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圈没有英雄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投资,公募基金,姜广策,吕俊
  • 发布时间:2012-04-09 14:18

  近一年的私募圈很不安宁。

  先有但斌、钟兆明的分道扬镳,再有曾昭雄告别合赢投资,近又有姜广策与吕俊的公然翻脸。盖看三者分手原因,皆称“理念不合”。在私募这个明星基金经理下海单干的云集之地,要一山永远容得二虎,实在是难。

  这就引出两件始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能否陪伴终生?投资圈有英雄吗?

  在投资圈里,公募基金最容易打造明星,这与行业属性有关,但也不乏机制上的保证。相比较私募基金,公募基金上有投资委员会(下称“投委会”)的制约,下有强大的投研团队支持,这都支持了明星的成长。明星一旦与滋养自己的土地挥手作别,光辉往往难再。

  几乎和吕俊同时“弃公奔私”的原嘉实基金经理王贵文也曾是名噪一时的“公募明星”,但投奔私募后,最终以产品清盘的寂寥结局收场,而原交银施罗德的明星基金经理郑拓的好望角如今也难觅踪迹。这些并非墙倒众人推的风凉话,只是,私募圈频现此等凄切结局,不能不令人扼腕和深思。

  不久前,一位公募基金公司的老总对笔者谈到,单兵作战的年代已经逝去了,往后拼的是团队协作。

  但时至今日,阳光私募大多乐于“单兵作战”,以自有资金成立自己的公司,虽然也会招募一帮自己的研究团队,但诸如仓位、持股等重要决策全靠一人之经验,全然一个英雄主义--这也难怪,不是求得一方自由之地,任自己挥洒才干,纵横捭阖,来私募干什么?

  但私募就更能成就英雄吗?相比之前私募圈的“分手”事件,此番吕俊与姜广策由微博对峙发展到彻底撕破脸皮,不仅斯文扫地,更令外界惊叹:原来明星经理的私募之路如此艰辛,原来阳光私募的内部管理如此不堪一击。

  如今事情尚未完结,已令个中涉事者私下大叹“无聊”,不仅难掩悲愤之情,更表示难以合作。才高者气盛,人性之复杂更是难以把握,私募的困境恐怕比公募更多。作为董事长,吕俊直接管理从容投资的投委会和投研工作,虽然姜广策称公司就没投委会,但即便有投委会,吕俊显然也是凌驾其上的。

  吕俊强调风控,但这毕竟不能改变意识层面的偏差,如认识上的缺陷,和投资的习惯、偏好等,这些东西只能靠团队的集思广益去平衡,从而使过大乃至于可爆发出破坏力的种种差别得到调合和理解,而这很大程度上是投委会的职能。

  在私募领域,这并非个案,王贵文的隆圣投资、郑拓的好望角的“崩塌”,与这些也不无关系。

  从容投资时代的吕俊与上投摩根时代的吕俊,是否是同一个人?嘉实时代的王贵文和隆圣投资时代的王贵文,是否是同一个人?交银施罗德时代的郑拓和好望角时代的郑拓,是否又是一个人?

  是,又不完全是。市场环境不同,投资方式不同,需要干预的事情更多。公募强调相对收益,私募讲求绝对收益;公募有很多条命,私募的命只有一条。

  事实告诉我们,投资圈没有英雄。

  《投资者报》记者 岳永明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