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如何求进
- 来源:小康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稳增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经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2-07-23 14:34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注定是一场马拉松长跑。因此,无论是自上而下的政策设计,还是自下而上的民间推动,既要着眼于破解当下的现实困局,也要着力于未来的发展大局
经济增长该怎样“稳”,成为六月份最受关注的问题。
面对可能继续下行的宏观经济走势,“政策救市”和“深调结构”两种“稳增长”的不同路径,正在成为当下热议的焦点。
在5月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召开六省经济座谈会,明确“稳增长”的重要性后,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工信部、央行等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新举措。发改委要求6月底前将2012年投资计划全部下达,财政部准备进一步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研究实施结构性减税措施。工信部加紧研究制定消费品工业增加有效供给、促进消费需求扩大的指导意见。
作为应对危机的“法宝”,计划、财税、金融“三大杠杆”的新一轮启动旨在进一步刺激投资与消费。但此举亦引发了关于“4万亿2.0版”、“调控放松”等一系列猜测,但各部委立即对此做出澄清,而《人民日报》亦专文提醒称“宏观政策微调已开始见效,绝对不能再搞”四万亿“。
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应如何”稳“中求进?全国人大常委、经济学家辜胜阻提出,”稳增长“应采取中医疗法,扩大民间投资,减税费,定向宽松,刺激消费,一起来实现稳增长。而不是像上一次”西医“的疗法,特别是打强心针的疗法,这会给经济带来很大的副作用。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日前召开的”经济每月谈“会议上,多位主流经济学者就如何稳增长发表建言。他们多数认为当前不宜实行货币和财政政策的大扩张,要防止进一步追加和叠加政策的过度反应;未来稳增长主要是贯彻落实好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的各项政策措施。
正确处理保增长、调结构、控物价三者关系,对于未来中国的发展意义重大。
选择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很容易取得”稳增长“的短期成效,但是”调结构“所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过去几年中,宏观经济政策经历了一系列的调整,但始终没有走出”保八“的路径依赖,去年首度将”保“改为”稳“,显示了决策层主动调整经济增速的决心。因此,战略上的坚持和实施中的微调应该相辅相成。
换言之,三驾马车的加速路径,需要的不仅是外部的刺激,而是内在的增生。要加速创造的是科研、人才、制度等方面的创新环境,激励企业从中国制造逐渐升级到中国创造;要加速打破的是民企发展的政策壁垒,让新36条的配套政策尽快落地,拓宽民资进入各个领域的通道;要加速改革的是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在破解新”三座大山“的基础上,用市场化的方式调节贫富差距,提高国民消费水平。
稳增长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但要抓住危中之机,就必须坚持走市场化的改革之路。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注定是一场马拉松长跑。因此,无论是自上而下的政策设计,还是自下而上的民间推动,既要着眼于破解当下的现实困局,也要着力于未来的发展大局。