比实际情况要好,一旦发现其实不是这样,又往往出现更大的失望情绪。因此,我们把这一次的下跌定性为希望落空后的回调,幅度偏大则主要是由情绪宣泄带来的。

  中国由于特殊的国情和社会氛围,大家心中憋屈了,没有多少正常的发泄之处,资本市场算是其中之一吧。

  我们不赞成以情绪化的方式管理账户和头寸,我们当初既不是那么乐观,如今也没有那么悲观。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是财政不放手,因此一直在呼吁“减税”,尽管目前尚无迹象表明政府在这方面会迈出大的步伐,但事情也没有比过去更糟糕,至少降准、降息的预期依然在发酵。因此,最坏的判断也就是市场在二次探底、打牢基础而已。

  从这个角度说,如果你已经错过机会,也就没必要当指数快速下探一二百点后再匆忙跑掉。即使想撤离,不妨先等待反弹,经过观察和思考,再采取下一步行动。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