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更好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 关键字:氨基酸,变性,蛋白质
  • 发布时间:2012-05-07 16:22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不要用开水冲奶粉,会把蛋白质变性,破坏了营养”,“不要把什么和什么一起吃,会导致蛋白变性,影响吸收”。许多人听到“蛋白变性”这个词,往往下意识地与“变质”联系起来。

  对于食物中的蛋白质来说,“变性”不仅不是坏事,多数情况下还是有利的。

  包括人体在内的各种生命体,其存在都依赖于蛋白质的活动。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元,通常有二十种,它们按照特定的顺序连接起来,构成了不同的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少则几十个,多则几百个甚至更多。

  这些氨基酸组成一条长链,就像许多人手拉手一样。不相连的氨基酸之间也可能发生联系。有的互相吸引,有的互相排斥,这些吸引与排斥又受到相邻氨基酸的牵制和空间的限制。总之,最后,氨基酸长链就形成了一个特定的造型,就像搭好的积木,或者一群手拉手的人摆成的一个图案。

  这样的造型或者图案叫做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它们对于蛋白质开展工作至关重要。失去了恰当的空间结构,蛋白质就失去了功能,生物化学上就说它“变性”了。

  “蛋白变性”会导致蛋白质失去功能,所以许多人担心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了就没有了营养。这完全是一种误解。

  人体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生命活动,需要蛋白质的参与。这些蛋白质是人体自身合成的,不能直接从食物中得到。食物提供的,只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氨基酸。我们吃下食物,消化液中的蛋白酶会把其中的蛋白质切成一个个小片段。一般情况下,只有这样的小片段才能穿过血管壁,进入到血液中,然后被血液运送到各处的细胞中,在那里重新组装成人体需要的蛋白质。

  蛋白质是否营养得当,关键是它能提供什么样的氨基酸。人体对不同氨基酸的需求量并不一样,有的需要得多,有的需要得少,有的并不需要。不同食物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往往互不相同,跟人体的需求也不一致。

  有的蛋白质在氨基酸组成上与人体的需求比较一致,所以在满足人体需求的时候效率高,被称为“优质蛋白”。一个普通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的氨基酸大致可以通过50克优质蛋白来提供。

  如果只吃一种蛋白的话,那么牛奶、鸡蛋或者大豆蛋白这些优质蛋白50克就够了。牛肉猪肉就稍微差一点,需要55克左右。而面粉中的面筋蛋白因为赖氨酸含量不足,需要200克才能满足需求。这200克中会有大量人体不需要的氨基酸,同样需要被人体处理,从而增加了代谢负担。

  这主要是从人体得到的氨基酸角度来说的。那么,“蛋白变性”会不会影响消化吸收,从而影响到氨基酸的获得呢?

  这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通过加热来变性。许多蛋白质的天然结构是紧密的球状,蛋白酶不能深入内部,只能逐渐地从外向内消化。如果先进行加热,那么这种紧密的球状结构就会被打开,把紧密的球状变成松散的链状,大大方便了蛋白酶的攻击,提高了消化速度。我们知道,熟肉比生肉好消化,“蛋白变性”正是其中的关键。

  另一种是因酸变性。蛋白质的存在状态跟环境的酸度密切相关,许多食物蛋白在酸性条件下会凝结。把牛奶或者豆浆加到果汁中,往往就会看到沉淀物的生成,许多人也就担心“不能吸收”了。其实,它们到了胃里,也会被胃酸所变性凝结。

  凝结的结果,是降低了蛋白酶的工作效率。不过,只要时间够长,还是会被消化掉的。牛奶中的酪蛋白是一个典型,进入胃后会变成凝块,消化速度很慢。但它还是会被消化吸收,最终提供氨基酸的效率同样很高,也成为了“优质蛋白”。

  最后一种情况严格说来不是变性,而是与其他成分形成了复合物。有的复合物能够被消化分解,比如牛奶蛋白与茶中的抗氧化剂结合之后,到了消化道又会分开而被吸收。但有的复合物太过顽固,就不能被吸收了。最著名的例子是,没有成熟的柿子中单宁含量很高,如果与高蛋白食物一起吃,就会生成大量不能消化的复合物从而导致腹痛。

  任何食物蛋白,都要经过消化吸收才能被人体利用。消化的过程,可以算是一种彻底的“变性”。通常食物加工中的“蛋白变性”,尤其是被加热导致的变性,完全无损营养,甚至还有助于消化。

  云无心:食品工程博士,现在美国从事食用蛋白质的研发工作,通俗点说,是“在实验室里研究如何做饭”。

  云无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